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商贸流通业FDI与服务业就业效应的非线性关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对外开放以来,诸多外资商贸流通企业进入我国,逐步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本文采用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商贸流通FDI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发现商贸流通业外资引入一方面能通过“主力店效应”有利于本地服务业就业环境,另一方面也通过对本土流通业的挤出效应,对服务业就业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总的来看,商贸流通FDI和服务业就业呈现“U型”关系。文章指出,各地政府应当审慎贯彻中央坚持对外开放的态度,一方面为外资商贸流通企业打造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外资流通能否带动起本土商贸流通产业、流通服务型产业等服务业发展,完善对市场营商环境的法制化治理。
  关键词:外商引入   流通业   失业率   服务业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流通产业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流通先导论已经成为学界的主流观点,商贸流通业对宏观经济、居民消费、制造业转型、社会就业等方面都具有重大贡献,促使商贸流通业一度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视与扶持。然而一直以来,由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态度,商贸流通业受外资FDI影响较大。以零售业为例,外资零售企业往往在我国一二线城市占据主导地位,是促进居民消费与就业的主要驱动力,外资零售企业具有更成熟的管理经验和供应链系统,进一步取得了较强议价能力,导致本土零售业竞争力不如外资企业,只能转战三四线城市,进一步扩大了外资零售商对供应商的垄断性买方势力,借而加大采购量以压低采购价格,对本土零售业形成挤出效应。但同时,成熟外资零售业的发展增强了商贸流通业产业效率,外资企业通过业务外包催生了流通服务型产业,同样也创造了更多服务业就业岗位。
  鉴于我国商贸流通业FDI的相关研究较少,而商贸流通业属于服务业,本文从服务业FDI理論引申到商贸流通业的FDI研究。从已有的服务业FDI学术文献看来,FDI服务业发展对就业增加的积极作用饱受争议,张志明和崔日明(2014)的研究发现,服务业进口不利于我国就业结构优化,而服务业FDI却能有效起到促进作用。陈果和陈汉林(2014)的研究发现,外商投资能优化服务业就业结构,但对服务业就业总量具有轻微挤出效应,这个结果的启示意义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FDI可能不利于就业率提升,地方政策应当更积极引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外商投资。李宏兵等(2016)也对FDI对我国服务业就业结构的影响展开研究,进一步发现外商投资FDI不但能优化就业结构市场,还能改善性别和技能结构。作者还进一步考察了区域性对比结果,发现中西部地区FDI对服务业就业结构的改善作用比东部地区更强。
  总体来看,尚未有文献考察过商贸流通产业FDI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还有待学者填补文献空白。因此,本文展开这项研究,考察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对服务业就业结构的影响。
  外资引入对商贸流通业就业影响的理论机制
  (一)直接影响路径
  从直观上看,外资流通业具有成熟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商贸流通业FDI能直接创造更多服务业就业岗位。首先,外资流通企业在我国直接设立在华公司,建设办公楼、仓储厂房、物流中心、配送仓库、零售网点等,直接具备商贸流通业所需的劳动岗位需求。沃尔玛就是典型案例,2015年沃尔玛中国雇员数量超过10万名,具有416家商场网点、9家仓储配送中心和11家鲜食配送中心,沃尔玛组织部门分工明晰,大部门分为营运部、收货索赔部、工程部、资产保护部等,大部门下分为诸多中小部门,如营运部又分为收银部、促销部、食品部、非食品部等,这些不同部门下的细分岗位具有较高就业容量。
  另一方面,外资流通企业具有成熟的管理模式与运营经验,已经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推动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技术效率高,这对本土流通业有较强示范效应,对本土流通业存在技术溢出效应。如外资企业管理者离职创业、员工跳槽、同行交流等方式,将外资流通业先进的管理知识与信息带给本土流通业,推动本土流通业模仿外资流通业,促使中资与外资流通业的生产函数不断靠近,进而推动本土流通业加大对技术进步的依赖。但是,技术进步和管理效率的提升可能是通过机器对人力的替代,或是通过信息技术解决繁琐人力无法完成的流程。因此,外资流通业经营模式将对本土流通业业产生影响,导致本土流通业提高技术进步与管理升级,雇员工资低于市场均衡水平,员工流失率高,提供的就业岗位不稳定,又不利于流通业对劳动人口的吸纳作用。
  (二)间接影响路径
  流通业FDI还对东道国就业率存在间接影响。首先,流通业FDI会对流通业其他企业的就业容纳造成影响,其次,会对产业链上游与下游产业的就业容纳造成影响。批发零售业与餐饮住宿业是我国流通业的主要分类,也是外资流通业FDI的主要流通业态,近年来我国主要外资流通业都是跨国连锁流通业,零超业态有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宜家、全家、7-Eleven、罗森等,餐饮住宿业有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这些外资流通企业与我国本土零超业和餐饮业形成了较强竞争关系,对本土流通业就业产生影响;而且,外资流通业对上游供应链产业和下游供应链产业也存在较大影响,比如零超业都需要从食品制造业、日化品制造业、家电制造业等采购货源,还需要从信息技术产业购买信息系统服务、互联网技术服务、商业咨询服务等,以及客服外包公司、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等下游供应链产业,对上下游供应链部门就业情况产生影响。
  由于流通产业FDI主要通过跨国连锁流通企业驱动,这些企业资本实力雄厚,具有世界领先的管理经验和信息技术,能熟练与供应商谈判,取得行业最低采购价格(如沃尔玛的成本领先战略),并通过成熟的服务培训体系增强顾客满意度,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对国内流通企业形成巨大竞争优势,甚至导致部分国内流通企业撤出市场,或是被流通巨头收购。Haltiwanger等(2010)对美国市场的研究发现,地方大型连锁超市的发展会对其他零售业呈现挤出效应,尤其是抑制小型零售企业的市场增长,促使小型零售企业员工人数下降。不过,Igami(2011)对亚洲市场的调查研究发现,由于外资零售商相对东道国本土零售业有强力的竞争优势,大型外资零售商进入市场将导致本土大中型竞争对手相继退出市场,不过有利于小型零超的发展。Basker(2005)对零售商沃尔境外投资的研究发现,零售商沃尔玛进入境外市场后将会提高东道国零售业就业人数,然而在之后五年内将出现对东道国零售业竞争对手的挤出效应,导致竞争对手撤出市场或缩小经营规模,进而缩减零售业就业人数。综上所述,鉴于大型零售企业进入市场会对东道国同行竞争者造成强烈冲击,致使企业撤出市场或缩小经营规模,形成流通业外资引入对就业率的负面影响。从我国零售业实际情况来看,地方流通业缺乏本土龙头企业,难以与外资流通企业对抗,我国一线城市便是很好的例子,在沃尔玛、家乐福、乐购等外资零超品牌的剧烈竞争下,致使本土大卖场撤出市场(如早年连锁超市好又多被沃尔玛挤出市场),提高失业率。   不过,尽管流通业FDI对本土流通业挤出效应有不利于就业率的一面,但鉴于我国商业环境的特点,商业地产价值一度得到商业投资的重视,国际流通巨头往往能形成集聚特点,进而形成空间溢出效应,有利于周边中小商业发展,达到促进就业率提升的效果。以沃尔玛、麦当劳和全家为例,消费者出于降低搜寻成本而愿意选择有国际知名零售品牌或餐饮品牌的商圈,促使跨国品牌形成客群聚集效应,减少周边商铺的客流成本和营销成本,让其他店铺可以搭便车,分享跨国品牌形成的客群量,商圈内知名品牌数量越多,越能增强商圈客流量,提高商圈商铺投资价值,提高中小商业收益,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Pashigian和Gould,1998)。
  一般而言,资金雄厚的大型海外流通企业才会选择境外投资,这些流通品牌在母国已经具有充足的市场基础与品牌信誉,同时具备成熟的管理体系和技术背景,对商圈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Basker(2005)认为,若沃尔玛能对周边商业起到“主力店效应”,为其他商业带来客流量,有利于周边商业零售商的发展环境,中小型商业盈利水平提高,进一步推动劳动就业岗位的增加。Cho等(2015)对韩国外资引入的研究发现,海外大型连锁超市的服务能力更强,业态体验更具便利性和现代化,有效增强了消费者的购物意愿和顾客忠诚度,借而吸引更多小而专的商业业态集聚效应。鉴于我国流通业FDI的主要业态是大卖场、超市、便利店、餐饮,强势外资主力店品牌势必将带动周边的零售、餐饮、娱乐等服务性业态的投资,加大雇佣劳动力需求。
  此外,外资流通企业对东道国流通产业上游企业也造成积极影响,如外资零售商对制造业和批发业具有直接影响,餐饮业同样对制造业、农业和批发业产生影响,外资流通业的兴盛有利于整个产业链景气度,对产业链雇佣员工具有积极影响。不过,随着跨国大型零售商或餐饮商进入中国后,对产业链形成一定垄断效应,比如借助大额订单和垄断采购方式控制部分原材料、中间产品、商品等流通渠道,形成网状采购的供应链体系,并且压低采购价格,形成去中间化态势,导致我国原有的供应商-批發商-零售商的纵向供应链流通体系被打破,并随着本土流通企业撤出市场或缩小规模,致使我国批发业规模不断缩小,部分产业的批发业彻底消失,导致批发业劳动容纳量减少。因此,外资流通业对产业流通链的改变导致我国批发业逐渐衰弱,批发业从业人员失业,就业容纳力不足。
  研究设计
  本文通过商贸流通业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研究商贸流通业就业效应。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式是Y=AKαLβ。其中,Y代表地区商贸流通业产出水平,A代表商贸流通业技术水平,K代表商贸流通业资本投入量,L代表商贸流通业劳动投入量,α与β分别代表K和L的产出弹性。根据本文的研究背景,将商贸流通业的资本投入分为内资和外资,基于内外资区分的商贸流通业生产函数为Y=AKα1KFDI α2Lβ,将等式两边化为对数形式,可得:
  进一步对基础模型中添加流通业FDI的滞后一期与滞后二期变量,因为产业投资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时间滞后性,并且如前所述,流通业FDI的就业效应同时存在正向促进和负向挤出作用,促使流通业FDI对就业的影响模糊,由此进一步将ln(KFDI)2添加到等式右侧,进而考察流通业FDI对就业影响的非线性关系。最后,进一步将工资水平ln(W)作为控制变量添加到等式右侧,更高地区平均工资代表更好就业环境。由此,本文研究模型如下:
  实证研究
  本文的计量分析软件是Stata 12.0,选用数据是2005-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数据来源是《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流通年鉴》,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来估计商贸流通FDI的就业效应。模型拟合结果如表2所示,在模型1中,重点考察了商贸流通业FDI对服务业就业影响的滞后性,发现滞后一期的商贸流通FDI能起到促进服务业就业的效应,而滞后二期的商贸流通业FDI对服务业就业的估计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即没有显著影响,说明滞后二期商贸流通FDI对就业影响的时间滞后效应不明显。代表商贸流通FDI对服务业就业影响存在时间滞后性,在滞后一期内效果较为明显。
  在模型2中去除滞后二期变量,以降低多重共线性和内生性问题。在模型2中,只考察当期与滞后一期流通业FDI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期商贸流通FDI以及平方项显著,一次项系数为负,二次项系数为正,说明商贸流通FDI对服务业就业存在“U形”关系。在使用混合截面模型后(模型3),商贸流通FDI的一次项和平方项系数仍然得出类似结果。
  在模型4中,本文考虑到模型存在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内生性影响问题,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重新估计,选取外商投资资产总额作为解释变量的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的结果得出,商贸流通FDI一次项和二次项对就业影响的估计系数减小,代表了在引入全行业外商投资作为工具变量后,商贸流通的外商投资对就业影响程度降低,消除了服务业就业和商贸流通FDI关系的内生性问题,说明使用工具变量法是较为合理的。总体来看,估计结果都显示出,当商贸流通FDI较小时,商贸流通FDI对服务业就业的挤出效应较为明显,而当商贸流通FDI超过阈值后,外商流通商的“主力店效应”能覆盖基础效应,对服务业就业呈现正向拉动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截面模型和基于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的固定效应模型的结论都得出,我国商贸流通FDI与服务业就业呈现“U型”关系,代表商贸流通FDI一定要超过阈值才能起到拉动就业的作用。具体借助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的研究系数来说明:当商贸流通FDI低于284.47亿时,商贸流通FDI的增长导致其他流通业退出市场或缩减规模,对服务业内就业产生挤出效应;当商贸流通FDI超过284.47亿时,外资流通业的主力店效应有利于本土流通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流通供应链的分工规模,创造了流通服务性产业就业岗位,对服务业就业起到正向拉动作用。
  结论与启示
  研究发现,商贸流通FDI和服务业就业人数呈现“U型”关系,说明地区过低的商贸流通业FDI对地方服务业和发展就业目标具有不利影响,地方政府加强对商贸流通业的外资引入,避免就业挤出效应强于主力店效应和产业链分工效应。各地政府应当审慎贯彻中央坚持对外开放的态度,一方面为外资商贸流通企业打造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外资流通能否带动本土商贸流通产业、流通服务型产业等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针对于我国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流通产业发展规模不足,流通现代化相比一二线城市差距过大,商贸流通外商引资应当谨慎,因为可能会对本地流通业呈现挤出效应,各地政府还是应当审慎考察对本土产业的影响,避免外商进入导致失业,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当商贸流通FDI超过一定阈值后,就能对服务业就业产生积极影响,主要是因为大型跨国流通企业的主力店效应能带动居民消费与商圈经济,打造更有利的本土流通业发展环境。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应当完善对市场营商环境的法制化治理,坚持贯彻商贸流通的对外开放,一二线城市的本土商贸流通企业已经在过去二十年中的发展中逐渐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管理经验和供应链技术,有充足的市场经济观念与外商流通业形成“犄角之势”,共同带动居民消费升级,为服务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缓解我国经济转型中的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志明,崔日明.服务贸易、服务业FDI与中国服务业就业结构优化—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经科学,2014(3)
  2.陈果,陈汉林.中国服务业FDI对服务业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J].对外经贸,2014(10)
  3.李宏兵,文磊,赵春明.外资进入改善了我国服务业就业结构吗—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6(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84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