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李晓维:勤奋是做科研的基本要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笔者在见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晓维之前,分别听到他的两位同事谈起他,都脱口而出了同一个词:“7-11”。
     走进李晓维的办公室,扑面而来的是生活气息和个人风格。办公室的每个角落都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它的主人在这里度过了大把时光。
     “我的确是拿办公室当书房了,在这儿呆的时间很长。”李晓维介绍,“我每天七点半左右、八点之前肯定到办公室了,晚上十点钟走算早的,一般十一点。”
     “7-11”,我明白了李晓维这个“外号”的由来。
     李晓维的工作和生活是揉在一起的,很难划出清晰的时间或空间界限。
     “白天上班的大部分时间我都用于行政和业务管理、学术交流和各类评审,主要就是为别人服务,工作日的夜晚和周末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认真思考问题,做创新性研究,有时和学生探讨问题到深夜。做科研不是朝九晚五的,我早就习惯了。”
     每天“7-11”的工作模式,一周7天,几十年的科研道路。在李晓维看来,“这个劲头不是靠喝咖啡能喝出来的,更不是为挣一份工资来上班。做科研好辛苦的!一定是來自内心的动因才能驱动。”
     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产业,过去30年,中国基本上走过了一些发达国家历经五六十年才走完的路,靠什么?李晓维的答案是,靠自主创新,靠一代代中国科研人员的勤奋。
     “我做科研、培养学生都持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勤奋。”李晓维说,“假如以半天为1个单元来计算,如果只是朝九晚五地工作,一个星期就只能完成10个单元;但是,假如晚上也工作,一天工作3个单元,周末也工作,那么一周就可以完成21个单元。这样的话,用别人干五年的时间,我们就能干出十年的工作量。笨鸟先飞,勤能补拙,我们多花点时间,多用点功,就能把实验做得更扎实一点,把一些问题考虑得更周全一些。”
     去国外开会时,李晓维喜欢去当地的科研院所、高校和实验室看一看。走遍世界,李晓维感到,中国人的勤奋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目前我国的半导体芯片在高端硬件设计和制造方面仍与国际顶尖水平存在好几代的差距,我们还需要更加努力。”他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