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无缝隙交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无缝隙交接护理管理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部分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78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没有采取无缝隙交接方法,观察组在院内运转中采用无缝隙交接护理管理方法。结果: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08%,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69%,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运转时间、交接时间以及等待检查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无缝隙交接护理管理方法对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院内转运,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诊;重度颅脑损伤;院内转运;无缝隙交接
  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比较危急,进展较快,尽量缩短院内运转时间,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手段[1]。为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我院对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运转采用无缝隙交接护理管理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部分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共7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在院内运转中采用不同的护理管理方法。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是21例和18例,年龄上限为74岁,下限为25岁,平均(43.63±5.73)岁,其中交通事故伤20例,高处坠落伤10例,打架斗殴伤7例,其他2例;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是19例和20例,年龄上限为75岁,下限为22岁,平均(43.13±5.22)岁,其中交通事故伤18例,高处坠落伤11例,打架斗殴伤6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基本平均分配,差异比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未采用无缝隙交接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无缝隙交接管理方法,具体如下:(1)转运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患者安全转运,需要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转运和交接制度,制定细则,保证所有的操作都可以有章可循。针对危重症患者,需要建立绿色通道,制定安全转运制度、交接制度、进入病房交接制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等。在危重症患者病历上加盖绿色通道标记,需要进行优先处置,并坚持先检查、后缴费的原则,以缩短检查等待时间,使患者及时得到救治[2]。另外,急诊科和病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共同制定出规范化的患者交接记录单,详细而全面的记录患者的信息,并明确急救的医生、护理人员等,保证出现问题之后可以追查到具体的工作人员,从而促使医护人员在工作当中认真负责,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其次,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设备设施,保证运转工作和紧急救治工作顺利开展和进行。最后,还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在实施无缝隙交接管理之前,主治医生需要做出转运决策,组建运转队伍,并对运转人员进行培训,掌握急救方法,以便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病情突然变化时可以及时做出急救反应,保证运转的安全性。(2)院内安全运转和交接。首先,转运之前,主治医生和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主要包括血氧饱和度、心率、意识、瞳孔、呼吸等,分析在运转过程中患者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从而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并告知患者家属在运转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以便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这有利于患者的安全运转。其次,在运转之前,需要检查患者各种管道是否连接紧密,确定紧密之后,还需要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滑落、弯曲和打折。同时,还需要检查医疗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用电的设备电量是否充足,以检查运转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另外,转运患者之前,需要对患者呼吸道進行清理,保持呼吸通畅,并且准备好人工呼吸气囊,防止氧气中断情况发生。为了尽量缩短交接时间,再转运之前,还需要提前通知目标科室,并告知目标科室工作人员患者的基本情况,让工作人员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在患者到达目标科室时,急诊科的护理人员需要准确书写到达时间,急诊护理人员还需要协助检查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妥善安置患者,以尽快完成检查,确定患者的病情,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安排好之后,需要按照规范的交接记录单对交接情况进行书写,目标科室的工作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详细检查,急诊科护理人员书写记录单,交接完成后,双方需要签字确认。
  1.3观察项目 (1)观察两组患者运转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观察两组患者运转时间、交接时间以及等待检查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运转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分析
  对照组39例患者中,共发生9例不良事件情况,发生率为23.08%,其中包括3例输液管脱落,2例管道脱落,2例供氧中断,1例设备故障,1例药品准备不充足,观察组39例患者当中,共发生3例不良事件情况,发生率为7.69%,其中包括1例输液管脱落,1例管道脱落,1例设备故障,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9.5733,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运转时间、交接时间以及等待检查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运转时间、交接时间以及等待检查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3讨论
  目前,我国的医疗状况堪忧,普遍存在病人和医护人员比例不协调的情况,医疗结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凶险,进展较快,需要迅速进行转运,从而使患者尽快得到正确诊断和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虽然院内转运只有较短的时间,但是在转运的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有可能出现异常变化,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于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安全、快速、有效的进行运转是关键。
  无缝隙交接概念在1989年被提出[3],主要是指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形成具有质量持续改进功能的管理系统。经过临床实践发现,此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为了进一步明确该种管理方法的应用价值,我院逐渐开始在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运转当中应用无缝隙交接管理方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实践效果,患者运转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运转时间、交接时间以及等待检查时间均明显缩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08%,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6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运转时间、交接时间以及等待检查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文的研究结果与向莉在相关课题当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就表示采用无缝隙交接管理方法进行院内运转的观察组患者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使用无缝隙交接护理管理方法对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院内转运,可以有效缩短交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向莉.无缝隙护理模式在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8,16(26):3286-3288.
  [2]徐丽.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和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09):171-173.
  [3]王斌,刘婷.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无缝隙交接[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02):246-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94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