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让小学生乐于作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搞要:在作文教学中,要激发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文,改变习作评价,使学生爱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激活他们的创新的思维,改变习作评价,使学生爱作文。
  关键词:兴趣  激发  观察  素质教育  欣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否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是,许多学长提起作文就头疼,提笔不知如何开头,写什么内容。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呢?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文
  在校学生中普遍存在写作文难的状况,这是因为他们对于写作缺乏兴趣,把作文当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而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便会感到“如骨鲠在喉,好不吐不快”。因此,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最基本的。要学生作文有兴趣,教师的课要上得有趣,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心理。比如要写看图作文了,可以让学生将画面串联起来表演一番,这样静止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小品,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更深的表象,发挥更丰富的想象力。此外,在作文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实际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情、动手。在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当活动一结束,立即让他们互相说一说活动的经过及自己的感受,然后动笔写下这些活动的场面、欢乐气氛、人物外貌、心理活动、动作神情。这样,在活动中进行作文教学,学生作文有内容可写,不用胡编乱造,每篇习作都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作文课变得快乐起来,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以至他们都盼望多少作文课,另外,教材中有些课文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学生学后,心中有许多话想对文中的角色说,或想为他们改变一个环境。如学习《草船借箭》,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如果鲁肃把诸葛亮的计划密报给周瑜,事情会怎样?”使学生一吐为快,直抒胸怀,收到良好的练笔效果。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地寫作兴趣,同时也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激发情感,有话想说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为语言文字除了达意,还有传情的功能。教师要以崇高的师爱来影响每一个学生,激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从而产生想法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冲动。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写自己想写的,乐意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敢于自由表达。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只要其中有一点可取之处,老师要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尽量给以肯定性的评价,培养自信心,激发写作兴趣。有一次,作文课指导学生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星期天。开始我问学生喜不喜欢星期天,几乎全班同学都说喜欢,唯独一个小女孩儿说她讨厌星期天。这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因为我的预设是同学们都喜欢星期天,然后顺理成章的指导他们写快乐、难忘的星期天。当时,我很会调节自己的思路,很耐心的让这个小女孩儿陈述了她的理由,她那发自肺腑的话让我至今难忘,这就是孩子的心声呀!我们为何不让孩子尽情的倾吐自己的苦恼?我立刻给这个小女孩儿给予肯定,并鼓励她把自己的心里话写下来。她拟题为《哎,我的这个周末》参加“新形式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论坛”大赛荣获一等奖。星期天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快乐,它还会给孩子们带来苦恼……由此可见,用激励机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蕴藏在学生个体中的潜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有话想说。
  三、改变习作评价,使学生爱作文
  有的学生说:“我认真写成的作文,满怀期待的交给老师,结果发下来一看,却发现被经常改得面目全非,老师将他的思想强加于我,我真觉得心灰意冷。”其实,儿童有他独特的观察视角,有他的独特的童语,教师应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评改。讲评学生写成的作文时,要经常提醒自己善于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坚持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不挫伤孩子们写作的积极性。对于优秀习作在讲评中可以向全班学生推荐并在课堂上朗读、评析;对中等习作采取师生共同评议、修改的办法,表扬写的精彩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让大家想想、议议、改改;对差的习作则启发反复修改,多给这些学生以正面鼓励,指出习作中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心情愉快的接受意见。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负担,而且让习作与生活联系,让习作成为沟通师生、伙伴的桥梁,不仅强化了写作知识的迁移,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作文教学如果方法得当,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学生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因此,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留意身边小事,培养对生活的关心和热爱。学生意识到生活处处皆作文,养成主动观察的习惯,就能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不在怕作文了,通过小练笔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集体的热爱,对他人的热爱,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河南教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22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