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推进 层层剥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议论文,其观点是:人生在世,要对家庭、社会、 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为了说清楚这个观点,作者采用了“层层剥笋”的纵向式结构行文。这种结构特别注重思维的逻辑性。唯有严密的推理,才能有助于读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形成认识。
【课文简评】
《最苦与最乐》首先提出并论述了人生最苦的事情是“身背一种未了的责任”,接着又追问什么事最快乐,阐释为什么“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最后通过对“责任能否推卸”这一问题的思考,得出“人人必须尽责任”的鲜明观点。
梁启超作为一代大家,在论证过程中并没有掉书袋、摆架子,而是从生活的琐事入手,娓娓道来,由浅入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处处为民众考虑,体现出作者启蒙大众的苦心孤诣。
【技法讲解】
议论文中 ,“纵向式结构”通常需要非常缜密
的逻辑思维。
如《最苦与最乐》这篇文章,共六段,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段):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5~6段):人生当勇于负责任,不能逃避。
那么,这三部分间有怎样的一种逻辑关系呢?
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平常百姓也有深刻的思考,哲人志士更有不少精彩的论述。所以作者就从人们最熟悉的“贫”“失意”“老”“死”等人生苦痛开始说起,通过否定大家的普遍认识来激发读者的思考,这时再提出自己的第一个分论点:“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这样就不会有耳提面命、强加于人的感觉,反而有水到渠成之妙。接下来,作者列举责任未解除的种种情况: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这些事实论据皆事事常见、句句入心,读者无不默许。
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论证“尽责任是最大的快乐”,这是第二个分论点。这是前一个分论点的对立面,我们因为有了前面的认识,自然而然就容易接受这个观点了,所以这里只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最后引用孔子的話加以证明。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最苦与最乐”所指的“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或对立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阶段、两种状态、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所把握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
至此,两个分论点已经证明完毕,文章似乎可以结束了。但作者知道,某些读者的思想上还有一个结没有解开:既然负责任是痛苦的,那么不负责任不就没有痛苦了吗?为了解开这个结,作者设立了第三个分论点:“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其正面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其反面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梁启超先生严密的论证之美令人叹服!
最后再补充一点,我们注意到几乎每段开头都有一个设问句,后面的跟进回答,把三个分论点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断地接近文章的中心论点。
连续的追问,如层层剥笋般,引领着我们从混沌走向清晰,传递给我们思维推进的快感。
【即学即练】
1.仿照例句,补写出你对“责任”的理解。
示例:责任是灯下完成作业的坚持,
2.下面这段文字主要论证了什么观点?又是怎样展开论证的?
提倡清欢,并不是倡导“穷欢”,不是要我们走进深山老林,拒食人间烟火;崇尚清欢,也不是推崇“清闲”,不是要我们碌碌无为,得过且过。追求清欢,要不为世俗所困,不为名利所惑;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像苏东坡那样,即使遭受打击排挤,也不忘情于山水,而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3.在学校组织的以“书信的魅力”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同学说:“现在是网络时代,我们都用手机发短信,谁还写信呢?”你如何看待身边的人更习惯用手机发短信这一现象?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你的看法。(100~120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22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