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中提出了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概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分析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通过以人为本思想的灌输,逐渐完善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式,促进小学生学习进步的同时,多方位同时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以人为本 小学班主任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23-02
1.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的理念即人就是核心,是目前十分提倡的一种理念。而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即班主任要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为最终目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建立班级管理的长远计划和短期计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督促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是人生教育的起步,只有从小对孩子培养起适合社会发展的身心,才能帮助其自身的成长、成才。只有转变小学班级管理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思想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去除传统教育管理的弊端。
2.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应试教育大行其道
我国不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不能完全按照两个教育法实践教育工作,素质教育仅仅是口头话,目前大家普遍的思想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导致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非常重,孩子的玩耍时间很少,一到周末就转战各种补习班和辅导班。体育、音乐、美术等兴趣爱好的培养也逐步减少。出现这种情况让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更加艰难,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广速度非常缓慢。值得注意的是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每天都在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考虑。我国的教育体制根深蒂固,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深入人心,不管是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方式,还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都和国外先進的教育思想有很大的差距。
2.2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较低
由于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等问题的特殊性,导致小学生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时刻处于被动的地位,班主任说什么,学生都是完全照做,甚至班主任的话成为圣旨,这种现象在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非常普遍。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问题,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小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什么事情都被动接受。
2.3缺乏学生的个性培养
以往的教育模式只注重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主要以“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管理方式为主,小学生的个性培养是边缘教育,在学校中由于环境和时间的限制,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往往不能将学生的所有方面都包含,一般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解,对学生心理、人格等方面的塑造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由于班级人员较多,班主任很难在第一时间获得,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显现负面情绪。在我国衡量学生是否优秀,一般都是看学习成绩,这个衡量标准是否正确有待研究。
3.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3.1以人为中心设计班级管理机制
学校在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和环境制度时,班主任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基础。比如创造环境机制时,班级应该注重桌椅摆放距离、桌椅高度、教室墙壁的装饰风格、班级奖励物品的摆放,应该结合学生的喜好进行摆放,符合小学生的审美和生理基础,保障环境设置的科学性,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机制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规律,班级管理机制不能超出学生的心理范围。同时班主任还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这个时期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避免使用抽象的文字说明,应该多用通俗易懂的管理方法,才能实现高效管理。
3.2以人为目的做好班级管理评估
课堂管理工作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进行课堂管理的相关评估时,必须重视学生健康这个评估目标。班主任应该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规定,确保班级管理符合学生各个阶段健康的发展指标。学生的成长包含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评估过程中,班主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建立对应的成长监测模式,向监测模型输入对应的权重和指标,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进行精准的评估。
参考文献:
[1]曹小娟.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2]成先中.小学人本化教育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苏俊芳.人本管理在小学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亚太教育,2015(12):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68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