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儿童大提琴启蒙教育中的兴趣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提琴教育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儿童大提琴教学有着自己的特点。目前大提琴启蒙的实践中,存在注意力、教材局限、学习态度、师长情感投入等问题。除了在技术手段上予以有效的应对外,调和家长、师生三者间的有机关系,努力激发和培养儿童的学琴兴趣,以期提高儿童大提琴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儿童大提琴;教学;启蒙教育;兴趣
  当今素质教育备受重视,学习器乐的儿童与日俱增,而且年龄也日趋低龄化。大提琴已由冷门乐器转变为很多人所喜爱的乐器。作为一名大提琴专业教师,笔者接触的学生大部分为低龄化的初学者。针对此情况,如何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基础练习及巩固中激发、培养和保持孩子们的学琴兴趣,这是本文所思考和探索的关键。
  一、儿童学琴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一)注意力与技术学习的时间错位
  心理学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即预先有自觉目的的,必要时需经意志努力,主动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的产生和发展以间接兴趣为决定性条件,间接兴趣是一种对目的的兴趣、对活动结果的兴趣。一般情况下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只能保持30分钟,而学龄前初学者有意注意的时间少于30分钟。
  器乐上课的一般顺序是:音阶(开手)--练习曲(巩固)--乐曲(新技术)。但往往在学习新技术之时,已经错过了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这样就产生了学习新技术与有意注意的时间错位。在儿童注意力集中时,练习音阶和练习曲的旋律若不动听,练习起来就比较枯燥。如果将乐曲放在第一位学习会出现两种问题:一,没有进行开手练习,手指不灵活造成演奏的音准、时值、音乐感觉等演奏不到位,影响作业完成效果,达不到儿童的心理预期;二,学过的知识未经巩固练习而完全掌握,在开展新的任务时,就会造成技术上的断层。儿童易因新知识难于掌握而催生挫败感。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儿童练琴兴趣的低落。
  (二)教材选择的局限
  国内大部分的大提琴教材偏重成人化,国外教材的引进还面临困难。如果选择成年化的乐曲会在听觉上、技术上都很难激发儿童的学琴兴趣,而较多选择练习曲又显得枯燥无味,使儿童失去学琴的兴趣和积极性。据笔者了解,现阶段在儿童教学上大部分使用的教材是王连三、宋涛编著的练习曲和乐曲、铃木镇一编著的铃木教程以及一些音乐院校出版的考级教程,其它一些教程都偏重于基本功或者技术方面,而这些教材缺乏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内容,另一些乐曲教材呈现的技术难度也不适用于初学的儿童,所以教材选择的局限也是兒童失去学习兴趣的原因之一。
  (三)练习难易程度与成就感的矛盾
  儿童在练习过程中如果曲目过于困难,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在重复同样的技术、音准、节奏等,易使其产生挫败感,觉得自己没有信心练好曲子,从而失去练琴的兴趣;如果曲目过于简单,短时间内会有虚涨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对于简单曲目的练习不再有兴趣,以为大提琴学习不过尔尔,不愿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导致练琴次数不断减少,这也是儿童对学琴失去兴趣的原因之一。
  (四)师长的情感意愿与儿童兴趣的不一致
  部分家长在培养儿童兴趣方面出现了误区。不是从儿童本身出发选择学琴,而是认为儿童还没有喜欢与不喜欢的辨别能力,将自己的主观爱好强加给孩子,强迫或半强迫来学琴。这样极大地忽略了儿童的个人感受和自主选择,也是儿童缺乏学琴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因个人的情绪而动辄表扬或批评学生,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应过分的严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并不是机械的从一个头脑转移到另一个头脑中去,而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的心灵接触。如果教师一味严肃苛刻,学生时刻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原本熟练的曲子出现错误。若教师对学生曲目完成的满意度过低,势必使学生的兴趣大减。
  (五)学习态度对兴趣的影响
  学习态度是一种习惯,习惯是需要培养的,而且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很大一部分家长在儿童学琴之前就认定他们将来不可能走音乐专业的道路,而且学琴不是必修课,随便练练会拉曲子即可。家长的松懈态度会影响到儿童的实际学习,也容易让他们对练琴产生消极的心态,导致本来喜爱学琴的孩子,因为没有勤于练习而进步缓慢,使其对练琴失去信心和兴趣。
  儿童对于新鲜事物的渴望很强烈,很多儿童急于学习新知识(乐曲)但又不进行巩固练习,课上学习过后就不想再练习了。这种只想学不想练的态度,会造成思维与演奏技术的不对等,学习层次只能停留在基础的知识水平和简单的技术演奏上,影响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技术的深入和精进。久而久之不能使儿童有成就感,所以更加不想练琴,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其对学琴丧失兴趣。
  二、儿童在学琴过程中兴趣培养方式的探索
  (一)“听唱”为主,激发儿童兴趣
  把听和唱作为教学的第一切入点。听大提琴演奏的儿歌或儿童熟悉、喜欢的曲调来刺激儿童的听觉,启发其音乐兴趣。教师也可为学生进行示范演奏,鼓励儿童模仿,使其有触摸大提琴的强烈愿望,想用琴来演奏自己喜爱的曲子,此时即可正式进入学琴阶段。
  练习新曲时,首先让儿童逐句演唱谱子再用琴练习演奏,演奏过程中及时纠正错误;然后通篇演唱及演奏学习的曲子,使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上对曲子及技术有所了解和掌握。如此反复交替练习,既可激发儿童的学琴兴趣,又可夯实基本功。
  (二)多种方式结合,培养儿童兴趣
  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授课,多方面培养儿童的兴趣。个人小课中主要以基本功的练习为主,扎实基础、引导兴趣;齐奏课中选择一些旋律感较强且难易程度适中的曲目来加强基本功;合奏课中采用简单的二声部或多声部作品来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既巩固了基本功,又能使学生保持学琴的兴趣。
  在齐奏、重奏课的过程中,儿童也会注意到为什么别的孩子比自己演奏得动听、完成得快等一些问题,从而激起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练习。这种活泼生动、富有竞争的上课方式,可以让儿童既紧张又快乐地学习,大大提升了学琴效果。
  教师可以创编一些小曲子来激发儿童的兴趣,也可以根据儿歌或者多种风格的旋律创编适合儿童的重奏,既刺激了儿童听觉、丰富了儿童曲目量,又达到了激发练琴兴趣的目的。
  (三)家长与教师配合,保持儿童兴趣
  家长在儿童学琴过程中担任同样重要的角色,督促练琴的同时更应该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
  首先,家长对待儿童学琴的态度要正确,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懈怠慢。家长应学会正确引导儿童,培养他们正确的学琴态度。
  其次,在练琴时间上不要过于严格,灵活选择更有利于儿童兴趣的培养。笔者建议每个阶段的练琴时间如下:幼儿(8岁以下)每日练习时间不超过20分钟;少儿(8-12岁)每日练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少年(12-15岁)每日练琴时间不超过45分钟。
  第三,督促练琴的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解决。应该时常鼓励儿童,夸赞其进步快速、演奏动听,让儿童有小小的成就感,以此来保持儿童练琴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有兴趣的持久才能使学琴的道路踏实而长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不仅仅要传授演奏技能,更要学会反思和探索科学的授课方式,引导、调动、培养儿童的学琴兴趣,使其由认识大提琴到喜爱大提琴,通过练习能够感受到大提琴之美、领悟弦乐的魅力。并与学生及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以获得最有力的配合和支持来激发和保持儿童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徐美晶.浅谈幼儿小提琴的启蒙教育[J].文化学刊,2009.
  [2] 李香波.关于儿童音乐学习兴趣的探讨—以大提琴为例[J].大舞台, 2011.
  [3] 关立红.大提琴初学者教学浅探[J].艺术研究,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24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