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师院校历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与提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形势,高师院校采取调整课程设置、提升任课教师教学水平、改革教育方法、优化课程结构和开展技能竞赛等方式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文章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谈历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和提升。
  关键词:高校历史专业师范生;新课标;教学技能;提升策略
  作者简介:范永建,通讯作者,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石小英,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副教授。(云南 昆明 650500)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云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SJY201724)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3-0047-03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并逐渐推广至全国。在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较之传统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师范类高校作为培养高中师资力量的基地,需要思考如何适应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变化,采取既有针对性又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满足新课标下对高中历史师资的需求。本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探究提升历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方法。
  一、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变化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在教师教学内容体系、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观念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1. 教学内容体系变化。与新课改实施之前的高中历史教材相比,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的编制结构与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
  新课标下,教材的编排结构不再按通史体例以时間为经、以史事为纬,不间断地以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内容进行编写,而是以模块与专题、必修与选修的形式进行编排。必修课划分为“历史I”“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选修课划分为6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划分为若干专题。如“历史I”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历程的内容,这一模块共设有9个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这些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知识联系,搭建了一套全新的历史学科体系,体现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内容结构,这种编排方式有助于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仅如此,模块化的教材编排在史学观念和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教材在模块化的内容选取上,不再像传统教材选用史学界已成定论的知识和观点,而是跟踪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选择与当今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相关的内容,注意融合历史研究的新成果,这种方式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在内容的表现形式上,教材注重文字简洁、图文并茂,实现了多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使历史变得具体、丰富、形象,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 教师的教学观念变化。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更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课程实施中,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关注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以及研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课堂主角”的身份,在教学中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3. 学生学习观念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课堂模式通常是“师讲生听”,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大多处于依从地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新课改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教师和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高师院校应对新课标下历史教学变化的策略
  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高中师资力量的基地,应该积极适应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变化,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满足地方高中对师资的需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各高师院校都采取了针对性措施。
  1. 调整课程设置,满足模块化教材结构体系。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编排打破了传统教材体系的时空框架,构建了新的专题式体系。为了适应编排结构的变化,各高校在课程设置也应做出调整。云南师范大学针对历史课程的设置亦做了很大的调整。除了开设专业必修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通史、历史文选、史学概论、历史教学论,还开设了许多模块化的专业限选课。如中国文化史专题、中国古代思想史、隋唐史专题、唐宋史专题、唐宋经济史、中国古代妇女史、西方文化史、文化人类学、国际关系史等。教师根据其专业方向,担任相应的课程教师。这些课程以及教师资源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课标教材结构模块化、内容专题化的要求,同时也为培养一批能够胜任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任务的师资力量打下基础。
  另外,云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教务处在上述课程的教材选用上进行了严格的把关,规定教师所选择的教材必须是国家级规划教材,教材要适应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与当今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相关,并且囊括历史研究的新成果。与此同时,为了保证选用教材的质量,学校还设立了教师和学生双重评价机制,对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好评率高者用之。反之,由课程担任者寻找适合者替之。提高教材要求,满足了新课标对教材内容的要求,为培养师范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提升高校任课教师自身教学技能水平。高师院校任课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形成和提升影响很大,故高师院校非常重视任课教师自身教学技能的提高。   为了提升任课教师的教学技能,学校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除了每两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大比赛外,学校还采取新任教师听课制度、公开教学制度,以及同行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规定同一专业的每位教师在一学期内需听6节以上同行教师的课程,并在听课本上打分,填写建议和反思,以便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任课教师在相互学习总结经验中提升教学技能。另外,我校还采用师徒帮带模式,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导师指导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导师将教学科研、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传授给新教师,以此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与此同时,学院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专门聘请中学优秀教师来学院担任教学法课程讲授教师,大力鼓励教师从事中学新课改研究。例如,历史与行政学院专门聘请新课改下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学历史老师担任本科生教学法课程教师,聘请中学特级教师作为研究生教学法指导导师,指导教学法方向的研究生。此外,学院鼓励学院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申请教改项目,希望教师在教研中掌握课改要领,培养新课改下教研兼优的复合型中学教师。
  3.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努力践行新的教育理念。新课标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须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高师院校纷纷鼓励任课教师采用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我校亦鼓励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辅助以多样化的现代教学资源。如在历史专业师范生课堂教学中,采取提问、讲授、讨论、材料解析等教学方式,并辅助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文字、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教学手段并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结合史学理论和方法阐释历史现象,启发学生对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突出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还有教师试用“翻转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重构。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前提前学习,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视频和在线辅导,提前了解课堂学习知识;而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与此同时,我校还实行课堂学习过程性评价,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将其作为教师与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交流的平台,由教师在网络平台上传教学资料、作業题、讨论题等,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提问,与教师和同班级的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教师依据学生在平时出勤、学习中表现划定成绩,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判标准。这种方式有助于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监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师生的平等交流中得到了启发。
  4. 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教书育人是对高师院校的师范生未来的职业要求,历史专业师范生除了具有牢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当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科教学论等基本教育理论知识。
  为了加强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教学技能。我校构建了教育类课程体系,开设了包括基础类、技能类、实践类教育类课程。基础类的课程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和历史教学论、中学历史新教材新教法研究、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研修、中学历史教学新理念等课程;技能类课程包含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技能、中学历史说课技能、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中学历史教学技能训练课;实践类课程主要体现为邀请中学历史教学法方面的专家作报告,或者由历史教学法教师带队深入到中学课堂听课。如最近几年我校历史与行政学院多次邀请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教学法方面的专家姬秉新先生莅临学院做相关中学历史教学法的报告;还多次组织学生深入到云南师大附中、呈贡一中等中学观摩教学。这些理论类和实践类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帮助学生夯实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基础,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教学技能。
  5.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技能竞赛,提升师范生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课堂教学技能是师范生提高教学技能的途径一。课堂教学技能包括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的技能、运用教学语言的技能、设疑和提问技能、板书技能、讲授的技能、总结结束课程的技能。因此,高师院校培养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需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课件制作能力。为了切实提高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我校非常重视普通话测试及等级证书的评定;学校定期组织三笔字、书面表达考试,举办演讲、讲课、说课、课件制作比赛,聘请相关专业教师担任评委进行点评。这些活动的举办有效激发了师范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切实提升了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板书技能、讲授技能和总结结束课程的技能。
  6. 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实习时间是培养教学技能的途径之一。目前多数高师院校习惯在高师学生理论课程基本结束后,在第七学期或者第八学期集中组织高师学生进行教学实习,实习时间为八周,这种短期实习导致高师院校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
  针对教育实践时间短,学生在实践中得不到很好的锻炼的状况,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措施。除了常规的集中实习之外,还积极寻找多种实习途径,延长实习实践。比如历史专业的师范生除了第七学期进行为期八周的集中实习外,学院还安排设置了分散实习、国培计划等其他实习方式。多种形式的实习延长了实习时间,使学生得到锻炼,提升自身教学技能。
  不仅如此,为了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技能,学校还将课堂模拟训练、实地教育实习等环节镶嵌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中,不但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师在教学环节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尽可能使各项教学技能穿插在教学环节中。这种措施延长了教育实践时间,将教学实践活动镶嵌在四年的教学活动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
  7. 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技能。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提升离不开教学资源的支持和应用。教学资源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指一切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组成要素。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教学资源日趋多样化的背景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利用资源来满足自身需求。学校也应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创造完善的环境。云南师范大学为了提高师生的教学技能,建造了教师教育实训大楼。该大楼为教学服务提供了智慧教室、教师教学高清录播、微课制作实验室、移动学习资源工作室、数字媒体后期处理工作室、课程资源制作实验室、师范生三笔字学习和技能测试室、未来教室等多种教学资源。如在智慧教室上课,课桌为多功能拼接梯形桌,这有助于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可利用手持终端,使用点名、锁屏等功能。并且该技术支持手写交互、客观题和图像交互,老师可将屏幕上任意格式的资源内容发送到学生交互端,学生端答题后可回传。教师可将不同学生的上传内容双屏或多屏并列显示,开展比较讲解。此外,教学系统还提供试卷编辑工具,帮助教师备课。总之,实训大楼的投入使用,为提高教师教育师生教学技能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发生了许多变化,高师院校作为培养中学师资力量的基地,为了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加以应对。云南师范大学基于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变化,采取调整课程设置、提升任课教师教学水平、改革教育方法和手段、优化课程结构、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等应对策略,有效地提升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 王文丰,于春燕.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李凌霞.试论新课标下高校历史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提升策略——以吉首大学历史师范生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7,(2):31-33.
  [4] 严文丹.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课堂教学[J].方法与交流. 2010,(6):162-163.
  [5] 张曙光.探讨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新特点[J].治教之法.2012,(9):55-56.
  [6] 王德民.高校历史师范生教学技能缺失及培养策略探析[J].历史教学2016,(10):64-67.
  责任编辑  程  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25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