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观察在艾滋病患者中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方法:将我院近期(2017年08月—2018年08月)收治艾滋病患者总计100例,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50例)与心理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心理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照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护理干预后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前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较护理前有明显下降,且心理组患者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组患者98%服药依从性好,对照组患者86%服药依从性好,且心理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艾滋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理想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服药依从性;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3—0165—01
  艾滋病(AIDS)呈大流行趋势而在全球内肆虐,威胁人类生命安全。而在AIDS患者中,因受到精神压力的影响,患者多存在负性情绪。常规护理干预仅针对患者疾病情况,较少注意患者的心理干预,而对于AIDS患者而言,负性情绪直接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1。本研究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AIDS诊断;20周岁≤年龄≥70周岁;思路清晰无意识障碍可良好沟通;可配合服药治疗;无精神类疾病。排除标准:精神病史;严重认知障碍、智力缺陷;暴力倾向;拒绝配合治疗。将我院近期(2017年08月—2018年08月)收治艾滋病患者总计100例,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50例)男33例(66%),女17例(34%),年龄20—69岁,平均(42.3±2.7)岁。感染途径:异性接触34例,同性接触4例,血源性12例。心理组(50例)男34例(68%),女16例(32%),年龄20—70岁,平均(42.7±3.0)岁。感染途径:异性接触33例,同性接触5例,血源性12例。对照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宣传、饮食用药指导等护理干预。心理组:除常规干预外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如下:①沟通:善良友好真诚以待,创造和谐融洽的气氛,拉近护患距离。②疏导负性情绪:了解患者真实心理状态,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疏导其负性情绪,多讲述成功案例以提高治疗信心。③随访:“一对一”个体化饮食、用药、运动疗法、心理支持等。④建立微信平台:每日监督患者服药进程,并在平台中定期开展知识讲座,避免盲目恐惧和排斥。⑤家属干预:给予家属健康教育,获得家属对患者的支持。
  1.3 评价标准
  抑郁评分采用SDS自评量表,20项目分成4级自评,其中53分以下为无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焦虑评分采用SAS量表自评,其中50分以下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评判:患者可按医嘱完成口服药物,则为良好;可完成大部分医嘱药物,但完成时间较差为较好;可完成一部分医嘱药物,但完成时间差异较大为较差;患者无法完成医嘱药物为极差。依从性好=良好+较好。生活质量(SF—36量表):8个部分,36项目,分值分布0—100分,分数越高越理生活质量越好。
  1.4 統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百分比表现,数据相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较护理前有明显下降,且心理组患者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比较
  心理组98%服药依从性好,对照组86%服药依从性好,且心理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AIDS患者多因免疫功能低下,产生机会性感染,为由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免疫缺陷综合征,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且具有较高传染性与病死率[3]。其主要依靠血液、性和母婴传播。因其传播方式的特定性,传统思想的民众会将艾滋病与“吸毒”“滥交”联系在一起,使艾滋病受社会歧视和排斥,患者心理更处于应激状态,影响其治疗依从性,进而影响病情控制,降低生存质量。本研究采取心理护理干预,通过真诚沟通,获得患者信任,站在患者角度,疏导其负性情绪,多讲述成功案例以提高治疗信心。定期随访,给予护理支持,并建立微信平台,给予正确的宣传教育。并在护理干预中,争取到患者的家属支持。本研究中,两组护理干预前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较护理前有明显下降,且心理组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组98%服药依从性好,对照组86%服药依从性好,且心理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研究结果与张秀娟[4)等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对艾滋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覃钟敏.心理护理干预提高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08):1106—1107
  [2]黄美霞.心理护理干预提高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效果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17,49(03):233—234
  [3]李玉华,孙盈红,张宏伟.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07):1195—1196
  [4]张秀娟。护理千预对CIN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6):2475—24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86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