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感情朗读的指导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朗读指导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結合教师朗读指导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背景”“寻找亮点”“创设情境”“授之以渔”四种教学策略,以引导高年级学生有感地情朗读课文。
  【关键词】高年级;有感情朗读;指导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是阅读的重要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有感情朗读是完成阅读任务的强有力保障,它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一、朗读指导面临的困境
  高年级的语文课堂经常出现一种现象:老师多次采用齐读方式引导学生朗读,但因为篇幅较长,学生朗读起来很费力,朗读了几遍,虽然读通顺了,读准确了,但还是读不出感情来,造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入,更不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究其原因,是因为老师的朗读指导缺乏朗读技巧的渗透,朗读训练没有层次,没有诱发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态度,学生的朗读呈现感情空洞、平淡无味的状态,更提不起朗读的兴趣。
  二、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法宝,多途径、多角度去诱导学生通过朗读语言文字,感受文本,体会作者的悲欢离合,感受语言文字的妙趣,是我们高年级语文课堂需要努力的方向。
  1.了解背景,奠定情感基调
  了解时代背景,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内心世界和挖掘文章的写作意蕴,准确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高年级学生已具备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学生对于“李大钊”“军阀”等都是很陌生的。课前,老师先布置学生搜集“李大钊的生平“新文化运动”“三一八惨案”等资料,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汇报和分享,让学生深入了解当时国家动荡的局势和恶劣的国际气候,更能感受李大钊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描写李大钊的去世,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朗朗的读书声融进浓浓的忧伤,学生的悲痛之情充满了整个课堂。
  2.寻找亮点,加强朗读训练
  高年级课文,普遍篇幅比较长,如果我们老师抓住每一段、每一句去训练学生朗读,除了时间不允许外,也给学生带来较大负担。我们可以寻找准适合感情朗读的句段进行训练,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感情强烈的句子,如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和语言描写;一类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如理解《钓鱼的启示》中“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一句,通过对比朗读“我”和父亲对大鲈鱼的不同态度,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体会“我”内心的纠结与父亲的立场坚定,句子的深刻含义就不言而喻。有些重点句子在文中出现好几次,要求读出层次感。通过有层次的朗读,把作者的心情变化淋漓表现出来。
  3.创设情境,渲染朗读氛围
  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有导语创设、音乐创设、图片创设等等。第一,精彩的导语,诱发情感。教师精心设计导语,能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如教学《草原》,一上课,老师就用课件呈现蓝天白云下一碧千里,羊群悠闲吃草的画面,然后动情地引导:“同学们,这就是神奇美妙的大草原,那里空气清新,风光秀丽,让我们骑着骏马,尽情驰骋在内蒙古碧绿的大草原上,欣赏那里美丽的自然风光。”这样的导语引人入胜,令人浮想联翩。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怀着对草原美景的向往,迫不及待读起课文来。第二,动情的音乐,熏陶情感。结合教材语言选取合适的音乐,创造锦上添花的效果。例如,在朗读《月光曲》一文时,配上悠扬的钢琴曲来渲染情境,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去感受月光如水的景色,然后随着音乐轻声地自己练习朗读课文。这样,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文中的语言美,而且借助朗读把自己如痴如醉的情感完美展现。第三,直观的图像,激发情感。如教学《桥》一文时,老师除了展示多张洪水暴发的图片,还组织学生观看一段洪水肆虐的视频。洪水咆哮、翻滚的景象,让学生仿佛置身惊心动魄的环境中,激动人心的画面叩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4.方法指导,提升朗读水平
  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不难,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要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朗读技巧的学习,高年级学生具备这种学习能力。第一,读音要准确,发音要字正腔圆,注意各种标点符号停顿的长短不一,不同句式如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等句型要区分不同的语气。第二,根据朗读的内容处理好语速快慢、发音轻重、声调升降等问题,追求抑扬顿挫的效果。这要求授课老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并发挥老师的范读作用。第三,旁白式语言,语气较平淡,声调要平缓;人物语言要突出人物的形象和情感;感情深刻的句子要读出句子的内在含义。第四,写景文章,要读出景物的美好;写人文章,要结合人物的描写突出人物形象,对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要读出严肃、客观的语气等。
  5.有效评价,促进深入理解
  朗读评价是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它对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对于学生的朗读,许多高年级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都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朗读评价。但如果评价只停留在低年级那种“你的声音很响亮!”“你读得很有感情!”“你读得很准确!”这样的层面,朗读评价效果是甚微的。高年级学生的朗读评价应与对课文的理解相结合,有的放矢去评价,这样的评价无论是对朗读的学生还是对评价的学生,都是一个对文本深入理解的过程。如指名一位学生朗读《再见了,亲人》一课最后三个自然段后,老师让学生评价朗读。一生评:我从你的朗读听出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依依不舍,对朝鲜土地的眷恋之情。一生评:我从你的朗读听出了志愿军舍不得离开朝鲜,想多看一眼这里的亲人,把他们的音容笑貌永久心中。一生评:我听出了中朝人民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谊。如果读得不理想,我们也要按“先肯定,后不足”的原则实事求是来评价,如:你能准确读好句子,但如果能把中朝人民依依不舍的情感表达出来,我相信你的朗读会更动听。学生独到的评价,促进了对文本深入的理解,这是我们朗读指导最有效的体现。
  朗读指导是并非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老师结合教学内容,持之以恒,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多渠道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营造出书声琅琅、情动于思、思维飞跃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张君玲.让朗读成为课堂上的一道风景[J].小学教学研究, 2016.
  [2]马晓军.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00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