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如何让幼儿说好普通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会听”普通话;从幼儿日常生活入手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愿意说、敢说"普通话;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爱说"普通话;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使幼儿"会说"普通话。
  关键词:幼儿;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一直是国家十分重视的一个课题,特别是我们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普通话的推广难度相当大,我的家乡香格里拉市是一个多民族共生、多语言、多方言的地区,这里的人们淳朴、热情、直爽,在平时绝大部分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不讲普通话,这就造成孩子从一出生的那一刻就受到民族语言氛围的笼罩,他们最基本的母语就是多维民族语言,偶尔有汉话教育也仅停留在当地方言的层次界面上。导致有的孩子刚刚到幼儿园的第一天就无法与小朋友沟通,他们或者说藏话或者说彝族话等等,这一方面影响了孩子与同伴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也影响了老师与孩子的交流,还会导致有些孩子不愿与人交流。《纲要》中指出:"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娃娃抓早、抓实,并贯穿于生活的各个环节。
  一、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会听”普通话。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从学听学说话开始接触到的语言不是民族语言就是方言,孩子走进幼儿园之前很少接触普通话,幼儿入园之前的普通话能力基本为零,这就有待于教师从启蒙开始首先要教会幼儿会听普通话所表达的意思,为使孩子能听懂普通话所说所讲所表达的意思,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会适当进行双语教学,为幼儿后期的学习成长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二、从幼儿日常生活入手,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愿意说、敢说”普通话。
  结合每天的生活,让幼儿说说看到和听到的新鲜事,老师耐心地倾听幼儿的表述并能愉快地与他们交流,引导幼儿把说得不完整的句子说完整,把发得不标准的字音发标准,并积极主动为幼儿创造语言交往的条件,使幼儿愿意说、敢说普通话。
  三、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爱说"普通话。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和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基础,给幼儿创设说的环境。
  1.平时老师与幼儿用普通话交流,幼儿与同伴交流也用普通话,让幼儿养成进入校园就讲普通话的习惯。
  2.给幼儿讲故事,在听完故事后请幼儿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并表演故事。对于表演故事是幼儿很开心的事,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都愿意当小演员,在故事表演中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来使幼儿爱说普通话。
  3.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爱说普通话,如在游戏《捉迷藏》中首先创设情景:熊妈妈到我们大三班做客,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玩具,但熊妈妈把玩具藏了起来,谁想得到熊妈妈的玩具,必须站起来自己把玩具找出来并能说出你在什么地方找到了什么玩具。如:我在花架后面找到了布娃娃。游戏开始:老师扮演熊妈妈,熊妈妈说:"我真笨,一个玩具都找不到,你们找到了吗?”幼儿开始找,找到之后请幼儿站在原地轮流说:“我在钢琴下面找到了芭比公主”“我在书架上面找到了玩具小汽车”“我在电视机下面找到了变形金刚”“我在椅子后面找到了积木"“我在桌子旁边找到了玩具小狗"“我在杯架下面找到了一只小熊”“我在花盆后面找到了小豬佩奇”……通过游戏孩子们都争着说,使孩子养成了爱说普通话的好习惯。
  四、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使幼儿“会说”普通话。
  要使幼儿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与人自然地交往就必须让幼儿积累一定的词汇和一定的听说技能,帮助幼儿积累日常生活经验,使幼儿知道说什么,如何说是很重要的。
  首先,教师要耐心倾听,倾听孩子表达,倾听其所思,倾听其所想,以此加强老师与幼儿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以及促进孩子的口语发展等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耐心倾听需要我们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全方位、深入的了解孩子。
  其次,教会幼儿在唱歌中学习说话,教唱歌曲不仅能让幼儿从中陶冶情操,欣赏艺术,还能让他们学习语言,提高学说普通话的积极性。
  最后,对敢用普通话大胆表达的幼儿给予及时鼓励,发现错误立即纠正,不强化错误,不重复错误,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在交往中学习语言,以强带弱,鼓励幼儿大胆地说普通话,树立孩子的信心。
  通过以上方法对幼儿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及引导,使幼儿的普通话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杨枫《学前儿童游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22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