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表项目合并列报对投资者的影响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投资者在对企业进行投资时,看重的是企业的未来,这个不确定的未来受经营管理水平、制度环境与财务信息的影响。最新研究表明当投资者关注能力有限时,投资者要市场上诸多信息进行选择,在企业财务状况上只倾注10%的注意力,这就给企业财务报表提供的财务信息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有限的信息里挖掘深层次的企业投资价值。此次对财务报表格式的调整对投资者判断企业经营状况、"三方协议"模式衍生出新的存货票据化企业风险的判断、分析企业的现金流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合并列报;投资者
一、报表项目列报的变化
2017年12月29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新增“持有待售资产、持有待售负债”的通知,2018年9月1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对资产负债表部分项目进行合并列报,不到一年时间对财务报表进行两次调整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给投资者提供更加清晰的财务信息,但是从投资者角度出发,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我们本文的研究重点。
本次财务报表格式调整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的部分项目合并和利润表部分项目的拆分等“,应收账款”项目是投资者关注最多的项目,其反应着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实力强的企业可以在产业链中有效制定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规则,来保证企业所需要的现金流,保持企业活力。“应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应收票据”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本项目应根据“应收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票据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调整后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以及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该项目应根据“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投资者投资目的差异化对财务报表格式调整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分析财务报表合并列报对投资者产生的影响,提高投资者在多变的财务信息里辨别有效信息的能力,提升投资水平,避免投资损失。
二、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合并的动因及利弊
(一)合并的动因商业汇票的出现,延缓企业债务偿还从而减少融资
成本,加之商业汇票可以贴现减少坏账损失、背书转让具有较强的流通性等多方面的优势使商业汇票的使用有了快速的发展,但在经济实质上应收票据只是应收账款的书面载体,这是因为虽然商业汇票可以贴现取得企业的所需的资金,但是票据出票人到时无力偿还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笔短期借款,从法律角度来看银行依然存在行使追索权的可能。而且新企业会计准则已规定对包括应收票据在内的全部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这样应收票据信用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与应收账款提供同样的财务信息,合并列报则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规范企业财务报表列报。
(二)合并的利弊本次资产负债表调整重在部分报表项目的合并列
报。合并的优势在于:首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都是企业应收未收的资金,在不考虑风险的前提下,体现企业的收款政策和信用政策。同时简化报表项目,提高财务報表的明晰性。最后结合财政部近期的财务动态,财务报表合并列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国际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应收账款“项目的披露,未具体区分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是一个趋同的过程。
会计信息可比性要求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这就要求企业对于以前年度的会计报表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追溯调整,增加了大量的会计工作;其次,两者从根本上来讲还是有很大区别,应收票据是要式条款,具体由票据法约束,票据持票人与出票人可以不存在交易关系,而且票据贴现可以实现资金快速回流,贴现的利息是金融机构制定的,没有主观意愿只能被动接受。但是应收账款从其合同约定,但一定是交易的双方,即使债务转让也要债权人同意,企业加速回款可以自行变更收款政策,主观意愿更强。并且不同的投资者对待应收票据的态度也不同,部分投资者认为票据的风险很小,在判断企业财务信息的时候视同企业的现金来衡量企业的现金流,现金流越好的企业其经营能力就越好;另一部分投资者跟企业的应收账款混同看待,只是企业赊销能力的体现,因为同样要面临收不回来的坏账准备,在加之行业内部的特殊属性,对于票据的预判都是需要投资着注意的问题。最后,合并列报后企业进行舞弊就多了一条途径,少提坏账准备虚增利润,增加审计难度,注册会计师未有效识别此类方法就容易误导投资者。
三、合并对投资者的影响
(一)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混同出现
合并后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应收未收款项,混同出现就给企业的财务舞弊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上市公司的会计盈利指标一定程度上会引导资本市场的财务资源流向与流量。上市公司通过提供有利于自身的会计指标,可以使资本市场的财务资源尽可能多地向本公司流入,或者减少流出,从而增加企业价值。假设企业应收账款余额为100万,应收票据余额为11万,坏账计提比例为3%,那么调整后期末资产负债表应列示“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08万,如果企业想要提高其账面盈利水平,就会减少坏账准备的计提,列示111万,强行高估企业利润,就会导致企业进行超额利润分配,给投资者一种经营良好的假象。同时由于两者均采用函证的审计方法增加了审计风险,也为投资者识别财务风险增加了难度。
(二)投资者在关注企业财务状况时,各个报表相互联系 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资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在建工程、存货这些报表项目可以通过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的简单比例,来判断企业的现金存量。应收账款和货币资金差不多甚至更多的时候,基本可以认定现金流比较差,而且存在着坏账风险,在利润表里简单计算应收账款对企业净利润的占比,如果比例结果较小,证明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良好,相反就证明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差。这里投资者通常将应收票据视为现金等价物,怎样对合并后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进行剥离也是需要投资者进行注意的。
(三)判断企业总体情况
不同行业企业商业信用特征不同,同一行业内部商业信用特征基本保持一致。商业和房地产业主要体现为占用商业信用,工业制造业在金融危机后变为提供商业信用。工业大量营运资金被占用,提供商业信用给工业制造业带来现金流压力。商业信用特征在财务信息里表现为“应收账款”,所以应收账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信用政策进而决定企业的经营运营。证监会在首次IPO中也会对“应收账款”进行审核,比如报告期内,发行人应收账款增长较大,占营业收入比重较高就会怀疑企业报告期是否存在放松信用政策、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形,合并后必然会看到应收款项的增加。则还需额外注意两者的占比,虽然都是应收款项,但是应收票据具有法律载体,可以在经营关系中流通,暂且认为现金等价物;但是应收账款就只是一纸合同不具有流通的功能,只能在账面记录,所以合并填列后对投资者也是一大考验。
(四)应收票据性质的判断
前文我们提到多数投资者认为票据既可以贴现快速取得企业所需的现金亦可以背书转让流通,所以视为现金等价物来进行财务预测。合并之后就归入不能流通的应收账款。其次市场应运而生的“三方协议”式的应收票据,企业将商品交付之前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不确认销售收入,但是在会计处理中也计为应收票据,相应增加企业的预收账款,此时的应收票据反应了担保公司所对应的公司承担的负债。“三方协议”模式下,应收票据偿付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公司已失去直接控制的存货,同时也就出现实质上强占下游货款的情况,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将企业生产的产品票据化,本就存在极大的风险。
综上所述,自上而下的财务报表格式调整使财务报表的各方利益相关者都受到影响,牵一发动全身的财务人员工作量的增加、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增加。使用报表的投资者更是要注意“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合并“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列报的两者占比问题,与行业进行比较并和企业现金进行简单比例计算预测企业的现金流,判断企业采用何种信用政策,同时留意“三方协议”模式下企业的应收票据是企业潜在的债务,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中是否要调整对存货票据化的坏账计提准备,多种问题的出现对投资者都是大大的挑战!当然文章也存在不足之处:未就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合并后对投资者产生什么样的优势展开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加以补充。
参考文献:
[1]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S].财会〔2018〕15号,2018.6.15.
[2]崔学刚,王静.应收账款票据化的财务价值探讨——基于青岛海尔银行承兑汇票使用策略的分析[J].财务与会计,2008(2):12-14.
[3]李桂萍.国际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革新、评价与启示[J].财会月刊,2016(22):90-95.
[4]付春.商业汇票会计核算之“三惑”释疑[J].财会月刊:2017(3):109-110.
[5]钟汶君.关于应收票据的审计研究[J].商业会计,2016(6):75-76.
[6]王明虎.信貸政策、企业规模和商业信用传递[J].会计之友,2015(23):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93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