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过程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小学数学学习课堂引入过程性评价,可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改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效率,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很大提高,促使学习方法更加科学,学习效果提升明显,过程性评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提高。为此,本文主要就过程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小学数学;教学
  一、过程性评价的特点
  (一)关注学习过程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方式又会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而现有的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更多地侧重于对表层式学习方式所产生的学习结果的评价与测量,对于那些由深层式学习方式所导致的学习结果要么不予关注,要么无法评量,从而形成一个评价的死角,这是导致学生采用表层式或者成就式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其结果是形成一个“表层(成就)式学习方式--低层次学习结果--表层(成就)式学习方式”的恶性循环。过程性评价却恰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学习方式的评价,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到深层式的方向上来,所以过程性评价很好地填补了上述的评价死角。
  (二)重视非预期结果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丰富多样的,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经历,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传统的目标导向的学业评价,将评价的目标框定在教育者认为重要的、十分有限的范围内,这种做法使得很多有价值的教育目标被忽视,评价导向的积极作用被削弱。过程性评价则将评价的视野投向学生的整个学习经验领域,认为凡是有价值的学习结果都应当得到评价的肯定,而不管这些学习结果是否在预定的目标范围内,其结果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经验的丰富性大大增强,这正是现代教学所期待的最终目标。应当指出的是,过程性评价也会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与传统评价所不同的是,这里的结果是过程中的结果,并且其评价标准不是预设的,而是目标游离和价值多元的,比如,学生自己的一些非正式的学习活动,如与人谈话、浏览网络、看电视或者阅读一些教师所列书单上没有的书籍等等,都可能引发新的思考,这些新思考往往成为新思想、新发现的重要来源。
  二、小学数学展开过程性评价需注意的问题
  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和有效参与等方面进行考察,考察时可采用活动纪录、探究后的反思、感悟与总结等形式;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能力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交流时表达是否清楚、流畅、简洁;表达的思路是否清楚,条理是否分明,逻辑是否严密;能否在小组间起到调节、组织的作用,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使全组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
  对学生数学思考与发展水平的评价主要是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独立思考,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数学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思维策略和方法等。教师可以通过评价量表的观察记录、课堂提问、交流讨论、作业分析、测验等方面了解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灵活性、广阔性和创造性,以及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等思维品质,考察学生是否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提出问题的深度与解决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合情推理能力、演绎推理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等各种思维能力水平。能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与提出问题,所提问题的深度如何;能否恰当应用各种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或者自己独立探究出解决问题新的思路与方法;能否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文字、符号、图表等)进行表达;能否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质疑、调整和完善,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能否将问题及其结论作进一步的概括、推广与发展;
  情感与态度作为非智力因素,直接诱导与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所以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必须以情感与态度、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所以,在教學中必须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中情感与态度的体验,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或解答具有真实情景的问题来考查,考查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自信心、勤奋、刻苦、克服困难的毅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对数学的价值体验。
  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应注意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除了本文提到的采用课堂观察评价量表,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应相结合。
  结语
  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意义是深远的,而对于老师来说,这样的评价也是重要的。随着对学生评价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越来越清晰,评价体系的改革任重道远,对于我们一线的教师来说,我们应该成为评价制度改革的研究者、主人翁,研究和开发课堂评价的有效模式,是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应该担负的责任,做这样的一种探究者,这样的一种实践者,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期望,这样的示例研究能够为一线数学教师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帮助,也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实证性材料。
  参考文献:
  [1]卢君娥.小学数学课程过程性目标的达成策略[J].江苏教育,2013(45):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1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