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儿童线描写生画是运用线条进行写生表现的绘画形式,它的情感表达一般是隐性的。在线描写生中运用文字表达思想,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写生形式称为“视觉笔记式”线描写生。“视觉笔记”一旦成为情感表达的载体,记录视觉笔记的过程就是绘画情感显性化的过程。这种写生方式注重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关注学生审美和认知,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具有即时性、延展性、丰富性和个性化等特点,无论是对写生的造型能力、语言表达和创造思维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視觉笔记;情感表达;教学策略
唐代张璪曾在绘画理论上开创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说。“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要再结合内心的感悟,然后才可创作出好的作品,强调绘画中的主观思维或情感的表达。但从目前小学生绘画教学来看,学生缺少对生活真实的观察和表现,对临摹的依赖性让孩子的绘画形象的表达上缺乏这种主动创造的能力,而写生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直接的方法。
儿童线描写生是运用线条表现写生对象的一种绘画形式,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在传统的儿童线描写生中,我们更多的是站在绘画技能的角度关注儿童如何表现写生对象的形状、体积、空间等绘画技能,很少关注儿童情感的变化。实际上,儿童的情感始终贯穿于整个艺术创作之中。儿童能展现出来的优秀作品,一定是在独特的情感状态中完成的。在指导儿童进行写生学习时,我们不能只为了“怎么样”的问题进行指导,即怎样把写生对象形象地表现出来,更应关注于“为什么”的问题:为什么要画它?想表现写生对象的动机是什么?儿童在不同的情感启发和指引下的写生创作具有不同的风格,因此,“视觉笔记式”写生教学就是在儿童的线描写生中采取增加记录写生感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写”和“画”的教学引导,把那些不太明确的思想、情感、短暂的绘画素材积累起来,成为自己创作的灵感和素材,它是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关注儿童心智和情感的成长的一种写生实践。
艺术是平衡儿童智慧和情感的工具。对情感教育的重视,也必然导致美育和教育尺度的变革。强调儿童参与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性,鼓励孩子把写生情感表达出来,其实是艺术的再创造过程。
本文将就“视觉笔记式”写生中情感表达的特点、情感表达对写生创作的影响及指导儿童表达情感的教学策略三方面,浅析“视觉笔记式”写生实践是如何从情感体验的角度来启发儿童进行写生创作的。
一、“视觉笔记式”写生中情感表达的特点
1. 表达情境的即时性
表达情境的即时性,即儿童在写生的过程中会受当时的写生环境、写生对象的影响,自然而然会产生情感因素,在记录视觉笔记时,儿童会把这种情感通过文字及时表现出来,包括面对写生情境的第一感觉和对整个写生过程的感受。
(1)对写生对象的即时感受。如一个孩子看到藤编拖鞋时,感觉很精美,在完成对藤拖鞋的写生后留下这样的视觉笔记:“编织的细结(节),让我赞叹不已;老师的画,让我敬佩。一次草鞋的写生,竟然那么有趣。一幅画让我爱上了写生。”
(2)对写生过程中的即时感受。如一个孩子对着楼房写生时,留下这样的感受:“这幅画很难画,我用了很多张纸。”儿童的语言表达很简单,但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写生感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精益求精的孩子。
(3)对写生环境的即时感受。如儿童第一次上街描绘街景,会受很多突发事件的影响,对不同的细节有不同的感悟,其中一个孩子留下这样的视觉笔记:“每当我看到这个情景,就让我想到汽车驾驶员在经过斑马线时必须提高警惕,主动避让行人。”
当儿童稍纵即逝的感受被及时记录下来,不断积累的情感体验,也会成为日后创作的源泉。
2. 表达视角的丰富性
表达视角的丰富性,即儿童在表达自己情感时,会受到观察的敏锐度、发散思维、语言表达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同一个事物会产生多维度的理解。以“榕树根”的写生为例,我们来看看在儿童眼里,对于普通的树根会有怎样丰富的情感表达。
(1)儿童把树根当作人,并赋予人格去看待:“我虽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但是,我不可取代。当你比别人虚弱时,不要恨自己弱,因为你是世间独一无二的。”
(2)站在小草和树根的角度进行对话:“也许你没有发现我一直在守护你,你不是一个人,还有我。”
(3)站在环保的角度来看待:“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4)直接对树根的形态进行表达:“这些树根紧紧地缠绕着,好像不愿意分开;好像一家人亲密地在一起说悄悄话,又好像许多小朋友一起快乐地玩耍!”
“视觉笔记”展示了儿童微妙、细腻的情感世界,因此我们才能看到在写生中儿童更为丰富的情感呈现。
3. 表达含义的延展性
儿童的情感很微妙,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他们会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在写生的景物当中。当儿童具备表达出来的能力时,他们会通过语言文字赋予画面许多言外之意。表达含义的延展性就是指这种视觉笔记的描述会拓展写生图像本身的含义,而产生更深远、更丰富的意义。笔者曾以“鞋的故事”为主题,让孩子对鞋的摆放进行设计,创设情境来表达自己的故事。我们看看儿童是怎样表达他们理解的爱的。
(1)对于父爱的理解。二年级有个女孩子画了一双藤编拖鞋,拖鞋的鞋面与鞋底的对比处理、鞋子的交错摆放以及流畅、细致的线条刻画都恰到好处,显示出女孩的用心。画面中两只鞋子自如地依靠在一起,显得那么自然,给人一种轻松随意感。最难得的是女孩在作品上给予的语言描述:“累了,压在父亲的肚皮上,会感到温暖的快乐!”你会突然觉得,孩子不是在描绘一双拖鞋,而是在表述自己对父爱的最深沉的理解。
(2)对于情感的领悟。这是三年级的孩子表现的一双拖鞋,这个孩子运用点、线、面来装饰拖鞋,鞋头边缘用线的交错来体现编织技巧,鞋底浓重的点的装饰和鞋底轻抹的灰色底形成对比,色块的处理更让编织的鞋面具有装饰性的变化。两只鞋自然地搭靠在一起,仿佛是不离不弃的亲人。孩子用自己精辟的语言来表达感触:“不离不弃,不只是人才可以;其实,鞋也可以……”对身边的一景一物产生丰富的情感,拥有这样情怀的孩子必然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 (3)对于情绪的释放。一个孩子的线描画是这样的:两只鞋子的摆放方式俨然一对生气的人,流畅的线条表现出孩子较自信的形象捕捉能力,特别是鞋带从鞋扣眼中穿过的精细表现,体现了孩子非常认真的观察能力和严谨的表现技巧;鞋头细密的线纹装饰和鞋身渐变的线形装饰进行对比,让鞋子极具装饰性。孩子生气时,怎样化解自己糟糕的情绪?孩子的心声吐露了内心的秘密:“我生气了,我真的生气了,难道你就不知道过来劝劝我?”也许,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对父母不免有各种逆反情绪,父母只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稍作处理就可以化解,不是吗?
(4)关于人生的理解。一个孩子画了一双皮拖鞋,他用流畅的、疏密渐变的线条来表现鞋子的明暗变化,鞋面与鞋底相连接的转折关系画得很好,使鞋子有了一定的体积感。鞋子压在一块格子布面上,粗线条的鞋底,鞋头简单的明暗、阴影把鞋与布区分开来。对于9岁的孩子,人生是什么?孩子用一双鞋子阐述了对人生的理解:“在一起说悄悄话,不仅人会,鞋也会!一起生活,一起快乐,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要好好把握!”不要惊讶孩子的思想成熟,也许他们想到的远比我们成人看到的要深刻!
3. 语言表达的个性化
情感表达的丰富性和表达视角的多样性正是受儿童个性的影响。作为视觉笔记的文字表达不可能像写作文一样长篇大论,它往往与画面结合,共同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所以作为思想载体的语言组织更呈现出简洁生动、彰显个性的特点。
(1)以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我们来看一个性格细腻的女孩,她无论画什么题材的写生,都喜欢以故事的方式来表达她的情感,从她的描述中,我们能感受到家人的关爱时刻折射在她的作品当中:“(《一棵晒太阳的树》)树先生,你为什么要忍受那么大的太阳?你不热吗?哦,我明白了,你身后的房小姐可不想变黑。所以,你就帮她遮挡阳光!”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女孩的性格细腻、温柔,她的线条非常细致,注重点、线、面的运用,画面效果具有装饰感,她的情感表达浪漫、委婉,充满童话故事的色彩。
(2)以纪实的方式进行叙述。
我们来看看一个性格沉稳、做事认真的男孩子的作品,他喜欢用记录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写生情感。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他都保留了这样的叙述风格:“(《我想老师把这幅画给大家看》)这双鞋子是老师的,我觉得这双鞋子我画得很好,我想老师把这幅画给大家看。”
从他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男孩个性朴实、认真,他的画面线条厚实圆润,喜欢用线条的疏密来表现写生对象的细节和形态,情感表达直白、简洁、真实。作者喜欢以纪实性方式来描述写生体验,正和自己的个性息息相关。
在“视觉笔记式”的线描写生中,每个儿童的情感都会通过线条和文字体现出强烈的个性色彩。
二、情感表达对写生构思的影响
儿童通过一段时间的“视觉笔记式”线描写生学习,写生方式由“先画后想,情感体验”转换到“有感而画,感悟执笔”,儿童的情感表达也由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变。那么,注重情感体验的写生方式将影响到对写生对象的选择、细节的处理、画面构图等。
1. 对写生对象的选择
在面对同样的景物时,每个儿童情感表达的角度不同,他们目光的聚焦点就会不一样,那么在选择写生对象时会有各自的侧重点。我们来看看两个孩子表现同一处大街的情景。
我们先来解读一个男孩子的情感表达:“这是我们学校门口的大街,每天上学,我都看到街上热闹的情景,这里人山人海,车来车往。”繁忙、热闹的大街是儿童对这个景物的最直观的印象,“热闹”是他想传达的主题,所以在画面中描绘出很多街上的景物,如大街对面的花店、穿流而过的汽车、正在横过斑马线的行人、茂盛的大树等,画面的层次感表现得很丰富。
另外一个是位情感细腻的女孩,在表现同一处景物时,她感触最深的不是大街的热闹,而是屹立在马路两侧的大榕树。她是这样来描述的:“一棵樹站在房屋之间,就像一位母亲,正守护着她的孩子,无论上午、下午、晚上,无论春、夏、秋、冬……”对树的感悟让她的语言表达充满诗情画意。繁茂的榕树在她眼中具有母亲般刚强的个性,她是借“树”抒情,传达对母亲无私奉献的感动。她的画面中心是一棵大树的造型,花店成了背景,无论在她的表述中“孩子”是否指的是大街或者花店,都是为歌颂“树”的情感而营造的氛围。所以,不同的情感将决定所选择的写生对象。
2. 对构图的处理
情感表达也深深影响着写生的画面构图。在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写生作业当中,我要求孩子思考:对于我们生活中存在的现象进行思考,它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吗?对于未来的中国,你希望在哪些方面变得更美好呢?要以自己的思考为前提来选择写生对象,进行主体为“中国梦”的创意写生。两个孩子情感表达的出发点不一样,画面构图便截然不同。
一位孩子是这样记录视觉笔记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比如熊大熊二的梦想是守卫森林;喜羊羊的梦想是保护羊族的伙伴,而我的梦想是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像纯净水一样活得清亮,没有欺骗和虚假,以一颗纯净的心赢得世界的尊敬!”透过视觉笔记,我们看到孩子是想将卡通形象与写生进行融合。而学生之所以这样创作,是因为当时社会上毒奶粉等各种不合格的食品对国人造成了伤害,触动了学生,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与真实景物进行结合构图,画面层次分明,主体突出,创意精彩。我们不得不惊讶于孩子敏锐的表现力和精湛的表述。
另一个孩子的情感表达是:“我爱画画,更喜欢中国的建筑。我期望有一天能走遍中国,足迹遍布大街小巷,用笔记录那些承载深厚文化的一石一木,向世界展示中国建筑的智慧。”这个孩子以拟人的手法将一双行走的鞋子进行再创作,通过古街小巷的背景,融入了围屋、亭子、长城等具有中国符号的建筑,将画面表现得生动而富有创意。
3. 对细节的刻画
对景物的细节刻画会受儿童情感影响,情感的微妙性导致孩子在看待写生对象时,每个人心目中都有独特的造型。除了表现能力的差异外,不同的情感导向会决定儿童刻画写生对象的细节时采用不同的方法。 面对同樣一棵树,一个孩子的情感表达是:“粗糙的枝叶,让我想起粗鲁的爸爸。”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表现树叶时,仿佛像表达爸爸扎人的胡子一样,点、线、面的运用比较粗犷,让树叶的表现丰富而具有体积感。
在另一个孩子眼中:“大树妈妈像地图一样美丽,守着我们的小区。”儿童看到大树繁茂的枝叶,觉得像地图,因此孩子用划分区域的方式来分割大树的枝叶,点和线的运用很有规律,让树叶具有装饰感和趣味性,与她自己的情感表达相得益彰。感情通过线条和文字真实表达出来的作品就是好的写生作品。
三、通过视觉笔记,指导情感表达的教学策略
在“视觉笔记式”写生过程中,记录视觉笔记的过程就是儿童情感显性化的过程,这种写生形式赋予儿童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独特的观察能力、敏锐的感悟力,这些都是达成创造思维的基础,由此儿童才能在注重情感表达的写生中展现出颇具个性的作品。如何发掘儿童隐藏的情感世界,并指导他们表达出来,显得尤为重要。
1. 模仿大师的风范,感受语言的魅力
台湾著名的漫画家几米出版了许多意味深长的绘本,画家选择用简单的线条、巧妙的构思、简洁的语言来解读各种生活哲理。教师可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作品让他们欣赏,让孩子了解绘画中的文字表达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意,触动孩子去表达,把绘画转变为传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2. 摸索教学策略,尝试多角度表达
儿童在开始记录视觉笔记时,文字表达是很随意的,甚至会出现词不达意、语句不通顺等问题。教师应帮助儿童回顾自己的视觉笔记,并加以归纳总结,孩子记录的语言便会越来越流畅,并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笔者曾尝试用以下四种方式来启发孩子表述绘画感悟。
(1)直抒心意。用直白、简洁的语言记录绘画过程中的心境,在绘画中遇到的困惑之处、得意之笔都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这种方式称为直抒心意,这也是儿童最容易传达的一种绘画情绪。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儿童写生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者看到儿童情绪的变化,以及做出的努力。
(2)用有节奏的语言来讲述。儿童喜欢有韵律的语言,用通过叠词运用方式来尝试情感表达,赋予画面故事情节性和隐喻性。如:“一块块砖头、一滴滴汗水、一份份辛苦,造就了这个建筑物——厕所。人们可能会嫌它臭,嫌它如何不好,却不知这是烈日下的工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探究触动儿童写生的动机以及要传达的想法。
(3)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述。富有想象力是儿童思维特点中最宝贵的财富,因此,运用联想思维对写生对象进行构思和表达,能给写生作品增加无穷的乐趣。如小作者用《家的感觉》来解读鞋子之间的摆放方式:“累了,靠在父亲的肚皮上会感到温暖的快乐!这两只鞋子就像一对父女,下面的鞋子默默支撑。烦了,黏在妈妈的身边,会感到无限的放松!和妈妈在一起说话时,就会有一种和朋友聊天的感觉。”孩子借助鞋子表达的是家庭的关爱。当绘画能力无法完全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时,文字表达的丰富性和微妙性便能弥补这种缺失,完整地传达作者的内心感受。
(4)站在人生感悟的角度来叙述。儿童的心智会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个性特点及表达能力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成长趋势。不要总把儿童看成是什么都不懂的孩子,随着电视、报刊、网络以及人与人之间交流渠道的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也在不断丰富,情感变得很敏锐。如一个孩子是这样描述自己的作品的:“一个胜利的手势,让我对考试充满了信心。如果所有的人都给自己一个胜利的手势,也许这个世界会充满勇气!”让儿童通过写生和文字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感悟人生,能提早增加他们对生活的思辨能力。
3. 增加阅读能力,拓宽儿童视野
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曾提出:“阅读成就和创作表现空间有密切的关系,表现良好空间协调的儿童,阅读能力也最高……这不仅限于阅读,感情发展密切联系着智慧发展,各类知识的均衡发展使儿童有较佳的统整经验来表现艺术。艺术表现聚合着决定生长的各种力量。”大量的课外阅读给儿童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奠定了基础,也丰富了儿童的词汇表达,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其知识面,增强了儿童的思辨能力。心智的成熟首先来源于视野的拓展,这也是提高绘画层次的潜在因素。因此,通过听读散文来进行绘画创想,以及不定期地交流读到的优秀课外书籍、欣赏其中的插图,能促使孩子的情感表达与绘画表现得到进一步提高。
“视觉笔记式”线描写生教会儿童赋予身边事物以丰富的情感体验,正如唐代张璪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儿童在以自然为师、自我感悟、勇于表现的过程中,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个性、意味深长的写生作品。绘画是一种语言,是一种心灵的呈现。线条、造型随着思想情感的流露,让无声转变为有声,叩击儿童的心灵,关注儿童的心智成长过程,透过一笔一画、一字一句,悄然流露。
画者有心,赏者自斟!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研究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3](美)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王德育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94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