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中国画美术鉴赏课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高校美术教学中,中国画鉴赏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长久以来,高校美术鉴赏课却得不到重视,即使进行了鉴赏教学,所持的教学态度也很模糊,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应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不符合当前美术教学发展的要求。因此,美术鉴赏课没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也没能发挥出应用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就中国画美术鉴赏课开设意义作简要分析,并指出当前高校美术鉴赏课程中中国画鉴赏课程的不足,提出优化建议,希望可为高校中国画美术鉴赏课教学效用的发挥奠定理论基础。
  [关    键   词]  高校;中国画;美术鉴赏课;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110-02
   高校美术类教学中,鉴赏课程非常重要,而在鉴赏课程中,中国画鉴赏教学则是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中国学生,需要对本国艺术画作有独到的见解,必须清楚并明白中国画创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进而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以及世界观,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这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中国画鉴赏,让学生懂得并理解中国画创作者肩负的社会责任,以及作品中表现的中华文化,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树立艺术品格。而就当前高校中国画美术鉴赏课教学实际情况看,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这不利于学生艺术品格的培养,下面就相关教学内容做简要研究。
   一、高校中国画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意义
   面对着西方文化的冲击,高校教育要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以此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帮助学生净化精神世界,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良好的艺术品格。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画所表达的文化精神,恰恰能帮助人们平复急躁,提升文化境界。高校开展中国画美术鉴赏课程,有助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灵魂,促进大学生人格完整;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形成现代化艺术品格,构建新的社会价值体系;还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中国画鉴赏有助保持我国文化特色,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从这些方面看,高校中国画美术鉴赏课教学肩负重任,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以此发挥鉴赏课教学的积极意义。
   二、高校中国画美术鉴赏课教学的不足
   (一)教学理念不够清晰
   高校教师就开设的鉴赏课表示肯定和支持,他们都觉得中国画鉴赏是学习美术类课程的重要环节。但是在究竟为什么要开设、开始后怎样教学及其他教学方面,认识不够清晰[1],因此出现了教学流于形式的情况。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己观察作品,鉴赏教师只是讲讲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知识,这样就不能体现中国画美术鉴赏教学的真正意义,也就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品格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通过实地了解发现,包括中国画等其他类画作鉴赏课程,基本保持一种教学模式,那就是“时代背景+主题內容+艺术特色”的模式,并且将时代背景和主题内容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本来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和分析,去观察、体会作品,鉴赏作品内涵、风格、特色的教学过程,变成单纯中国画美术历史讲解,或者是创作技法讲解,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这样的鉴赏课,也仅仅是教师把中国画相关知识讲解给学生,学生自身意识不能表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鉴赏的积极性[2]。
   (三)教学方法不够创新
   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教师对中国画的鉴赏教学,单纯表现为将作品展示给学生,然后做讲解。这种方式有一定优点,也有一定缺点,优点则是能够保证在教师引导下顺利完成教学;而缺点则是学生始终处在被动地位,自主学习和鉴赏兴趣得不到激发,从而不能达到鉴赏中互动和参与的目的。可见鉴赏课程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创新性不足。如果不及时进行创新,学生会感到厌烦,从而疏远中国画,更不愿意去鉴赏,不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四)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中国画的鉴赏教学,单纯一堂课在表面上看是针对某件中国画作品而言,然而这并不是说不能对内容进行扩张和拓展,反而是要借助合适的对比和引申,才能提高鉴赏的层次,强化鉴赏主体认识,但是这些对教师来说有着更高要求,教师综合知识与能力要更强。而大部分教师对于鉴赏主体有一定了解,也能相对把握好,可是综合知识不够丰富,不能更好地进行扩展,从而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三、高校中国画美术鉴赏课教学的优化途径
   (一)清晰鉴赏课的教学理念
   高校领导和美术教师要肯定鉴赏课程存在的意义,以此为基础,正确认识中国画美术鉴赏课,这样才能让鉴赏课教学发挥出最大价值。从几个方面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1)包括态度、情感、教师观。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应该认识到,中国画鉴赏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艺术瑰宝中国绘画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思想价值,陶冶并润泽学生,借助中国画的鉴赏,可以丰富学生审美体验,帮助其扩展审美视野,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2)鉴赏过程与鉴赏方法。以鉴赏为主,利用逆推方式,复现出创作者的创作过程,还要多问一些为什么,为何要采用这些方法,不同方法之间的区别,相同之处又在哪等,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获得何种效果,在自己以后创作中会用何种方法。(3)知识与技能。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学习者一定要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像中国绘画发展历史、常用技法、流派风格等,才能为未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今后教学的方向才能明确,保证教学效果的高质量。    (二)不断拓展教学内容
   中国绘画具有一定丰富性,属于一个艺术体系,因此,鉴赏课教学内容的具体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因此,要基于原则,拓展教学内容,丰富鉴赏内容。(1)要保证经典性。中国绘画发展史上被广泛认可的作品。这样的中国画,有丰富文化内涵,也有高层次技法。尤其在中国画的发展变革期,有着典型意义,也具有一定发展性与创造性,因此是鉴赏课教学的重要选择。(2)确保适宜性。学生学习能力水平不同,基础知识掌握不同,审美习惯也不同,因此教师选择鉴赏内容时,也要具有适宜性,尽量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学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先要激发兴趣,而后深入教学。(3)个性化。艺术最为宝贵的点在于创新,中国画之所以能够传承到现在,正是因为有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具有典型化的作品,比如岭南画派高剑父,将绘画对象定为坦克和飞机;徐悲鸿大师,其将西方画法与中国绘画相结合,显示出中国绘画独特技巧,具有高度个性化特征。这些创新性,都是学生值得学习的地方,因此,鉴赏教学要注意内容的个性化[3]。(4)拓展性。单独一幅中国画不能代表整体中华绘画历史,因此在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内容的拓展性,运用合适内容和形式,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认知,并体验绘画的不同。
   (三)改革并创新教学方法
   鉴赏教学的讲述式方法,并不适应当代教育发展潮流,不能将学生在鉴赏活动时所处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学生仅能被动进行鉴赏。另外,鉴赏行为本来就是需要每个个体发表不同的见解,是个性的创造活动。针对此,鉴赏课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和创新,让学生掌握更多主动权,鼓励并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例如,教学中可用对话式教学方法,教师建立评定对话氛围,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展开对话和沟通,以“新文人画”为例,该形式没有是非对错之分,教师和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并进行激烈讨论。在这样激烈的讨论中,学生了解到更多关于该方面的知识,也明确自身的不足,还锻炼了鉴赏能力,三全其美,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4]。可见,这种方式是鉴赏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的有效尝试。
   (四)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学效果好坏,受到教师素质的影响,尤其是中国画美术鉴赏教学,教师更要拥有丰富知识作为基础,才能更合理地引申教学和拓展教学。从这点去看,教师应该从两个方面提升自身素质。(1)美术本体。教师所具备基本素养为,通晓中国美术史和西方美术史,对各个时间段发展特点、代表作品、代表画家,这些内容要牢牢掌握。讲解作品时能够跳出作品本身,做横向扩展,丰富鉴赏内容。(2)综合文化知识。中国绘画意识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属于文化集合体,因此,不可以单纯站在绘画角度进行认知,而应该站在大众文化角度,做全面观察与体悟。所以,美术教师必须要具备相应的文学知识、历史知识等等,才能达到实际教学要求[5]。因此,教师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利用各种学习渠道和方法,就自身知识进行丰富,但这也不是短时间能实现的,还需要经过漫长的积累,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五)逐渐优化教学模式
   鉴赏课教学模式的优化对弥补教学不足有着积极意义,最主要的就是打破传统以讲为主的模式,有助于教学效果的保证。以讲为主的模式也就是教师讲台上讲,学生讲台下听,讲完、听完就是学完。但是这种模式下,学生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也缺少参与机会,教学效果进而受到影响。对此,教师要合理运用更多有效方式和科学方式,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虽然是学习模式,但体现出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一面,可有效挖掘学生内在潜力,锻炼其合作意识与能力。课堂上课可针对某绘画作品,组织鉴赏活动,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组内讨论之后选出代表发言,整个过程锻炼了学生鉴赏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中国画美术鉴赏教学对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培养良好艺术品格有着积极意义。所以,高校必须重视该教学工作,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进而更有效地开展鉴赏教学,发挥出中国画美术鉴赏教学的积极意义,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禄亚娟.论高校《美术鉴赏》课程学习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J].大众文艺,2016(10).
   [2]刘瑛.新课改视阈下的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2017(S1):95-97.
   [3]邹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美术鉴赏教学多元化发展探究[J].艺术教育,2016(12):162-163.
   [4]王璐璐.高校公共美术鉴賞课关于中国画艺术中"书写性"的课题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6):65-67.
   [5]吴柳华.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中国画鉴赏课程的必要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7(18):122,124.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4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