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填空应该这样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法填空是高中英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不易把握。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将语法填空常见的四类问题逐一剖析,总结出了一般性的规律,给出了较好的应对策略。对广大的高中学子来说,不失为一剂学法良方。
关键词:语法填空 高中英语 失分点 答题 规律
语法填空是近年来高考英语新推出的的一种题型,意在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语法、词汇和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意在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于广大的考生而言,位于试卷后半部分的语法填空是英语得分的分水岭之一,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失分惨重。笔者认为,摸清这种题型的套路是解答这种题的关键。下面我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语法填空题的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
综观近年来的全国卷英语试题,我们不难发现语法填空类题目有这样的一些规律:选材上还是重在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倡导正能量;话题上更加贴近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便于学生阅读理解;语法上依然是考查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并列连词、介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冠词、代词、三大从句等;出题方式上提示词类题和纯空格类题的比例一般为7:3。这些规律为我们更好地解答语法填空题提供了科学指导。[2]
根据我的亲身经历和诸多调查,学生做语法填空题的失分点大概如下:第一,基础语法掌握不扎实,分不清句子结构,导致填词方向出错;第二,不会灵活运用介词;第三,语篇总体意识欠缺,导致时态出错;第四,书写习惯较差,卷面不清晰,导致阅卷教师难以分辨。
针对上面常见的五个问题,我们来逐一剖析。
对第一个问题而言,很多考生谈语法色变,殊不知语法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能在掌握语法规律的基础上细心地去分析句子结构,那就能化难为易了。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对语法填空题进行总结后,你会发现考点也就那么几个。在你填入一个动词时,首先要分析句子缺不缺谓语,从而判断此空是谓语还是非谓语形式。如果是谓语,则考虑该使用什么时态,纵观全篇,联系上下句,抓住关键词,譬如出现and、but等明显的连接词时,那么前后两个句子的时态常需保持一致。如果是非谓语,则考虑该用分词还是不定式。当你填入一个名词时,你必须熟练地想到单复数、所有格的变化。而代词的变化虽较少出现,但仍需注意:通常是与人称变化有关的三大类、五小类,即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另外还有几个特殊的不定代词变化,如no one/none;other/another等。至于形容词和副词,则需关注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这一点需要平时的积累。数词形式的变化较为简单,常考的是基数词、序数词以及加后缀的变化,对于这类变化而言,分类整理有助于记忆。最后一点就是词的派生现象,需要注意的是确定派生词后,还要看词意是否符合语意,譬如括号里所给的提示词是happiness,而横线所需填的是形容词,这时候你就不能草率地填上happy,也许语意需要的是unhappy,要小心陷阱。
对第二个问题而言,介词在语法填空中的考查多为固定搭配,只要你肯花时间去记,介词的考查不易丢分。至于固定搭配的记忆,死记硬背不仅费时间而且效果不佳,很容易出现弄混的情况。就笔者的经验来看,像on、in、with、away等常用介词是可以通过中文语意理解记忆的,如with用中文理解有“和、伴随”的意思,故get along with、talk with的搭配就不难记住了:又如to的使用意义多为“对、由于”,listen to、due to等词组的语意均可与之联系记忆。这种联想记忆方法对于记忆单词短语是有一定作用的,个中的规律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总结。
对于第三个问题而言,我有个小妙招,那就是先将文章快速通读一遍,了解全篇文意,然后根据上下文答题,最后还要将填好的单词代入文章中再读一遍,以确认效果。毋庸置疑,这“三遍法”虽然麻烦,却行之有效,可谓是一部“葵花宝典”。如果仅凭语感“一遍过”,那也难保不发生错误。
我还想针对未给单词提示题型的填词提供一个小妙招:上下文中出现的关联词,考生可以根据上下文和自己积累的知识,填入某个已出现的词或与其相關的同义或反义词。答案的线索可能在本句,也可能出现在上下相连的的一句,还可能出现在比较远的地方——上下段中与此段位置大体相当的句子。如果该横线出现在某段首句,则线索可能在上下段的首句;如果出现在某段的末句,则线索可能在上下段的末句,以此类推。
至于第四个问题,需要平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想,只要端正态度,坚持不懈,功到自然成。
总之,对于语法填空类题,我们一要夯实基础知识,二要增强语篇理解能力,两种方法结合使用,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唐义.13招助你拿下语法填空.英语街,2017(03):66-68.http://www.cqph.com.
[2]杜志建.探求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应试技巧和方法.试题研究,2018(1):02-05.http://www.qingshao.net.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