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致因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小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致因主要存在三个责任主体,即学校方面、教师方面和学生自身方面。要切实预防小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必须充分认识三个主体在防范伤害事故方面存在的漏洞,提升三个责任主体的安全意识。本文从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制度、加强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严格要求体育老师的素质和业务能力、规范小学各类体育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使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形成促进体育活动安全开展的合力。
关键词:小学 伤害事故 致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4(b)-0056-02
近几年各种原因导致的体育伤害事故频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学校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在学校有过错时,学校要承担过错责任;在学校没有过错时,学校要承担公平责任。因而,很多学校对于学校体育的开展采取消极的做法,出现“因噎废食”的情况,在“温室”内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这种做法严重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体育运动本身就具有危险性,足球、篮球等具有身体碰撞的项目更容易受伤。所以,我们必须注意防范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本文将从责任归属的角度来分析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致因并讨论相关的预防对策。
1 小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致因
1.1 因学校责任造成体育伤害事故
学校是小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责任主体之一,由于学校的制度、管理和环境存在缺陷,使小学生的体育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其主要原因有:学校体育教学设施不符合安全要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达、学校管理不善以及学校的安全保护措施不足。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学校的生源增加、体育课和室外活动频率增加等原因,学校原有的体育器材不能满足学生的活动需要,容易出现场地拥挤、争抢器材的现象,加之学校的场地器材进过长时间的使用,尤其是室外的体育器材,如单杠、双杠、爬杆、爬绳等,日晒雨淋的时间久了就会生锈腐烂,进一步加大了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几率。各校普遍存在体育场地器材不符合国家配置标准、场地设备检查周期过长和对体育教师课前检查要求不严的问题。另一方面,学校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安全知识教育还有待加强,学生的活动场地管理不严,无关人员和车辆的进入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安全漏洞,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我保护意识差,在进行体育活动或竞赛时兴致高而警惕性弱,大多数教师还不能做到对每位学生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容易使学生进行过量的体育运动,由此可见,学校对学生的活动安全保障和教育还存在许多疏漏。
1.2 因教師责任造成的体育伤害事故
在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师是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第一道防线,教师的疏忽容易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主要问题有:体育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不足、教师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体育教师业务能力不足。根据调查,部分体育教师学生的安全教育实效性不强,不能引发学生对安全活动的重视,这与教师自身对体育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足、责任心不强有关,不能做到每节课前检查活动场地、器材、学生服装等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因素,甚至出现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现象,对学生的心理生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1.3 因学生自身责任造成的体育伤害事故
学生因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体育运动基本常识或因其他同学过失等因素常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根据调查,没有发生过体育伤害事故的学生明显比发生过体育伤害事故的学生更认真的进行准备活动、更遵守课堂纪律并且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识,因此,学生因为自己安全意识不够,未能按教师的指导进行体育活动是导致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小学生的天性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渴望去挑战一些刺激并带有风险的体育运动,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体育活动容易引发伤害事故。
在众多的体育伤害事故中,事故发生的责任主体往往不是单一的,据了解,因混合型责任而发生的体育伤害事故是最为普遍的。因此,要避免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因从多个角度出发,使学校、教师、学生之间能形成合力,共同防范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2 小学生体育伤害事故防范的对策讨论
2.1 健全小学体育伤害事故的法规政策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而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针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的规定仅限于教育部出台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及各地的地方规章,相关法规政策缺乏预判力、范围窄、效力低。为了更好的解决由此引发的纠纷,我国各级相关政府部门应在总结实践中所遇矛盾及问题的基础之上,增强有关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政策的指导性及预警力,建立并完善自上而下的、内容完备的、明确具体的一套处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体系。
2.2 完善小学体育安全的风险管理体制
学校应是学生的保护伞,而在过去发生的体育伤害事故中,因学校疏于管理、疏于防范酿成的事故屡见不鲜,学校必须重视并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首先,学校体育运动的场地设施及器材设计必须以学生安全为首要考虑要素。运动设施的建筑应严格遵循相关法规政策的标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应设置警示标志;其次,学校应建立严格的体育设施管理与维护机制
2.3 提升小学体育老师素质和业务能力
体育老师是学校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承担着保障学生健康、安全的进行体育活动的重大责任,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安全意识较差等个性特点,因此每一位小学体育老师更应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意识。具体来说,一方面,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安全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应安排体育老师集中学习并演练发生各种体育伤害事故的急救方法。
2.4 规范小学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开展
体育活动有其自身的不确定性,因此,为了将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或其他体育活动时,必须明确活动秩序、规范活动内容。首先,教师在准备体育教学时应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不同特征,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加强防范。在进行教学时,体育老师应在组织运动前带领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充分热身的重要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规范课堂秩序、规范教学内容。教师要严格规范自己的动作技术,认真做好动作示范,在讲解动作技术要领时应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做到清晰、具体、明确。最后,学校在组织其它体育活动,尤其是运动会等体育竞赛活动时,要做好严密的组织工作,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分工,维持好有序的活动秩序。
2.5 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很容易因自身疏忽造成体育伤害事故。为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学校必须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长期性。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关键时期,学校教师应将安全教育落实到具体实践中,重视安全教育必要性,避免流于形式。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有关体育安全的专题教育,树立学生安全运动的意识,增强防范伤害事故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在注重安全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与实践相联系,通过演练检验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Z].2002.
[2] 汤卫东.学校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的归责原则及法律责任[J].体育学刊,2002(3):1-3.
[3] 周爱光.日本学校体育保险现状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6):68-71,93.
[4] 王岩.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诱因及其防范措施述评[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2):100-1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63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