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应急疏散演练在幼儿安全教育中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应急疏散演练是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幼儿园所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中,很多幼儿园都会将此类活动作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活动中,存在着演练前期时间准备不足,幼儿缺乏熟练地疏散技能技巧、整体的演练时间仓促、缺乏有效的反思评价环节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幼儿园应当及时做出调整,例如在园内课程设置与日常活动中适当增加此类主题的课时时间、在演练开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及时为幼儿、教师提供活动后的交流、思考时间等等,促进此类活动更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029-01
  一、研究缘起
  幼儿安全教育一直是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及健康状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幼儿园安全事故却是频频发生。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类网站、报纸等媒体都不断报道出各种各样的幼儿园安全事故。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20万的0~14岁的幼儿因安全事故伤害而死亡,每三位死亡的幼儿中就有一位是意外伤害所导致。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中,每六个幼儿中就有一位发生过意外伤害(总发生率为16.5%)[1]。这样大的一个数字,这样高的一个频率,无疑会让人感到吃惊和心寒。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频发,我国也就幼儿园安全教育出台了相应的文件、政策。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使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2]。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健康领域目标3中要求“幼儿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3]。由此可见,幼儿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开展不容小觑。
  应急,即“应付急需;应付紧急情况”,“应对突然发生的需要紧急处理的事件。其中包含两层含义:客观上,事件是突然发生的;主观上,需要紧急处理的事件[4]。国外钱伯斯词典把应急(Emergency)定义为:突然发生并要求立即处理的事件。”[5]。
  应急疏散演练,在笔者所查阅的文献资料中较少有对其做出清晰明确定义的。但是有文章提到,应急演练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培训,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过程[6][7]。应急疏散演练是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安全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对于如何设计和实施应急疏散演练,中小学幼儿园急需科学、明确的规范来指导实践演练活动[8][9]。
  本文中所指的应急疏散演练是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模拟训练,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合理的引导幼儿在面对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时,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以西安市某幼儿园开展的三次不同主题的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为研究对象,记录演练的具体实施过程,并结合访谈记录,重点分析教师及幼儿的行为表现,找出其中的优势和不足。最后为幼儿园今后开展此类活动提供一些可操作的策略。本研究将综合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文献法。
  通过查阅与幼儿安全教育相關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幼儿安全教育的研究现状。结合与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相关的文献资料,为对比分析案例幼儿园所开展的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2.观察法。
  观察并记录整个演练活动环节,以及教师和幼儿的具体行为表现。
  3.访谈法。
  围绕以“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为主题,针对在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访谈参与此活动的一线教师,了解教师参加活动时的感受、发现的问题,共同探讨可操作的解决策略。
  (1)研究结论。
  ①日常开展的关于应急疏散演练知识不全面从日常此类教育活动的开展状况。笔者了解到,幼儿在园主要的三种活动,即区域活动、集体教育活动和户外活动中。户外活动期间是教师开展幼儿安全教育的主要时间段,其内容主要是教授防摔伤、碰伤等方面,几乎没有涉及到疏散演练的知识。在开展的个别集体教育活动中,会涉及例如“地震来了我们该怎么办?”、“着火了,我们要打什么电话?”、“有陌生人敲门我们要怎么办?”等等的安全问题,很少有针对应急疏散知识的专题活动开展。而在区域活动中,仅是在阅读区中可以看见一些关于安全教育的图画书籍。幼儿在此区域进行活动时,较少选择此类书籍阅读。
  从日常应急疏散演练知识技能的教授状况。该幼儿园由以往的班级教师教授改为在演练前,由广播室教师广播教授。看似是开展全园集中的教育活动,但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不太符合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学龄前期幼儿的认知能力水平和抽象思维水平,都处于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虽然大、中、小班的幼儿会呈现出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但是相比较成人而言,总体来说较低。仅仅是依靠声音来获得认识,显然对于幼儿来说是较难的。在重复多次的练习后,幼儿可以做出模仿,但是他们是否真的理解了疏散演练的意义,是否真的掌握了个别疏散演练的技能,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仍旧有部分幼儿是不能的。
  ②应急疏散演练前期准备不足。
  时间上的准备不足,三场演练都在上一活动结束后进行,时间准备上较为紧张和仓促,有的班级教师可以向幼儿做出较多的解释,但是有的班级教师却没有时间进行,简短的说明之后,敦促幼儿排队疏散,这使得幼儿的疑惑较多。这也没有让幼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部分演练所需的逃生设施,尤其是在防火演练中,幼儿拿取毛巾,花费了较多的时间。
  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准备不足,幼儿疏散时缺乏必要的疏散技能,无论是如何快速有效的排队离开,如何在教室内找到安全的躲避处,还是像防火演练这样需要一定的逃生技能,这都需要教师前期的准备、教授,而不单单仅是在演练中,直接地告诉幼儿是什么,却不解释为什么,这也是有效减少幼儿在演练过程中出现疑惑以及嬉笑打闹的办法。   ③演练后缺乏评价与反思。演练结束后,班级教师基本上都是将幼儿带回教室,开展接下来的活动。而各班教师会向主管领导汇报演练情况,整个活动结束。参与教师间缺少及时的交流,这样不能够针对本班出现的问题,做到有比较的分析,也不能针对在整体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有效的分析和解决,以便于下次活动能够更好地开展。幼儿间缺少交流,使得幼儿之间不能交流自己在演练中的感受和体验,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师幼之间缺少交流,使得幼儿在演练中发现的问题、产生的疑惑,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那么在下次的活动中,依旧会有这样的困惑产生。
  (2)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的建议。
  ①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有效的开展应急疏散知识教育。
  幼儿园内的一日教育活动对幼儿来说十分重要。一方面,幼儿园在日常课程设置的安排上,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应急疏散知识主题教育活动,就某一种紧急情况,向幼儿详细的介绍这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具体应该如何避险等内容,还可以开展小范围的模拟演练,让幼儿将所认识到的内容转变为实际的行动,从而发现问题,及时的纠正,避免更大问题的产生。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在平常的活动中,可以渗透式的向幼儿讲述疏散演练知识,例如:在出去开展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练习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站好队伍等,通过反复多次的有练习,使幼儿熟练掌握。
  ②在演练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一份详细、完整的预案以及岗位责任制是一场应急演练疏散演练成功开展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班级教师也应该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具体情况,在演练正式开始前,预留出一定的时间,准备逃生用具以及向幼儿大致说明接下来所开展的是什么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做等等。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幼儿在活动中的疑惑和问题,使幼儿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演练中,避免在疏散中发生又笑又喊、打闹等情况;一方面,使幼儿获得心理上安全感,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从上一情境中转换出来,认真的去参加接下来的活动。
  ③及时开展演练后的交流活动。
  及时的进行反思和评价,可以将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避免在长时间的搁置后,出现遗漏,淡忘的情况发生。这需要各班级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分析自己班级在此次活动中的优点和缺点,怎样有效的改进。同时,幼儿之间的交流也是必要的。幼儿是此次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感受体验、所思所想十分的重要。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的讲出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想法,以及出现的困惑,满足幼儿的想要分享的欲望,同时解决的自己的困惑,懂得在下次演练中应该如何去做。
  参考文献
  [1]赵凌华.增强幼儿自我安全防护教育的实践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2:77-79.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学前教育研究,2002,01:77-79.
  [3]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J].学前教育研究,2002,01.
  [4]现代汉语大词典编委会.现代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5]刘馨,李淑芳.我国部分地区幼儿园安全状况与安全教育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5,12:15-18.
  [6]姜传胜,邓云峰,贾海江,王晶晶.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理论思辨与实践探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06:153-159.
  [7]解讀《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J].平安校园,2014,07:26.
  [8]吕猛.武汉市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9]V. V. Kholshchevnikov, D. A. Samoshin, A. P. Parfyonenko and I. P. Belosokhov.Study of children evacuation from pre-school education institutions[J].Wiley Libaray.2012,36:349-3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1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