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根植于实践,做亲切的科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不久前,读了我个人很喜欢的国内教学名师李镇西的文章,他这样写道:
  有些“专家”“学者”总是认为,所谓“学术性”就是罗列学术术语构建理论框架,别人越看不懂就越深奥,“学术性”就越强。于是,我们看到了不少这样的教育文章或著作:没有新观点却有新术语,没有新见解却有新概念,晦涩难懂,故弄玄虚。这是学术的堕落,是教育的悲哀!
  在我看来,越是学问精深者,表述其学问的语言越平实;因为学问大家已将知识融会贯通且思维清晰,所以善于把高深的道理转化成大众化的语言。恰恰是那些才学疏浅者,其语言才令人莫名其妙;因为才学有限者往往自己都没有把要说的道理弄明白,思维混乱,所以只好装腔作势,在吓唬别人的同时也糊弄自己。其实,这哪里仅仅是一种“文风”?实质上更是一种学风:远离实践的所谓“理论研究”,当然只能闭门造车,这是毛泽东当年就严厉批评过的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学风!
  读后我有一个长时间的思考,其实我当初对科研的理解,感觉就是用一些高深的理论去指导实践,狭隘一点,就停留在做课题上,感觉就是强迫自己用自己还没弄懂的晦涩理论,为了做课题而做,为了拿证而做,为了各项评比做铺垫,从资历上丰富自己,根本谈不上指导实践。往往就是这样,从事某项工作,时间久了,会很功利性的做事,走了很远,却忘记自己当初为了什么出发。
  观念的转变,应该是在2011年,我们学校开始全面铺开课堂改革。那时候,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铺天盖地,有种作为教师手足无措的尴尬,这时候,即使有教育专家在,也只能从宏观上引路,但真正的路还需要自己摸索,自己研究。第一次意识到,应该研究点什么,为了解决教学上的困惑。当时,也是考虑到实际情况,我校的市级课题《导学案在初中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构建“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激励评价”的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开始立项并研究,这是第一次把科研与教学实践
  真正的结合起来,真正踏实的思考,也动手实践。如今我校的自主课堂和自主管理已经基本形成,为了进一步深化,我们又申请了省级课题《初中自主教育的研究》,科研目的再明确不过的指向了教育实践。这三个课题我都参与并主持其中的子课题,这让我的科研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2015年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契机,我申报了葫芦岛市首批科研专家,并幸运的成为了专家库的成员。培训和学习的经历,不断刷新我对科研的认识。同时,科研所也为我提供了学习与实践的机会。第一次参加葫芦岛市“金雪名师工作室”课题鉴定,第一次参与葫芦岛市十三五課题的立项评审,第一次参加杨杖子开发区的开题会……(评审时面对上百个课题,感觉做科研课题是很严肃的。)这些经历,对我来说都是无上珍贵的财富。
  看的多了,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其实,对基层的教育者特别是一线教师而言,理论联系实践的最好方法,我认为不是搞那些追风的所谓 “课题”――如“创新教育”的风来了,就“研究”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的风来了,就搞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高效课堂”风起时,就研究“高效课堂”的课题;如今,我们引入了“高品质课堂”的课堂理念,立刻就开始研究“高品质课堂”。在立项评审和开题会中,就出现这样的课题:一个学校立的课题是研究学科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小课题自然很有研究价值,但却偏偏拟定的题目是《高品质课堂下学科教学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而对高品质课堂只界定了一个含义,整个课题就与它再无关系了。还有一个农村小学的课题《高品质课堂的策略研究》,这个就有些吓人了。李铁安博士提出的高品质课堂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我们的教育理想,他也没有所谓的策略与模式,可是我们一个学校就要做这样大的一个没有任何前人研究成果甚至是思路的课题,其实是非常不现实的。
  到底我们如何做科研型的教育者,我认同这样的观点:结合自己每一天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型研究,或者说,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完成每一天平凡的教育琐事,就是最好的“理论联系实践”。
  “思考”必然是理论的思考,“琐事”必然就是实践。这种结合实践的思考就是一种带有科研含量的“省察与反思”。不要以为这种“省察与反思”档次很低,苏霍姆林斯基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省察与反思,最终成了饮誉世界的大教育家!而李镇西老师20多年的体会是把工作中的许多棘手的难题当课题,思考与实践就进入了科研状态――带着问题读书,根据教育理论来审视实践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又提出解决的方案加以实践。在这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浑然一体。
  当理论在实践中不但获得了生命,而且也赢得了自己尊严的时候,还用得着“故弄玄虚”“装腔作势”吗?当然不需要――因为此时,面对实践的科研,格外亲切!
  把问题当作课题就是真实的科研!
  长期以来,一线教师总是把课题研究、教学科研等研究工作看得很高深,其实,教学科研活动就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处处是问题,处处是研究的源泉。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作弊等,把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优化)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这样一来,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和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只要教师们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就会感到富有价值的课题是源源不断的。再把所遇问题进行研究后的结晶写成文章(论文、随笔、反思、案例),对一线老师来说,这就是教育科研。
  做教导主任后,更多的接触了一线教师,也更深入的走进了他们。
  案例一(拿来的案例:李镇西做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校长时的经历):一位年轻的班主任老师说她班上有一个有同性恋倾向的男生,她感到非常恶心!李镇西对她说,恭喜你有了研究对象!你遇到了以前从没遇到过的难题,这正是你的科研课题!后来老师真的开始研究了,并取得了很多成果。她还遇到过患抑郁症的女生,还有其他种种特殊的学生。几年来,她所遇到令人头疼的学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差生”。传统意义上的“差生”主要是思想问题或道德问题,而这些学生比如同性恋比如抑郁症,和道德没关系,主要是生理原因,甚至基因的原因。而几年来老师的研究很有成就,这些研究就是每一天和孩子的陪伴、倾听和引导。几年下来,老师体会很多,比如对这样的孩子,首先不要想到去改变他——同性恋怎么能够改变呢?这里面要改变的首先是我们的观念——理解、信任他们,然后走进心灵,把阳光洒进他们的内心。对这样的孩子,需要等待,需要从容,需要宽容……这不就是教育科研成果吗?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和这些特殊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她也提升了。比如,增加了教育智慧,拓展了教育领域,甚至丰富了许多知识。这位老师的研究,就是典型的而“把课题当难题”,就是典型的真科研!   案例二(本校的实例):年轻的老师,她总抱怨,说班主任难当,学校的琐事太多,活动太多,教学任务太重,学生太不好管理,总之,班主任的工作前景黯淡,人生很悲哀!学校搞自主管理,有的老班主任不屑,她来了精神,初衷是不想太累。于是她开始分组结对,落实前台班委和后台班委,人人有分工,人人有责任,在实践的过程中,她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方法。例如,她深入研究“四个自我教育”,即内驱教育:形成班级完整的激励制度体系;外驱教育:用活动唤醒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每日晨训,激情跑操,课前演讲,静心书法,自我反思等;内控教育:以自主为核心,制定个人、小组、班级的自我管理目标,寻找自我管理途径;养成教育:坚持每天一总结,每周一反思,每月一评比……她把她的做法进行整理,使之成为一个对自己、对班级建设、对学校发展都有益的课题《初中生自我教育途径的实践研究》。如今,她是非常出色的班主任,充满了工作热情,且班级管理游刃有余,今年才29岁。(我校的贲鑫鑫老师)
  案例三(本校的实例):我校的语文教研组,一共20人,其中35周岁以下的教师12人,30岁以下的8人。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搞“自主课堂”,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独立预习、自主思考、自主质疑、自我整理等。听过课后,就会发现,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课堂习惯会务实一些,例如,听说读写等语文的基本习惯、课堂纪律上抓的较好一些,但多数课堂效率就不是很高;年轻的语文教师,接受了新的理念,有一些想法和意识,但多数停留在迎合阶段,并未参透,感觉每一步都踩在云端,落不到地面。针对这些现象,我们不断的教研,不断的导课,让老师明白理念与实践结合的最佳方法。于是,边思考边研究边总结,我主持了《初中生语文课堂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的葫芦岛市级课题。
  我们把一个个问题当做课题来研究,学生作文水平差,内容空洞,我们把探究的过程形成兴城市级课题《初中生作文取材生活化的方法研究》;学生阅读能力差,我们在课堂上动脑筋,形成葫芦岛市级课题《初中生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学校进行课堂改革,改革初期使用导学案,把一点点摸索的过程呈现在葫芦岛市级课题《导学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中;在学校的课改进入“自主课堂”的阶段,我们在学校课堂教学的大框架下,又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开始寻找适合我们的“自主课堂”,于是我们部分语文骨干教师又开始了《语文课堂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研究》的葫芦岛市级课题。
  科研会让教学变得踏实,这是我最深的感觸。边工作、边学习、边发现问题、边研究、边总结,这是我所理解的“自然状态下的研究”,而不是先用一个既定课题来束缚研究的方向。
  课改也好,科研也好,都要学习,但要注意:真心实意的虚心请教,但不能迷失自己;要坚持自主成长,但要始终坚持用学习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
  教育与科研密不可分,我们要从实践出发,不做功利性的教育,不做功利性的假科研,让教育科研根植于教育教学这片土壤,做真实而亲切的科研,让教育的花朵开得绚丽芬芳。
  最后,引用一位名师的话与各位同仁共勉:
  入世,我要做事立业,但不盯着功名;
  避世,我要立足脚下,但不拉山头,不争你高我低;
  出世,我心无旁骛,得失皆自然。
  (作者单位:兴城进修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43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