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咀嚼人生的滋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作家名片】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他的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代表作有《雕花烟斗》《神鞭》《俗世奇人》等。其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韩、越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余种。同时,他也是一位画家,在中国各大城市和奥地利、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举办个人画展。冯骥才以中西贯通的绘画技巧与含蓄深远的文学意境,被评论界称作“现代文人画的代表”。
  冯骥才又是当代文化学者。近二十年来,他投身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民间文化抢救,倡导与主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致力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对当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人物琐事】
  1.冯骥才在访美期间,一位美国朋友带着孩子去其住的宾馆看望。谈话间,那个壮得像牛犊的孩子,爬上冯骥才的床,站在上面又蹦又跳。如果直接请他下来,势必会使其父产生歉意。于是,冯骥才幽默地说:“请你的儿子回到地球上来吧。”那位美国朋友也立即心领神会:“好,我和他商量商量。”
  2.冯骥才在美国演讲时,被主持人这样介绍:“冯先生不仅是作家,而且还是画家,以前还是职业运动员。”所以当冯骥才上台后,他二话不说就脱了西装,解开领带,说:“运动员临上场前都要脱衣服的,我今天要把会场当作篮球场,给诸位卖卖力气。”
  【人物评价】
  王蒙:大冯从精神上更像是个孩子,他懂得尊重别人,这正是他的魅力。
  金维诺(美术理论家):看冯骥才的画,你感到闲适轻快,而又富有深意。他那不受国画传统约束,而又不脱离传统的笔墨,使你觉得西方绘画与东方绘画是那么接近。你不得不承认他是继承了某些文人画的传统,是在借景抒情;同时在注意捕捉瞬间感觉时,更多地具有印象主义画派的意蕴。
  【经典掠影】
  白 发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
  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
  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
  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一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我,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
  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支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时,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做?”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么多的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可是她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是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中、侃侃而谈中,还是在不分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含辛茹苦的生活所致?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还是那件事……几乎伤透了她的心,一夜间骤然生出这么多白发?
  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的、凄凉的、枯竭的颜色。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头美丽的黑发?我急于把她所有变白的头发染黑。她却说:“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我一怔,赶忙用眼皮噙住泪水,不叫它再滴落下来。
  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她,请她也给我的头发染一染。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不僅日日增多的白发需要加工,而且这时才知道,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当染过的头发看上去一片乌黑青黛时,它们的根部又齐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样去染,去遮盖,它还是茬茬涌现。人生的秋天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顽强。挡不住的白发呵!
  …………
  这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亮透彻,宛如银丝,竟没有一根灰黑色,真是美极了!我禁不住说,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冲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优势,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能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对!所谓听其自然,就是到什么季节享受什么季节。哎,我这话不知对你有没有用,小老弟?”
  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秋光中的芦花。
  (选自《冯骥才散文精选》)
  写作之道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地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这是冯骥才写作的主要特点。
  ◆写作是一种灵魂的自由,是人类一种伟大的精神行为。自由注定是写作的本质。自由对于写作是与生俱来的。
  ◆写作的自由有两层含义,一是外部环境的自由,二是内心的自由。作为写作本质的自由首先应该在写作者的心里。
  ◆几乎每个莫斯科家庭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善于阅读的人,心是安静的;有阅读传统的城市,人的身上是会自带气质的。阅读影响人生,并非简单给予知识、娱乐,而是潜移默化影响人的气质、谈吐和胸怀。
  读后涟漪
  选文结构清晰、语言凝练、富有哲理。作者由自己对镜看白发自然联想到了母亲的白发,母亲的白发让“我”产生恐惧与不舍;而妻子的白发又让“我”感到惊讶与愧疚;面对自己的白发,“我”不禁痛惜青春难再、衰老不可抗拒;而老者“蓬松柔和、光明透彻、亮如银丝”的白发让“我”心生羡慕,他的话也使“我”顿悟生命之美及事物的发展规律。
  选文采用欲扬先抑法,先将白发比作“落叶”“枯草”,后来转变认识,将白发比作“芦花”;其间又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自己对衰老的抗拒和老者的坦然作了对比,体现出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读后令人深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2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