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分析与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始重视起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针对数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重要交流活动,可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进行重点分析,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案例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52-02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推行和实施,我国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反思和自主调控能力。在改变传统教学单调性的同时,还能改善教学效果。
一、找准数学教学案例特征
1.素材真实性
案例可以将一个真实事件完整的反映出来,也就是案例主要是对真人、真事、真情、真知进行反映,可以激发人们思考自身工作情况。
2.选材典型性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来说,主要是对数学教学的典型事例进行叙述,该事例应包含有完整的情节,同时还要有戏剧方面的冲突,这些冲突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数学思维。
3.目标全面性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中,主要叙述相應的行为,可以分别表现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学习方面的特征,几乎包含了全部的教学目标,可以将人物内心世界,例如数学认知思维活动、教学态度、教学情感、教学需要、教学动机等揭示出来。
4.情节具体性
在叙述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中应保证其的具体,可以生动的描述出数学教学与学生之间的数学思维活动。例如,围绕特定的数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反映出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不单单是从概括性、抽象化角度来说明活动总体特征,应展示叙述双边活动的具体情节,始终确保双边活动的有趣性与详实性。
二、以反思体现数学教学案例价值
1.正确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与小组讨论
相较于加减乘三种运算的笔算过程,除法运算中的差异性特征较为明显,如果学生未提前自学相应的内容,根本不会认识到加减乘运算过程中的笔算经验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除法是全新的内容,若教师不能给予适当的引导或讲授,很容易增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度。
2.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二分之一
可以将引导学生认识二分之一的过程看作是个性化的再创造,通过逐步组织操作、画图等活动便于学生积累感应经验,通过自身的直观操作开展思维的过程,进而在学生中形成相应的“生长点”。若让学生对表示方法进行自主创新,学生可以借助于个性化的符号展示,以形成抽象思维,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之下构建出抽象的二分之一。
3.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称之为数学活动,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对数学知识进行构建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学生对现有知识的掌握程度上,通过思考而获取的相关结论。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教师应始终遵循认知规律,引领学生积极开展概括式学习,进而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水平。
4.增强学生主动性
实际上,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构建同教师价值统一的过程,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主动性水平,才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同时还要将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只有教师正确的引导才能增强学生学习中的有效性水平。
三、将数学教学案例功能发挥出来
1.记录功能
实际上,作为可以增加小学数学经历的机会,案例写作可以逐一记录教师职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喜悦、问题等。案例可以演变出教师的教育道路,不仅反映个人的发展历史,同时可能映射出教育在社会背景下的变革历程。
2.传播功能
小学数学教师间通过分享案例,在获取相关经验的同时,还能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交流,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实际上,可以将教师工作作为个体化劳动过程,平时工作中相互间缺乏沟通交流。案例写作可以将某位或某些教师将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教学经历以书面语的形式表现出来,确保个人经验实现群体之间的共享。
3.反思功能
通过案例写作,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反思日常教学行为,进而增强自身教学工作的专业性水平。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反思,避免课堂中出现一时冲动的行为,可以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专业性,保证其朝着专业化迈进。
4.导向功能
借助于案例写作可以将小学数学教师对教育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深刻认识。若教师可以将案例写作作为日常工作的主要方式或日常习惯,随着案例的增加,教师就会很容易的意识到日常工作的难点是什么,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任荣霞.小学数学“反思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6(76).
[2]张晏.让学习充满活动的乐趣——小学数学第二册《统计》教学案例及反思[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3).
作者简介:
袁生娣(1989—),女,江西定南人,小学二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9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