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阅读能力是在长期的各类阅读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小学阶段的读者,“语文课标”里提到小学生的课外知识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的。小学阶段是阅读习惯养成的黄金时间,及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使他们受益一生。且第一阶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爱上阅读,体会阅读带来的乐趣。兴趣就如火车的车头,有了兴趣学生的阅读才能成为一次次阅读快乐的经历,才能使学生爱读、乐读。如何利用好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怎样使小学生更好地学到知识呢?就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动力最主要的背景,教师如果从阅读兴趣入手来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抓住启蒙阅读的最好时机,给他们提供接触有益身心的书,与益智的书成为好朋友,学生就自然感受到阅读不会是枯燥无味,很自然地养成乐于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兴趣;名家效应;语文活动;阅读指导;乐于阅读.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是在长期的各类阅读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作为学生的读者,其阅读能力的形成一定程度上离不开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是人们读书的重要的学习方式,是知识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是人类走向前进的阶梯。朱永新教授反复强调:“有精神发育史的人其实他就是一个有阅读史的人;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的高低。”营造书香校园是学校今后全面发展的大方向,也会是未来学生学好语文学习的一种方式。人们常说:教育不仅依赖于有限的物质条件,更要依赖于无限的精神条件,当教育空间无限扩展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容易多了。在我们向往的无限的教育空间就是我们的学生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就是我们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1-6年级是学生大量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我们的教学活动应该采取丰富形式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把学校、家庭和社会为一体,构建书香校园,倡导“以我读书,我快乐,以读书求进”的学习型、读书型少年,用阅读来填充比天空更宽广的心灵,让孩子成为知识的好友,促使孩子完善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财富的建构,让我们的孩子充满书香气质,智慧的眼光。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几年来,我一直坚持以激趣来点燃我的课堂,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课外阅读、从要我读变我要读。
一、灵活运用教材,激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好奇,新奇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结合这一特点,灵活运用教材、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能够自觉地、发自内心地乐读,在阅读中慢慢培养学生我要阅读。为此,我们应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从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入手,抓重点语段用情读;抓意境描写,想像读。教师的引导,阅读习惯养成,这样学生阅读兴趣进一步提升。凡是教到语言生动,形象的文段,在教学时我都会及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字的美,由心而生我来读,点燃学生阅读的动能。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优美的范文,在让学生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大自然的景物是那么迷人。那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在教学:“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语句时,在教学《荷花》和《珍珠泉》课文时,找重点读,用情读,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如诗如画般的好词好句,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在课后的作业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选读,读到有描写大自然的精彩片段,把它们做成卡片记下来,带回学校与老师同学分享,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提高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名家名言,激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把名家名言的书籍介绍给学生阅读,激活他们对阅读产生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我们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入手挑选好读物给他们,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低年级学生从开学我就把好的图书放到为他们设立图书角里,给他们看。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等学完拼音后,要求他们去看有图有拼音和汉字课外书。以后学生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去阅读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并指导读法。古今中外的名言名句多不胜数,我们要把撒落在文学百花园中的颗颗明珠帮学生找出来。让它们成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助推器。于是,在学生学习了《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时间一去不复返,知道在生活和实际学习中珍惜时间,我把课文的中心思想延伸到学生课后阅读,要求他们把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做成卡片,有关古今中外珍惜时间的诗词与故事收集下来,安排一次《时间就是生命》的主题阅读会。时间没了,生命也就没了,浪费别人的时间无疑就相当于害了别人的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朱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有涯。”( 庄子)“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卿)……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言名句感受读书的乐趣,阅读中等到老师的表扬进而产生了获得感,由要我读上升为我乐读”,思想上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真是“一箭多雕”呀!
三、开展语文活动,激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语文课的设计教学中应该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剔除校内与校外的阻碍,使其成为语文课堂后相得益彰的延續,丰富又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堂中学生学习语文自然水到渠成,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要使学生能善于言语教学中应引导我们的学生回到生活、品味生活,了解生活使之成为语文的教学素材,这样的语文教学课堂学生觉得鲜活乐(下转第31版)(上接第30版)学。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给我一分钟的语文课前汇报”让学生把课外阅读收获、好书推荐、诗歌朗诵与古今中外的名言名句积累、等收集到的与班同学及时分享,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有效地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即巩固了学生阅读成果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阅读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阅读。又如:主题阅读会不定期举行,培养学生良好思想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收集、运用素材的综合能力。在三月里我以“学雷锋树新风”为阅读主题,活动中我让学生读雷锋简介、雷锋生平做的好事等来激发学生感受我身边的“活雷锋”、在传承雷锋精神的同时向雷锋叔叔致敬等环节,所有素材都是学生收集得来的。在四月里我以“争做时间的主人”阅读主题,学生会主动收集了古今中外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和珍惜时间的故事,体会时间的珍贵。在五月里我以“感恩长辈”为阅读主题,同学们也因此而阅读到大量描写长辈对孩子博大无私的爱的诗歌与故事,同时学会了用实际行动去感恩长辈……当活动成为经常,学生自然乐于参与的同时激活了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写作水平,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四、指导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阅读为本,以学生自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思想,在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多为教师代替学生的阅读的弊端。以“读”为本,并不是新的创意,而是阅读的一种回归。古人读书,很讲究熟读、深思和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古人的这些主张不无道理。作家冰心11岁以前就通读了《三国志》《聊斋志异》《水浒》《红楼梦》等数十部小说,奠定了走向创作生涯的基础;巴金也说自己写作的启蒙先生是《古文观止》上的两百多篇佳作。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以“读”为本,加强学生自读非常重要。要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意义。阅读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而有阅读习惯的孩子在学习上都是积极主动的,他们不需要家长的督促、监视,而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地求知,自觉自愿地学习。通过古典,名言名句来告诉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习、生活、工作有极大的作用,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和自觉性。精读——由头到尾逐字逐句细心阅读,对整篇、每段、每句内容进行深入思考,这种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叫‘精读’。一边读一边把好词句画一画,把感受也写一写。”在这一环节中我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小组选择文章品读,品好词好句,谈读后感受。教会学生在阅读中“略读精读一齐用,好词好句积累用,还要做到敢问多读又多用。”课后做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这样在培养了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同时阅读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五、以“生”为本,拓展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教师要还给学生阅读的主动权
阅读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只有以学生的“读”为中心,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读,自觉地读,掌握阅读的主动权,才能更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教师取代学生的阅读,是以往语文课堂的通病,對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影响极大,出现阅读依赖症。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专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他们不断调动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作者思想交流的过程;是他们的思想受到启迪、性情受到陶冶、心灵受到洗礼的过程;是他们领悟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潜在过程。因此,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神情专注地读书,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是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
2.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充分、深刻体味文本的语言美,教学时,鼓励学生有创见性的想法,让学生自主发现、讨论、大胆想像和质疑。这样,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内容,体验内涵,感悟情感。在自主学习时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品读并成为课堂阅读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多向对话,畅谈个体感悟,让学生学会提升自己的认识,课堂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3.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
阅读中,由于个体的知识、经验、能力等的不同,解读是呈多元化状态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开放的、多元的解读课,如没有思维的碰撞,就没有价值观的体现,也就谈不上学生从解读中有所获得。阅读后思维、观点、立场的冲击和碰撞就应该让学生多进行小组研讨,需要说明的是,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并非取消老师的解读,但是教师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解读,更不能为时过早地对学生的解读进行某种暗示。学生自我解读中的不足,只能通过师生的共同交流讨论,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升自己的认识并向正确的解读靠拢,从而形成有自己创见的新的认识。在阅读中,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就课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认真探索,以求有新的创见。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就告诉我们不要迷信书本,迷信权威,墨守成规。学生课文理解上有困难大胆质疑,甚至提出建议。课文反映的中心思想,是否真实,这样写好不好,有无更好的表达方法……只有引导学生独立去思考、分析、研究,才有可能提炼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总之,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课外阅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兴趣和阅读方法要一起抓。教师做有心人,学生是有心人,才能激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取得满意的教学双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
[2]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2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