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躯干控制训练在早期卒中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研讨强化躯干控制训练应用于早期脑卒中病人康复护理中的积极作用。方法:择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早期脑卒中病人89例为对象,依据康复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列入试验组(49例)、基础组(40例),两组均施予常规的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此基础之上,试验组增加躯干控制训练,干预8周后评价两组病人平衡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差异性。结果:两组病人康复护理前的平衡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康复护理后,试验组病人的平衡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P<0.05)。结论:早期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实施躯干控制训练,能增强躯干自由度、稳定性与平衡功能,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提升,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早期脑卒中;躯干控制训练;康复护理;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9368(2019)01-0037-02
  脑卒中急性发病期病人常伴有运动障碍、平衡功能障碍,并丧失基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难以维持正常坐立位,需长时间卧床,继而诱发多种并发症[1]。偏瘫是脑卒中后较为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临床上针对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治疗通常侧重于偏瘫肢体的功能康复锻炼上,但会忽视躯干和骨盆控制功能的康复训练,所以,容易导致病人躯干重心分布不协调,难以正常控制身体姿势,使意外跌倒的风险增加[2]。为进一步探索躯干控制训练用于早期脑卒中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具体效果,此次择取我院收治的早期脑卒中病人89例作为对象,取得了理想效果,将内容详述如下:
  1.对象、方法
  1.1病例来源
  随机择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早期脑卒中病人89例,入组病人均为首次发病,遵循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相关诊断标准予以确诊,脑卒中发病时间≤6个月,各项生命体征稳定,GCS评分>8分,知晓此次研究方案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恶性肿瘤、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合并痴呆或精神异常、临床依从性差、脑卒中发病时间>6个月等病人;包括53例男性,36例女性;年龄49-87岁,中位年龄(64.7±12.41)岁;病程1-5个月,平均(3.1±0.29) 个月;脑卒中类型:42例脑出血,47例脑梗死;49例左侧瘫痪,40例右侧瘫痪。依据康复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列入试验组(49例)、基础组(4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瘫痪侧别等基线资料经过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均施予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干预,治疗包括改善脑血液循环、给予营养脑神经药物等;明确病情平稳之后48小时内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干预,基础组辅以常规体位转换、良肢体位维持、患肢关节被动式活动、患肢易化训练、坐位平衡、站立平衡及步行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常规康复训练。
  试验组在基础组的基础之上强化躯干控制训练,详细方法为:(1)桥式运动及床上翻身。①桥式运动:辅助病人仰卧于床上,双下肢进行屈髋、屈膝,缓慢抬起臀部,使骨盆维持水平位,护师以手轻拍病人患侧的臀部,形成刺激,使伸髋达到最大可耐受幅度,并保持10秒左右。②床上翻身活动:指导病人的健侧手紧握患侧手,向上举起到肩关节屈曲为90°,让躯干左右摆动,凭借惯性向健侧与患侧翻身,使健侧下肢代偿受到抑制,翻身过程中需要护师在旁指导和帮助。(2)躯干控制训练:①躯干旋转训练法:病人取仰卧位,用双手触碰自身骨盆两侧,情况较好者的双手可以触碰到双侧膝关节,在训练期间,引导病人抬起头部注视双手;坐位时,辅助病人进行头部越过肩部往后望,然后回到中立位,并用双手触碰身旁两侧的相关物品。立位时,指导病人躯干向健侧、患侧交替旋转,身体重心左、右转移,并使骨盆向前、后倾。②躯干屈伸训练法:病人坐位时,分开双腿与自身肩部同宽并平放在地面,护师一手固定其患侧上肢,另一只手固定患侧肩部,然后指导病人进行身体前屈及后倾的反复训练。每次20分钟,每日2次,每周训练5天,连续训练6周。(3)躯干抗阻训练:立位时,护师辅助病人完成躯干前屈、侧屈、后伸及前屈旋转等抗阻性训练,按照躯干活动方向予以一定阻力,当旋转到最大幅度时保持6秒,之后躯干恢复为中立位,各动作训练15次。(4)骨盆控制训练:护师坐在病人的正前方,将双手放于病人骨盆左右两侧,指导其骨盆前倾或后撤;每日45分钟,每周训练5天,连续训练6周。
  1.3评价指标
  分别于康复护理前与康复护理后8周,使用Berg平衡量化评分表(BBS评分)测评病人的平衡功能,分值越高表明平衡功能越好,总分56分;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测评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MBI评估涉及日常进食、修饰、入厕、穿衣、洗澡、控制大小便、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十项内容,总分100分,分值高于60分为轻度功能障碍,41-59分为中度功能障碍,低于40分为重度功能障碍。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22.0软件对各项数据予以计学分析,计量数据表达为( ±s),数据比对经t检测;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时以P<0.05来表示。
  2.结果
  两组病人康复护理前的平衡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t=0.350、0.239,P=0.617、0.805);康复护理后,试验组病人的平衡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t=11.520、11.709,P=0.000、0.000);详细评分数据见于表1:
  3.讨论
  大部分脑卒中病人很难执行复杂的肢体活动任务,致使其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显著下降,且对治疗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对此,早期康复训练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治疗手段[4]。传统的康复治疗注重强调肢体功能治疗,往往忽略了躯干功能方面的康复训练,近些年来,躯干控制训练逐步成为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治疗研究领域的焦点。加强躯干控制训练可帮助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实现重组,使患侧躯干肌自主收缩。通过躯干训练,可将腰部、髋部、骨盆及下肢关节当作一个整体来实施肌力强化训练,使病人平衡能力、运动功能等实现整体提升。此外,躯干抗阻训练可以改善躯干协调性与稳定性,帮助病人良好控制自身躯干,进而提升平衡功能和活动能力。该项研究中,两组病人康复护理前的平衡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康复护理后,试验组病人的平衡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P<0.05),这提示,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坐立位或转移状态下的平衡功能产生积极影响,并使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有效改善。
  综上,对早期脑卒中病人实施躯干控制训练,能增强躯干自由度、稳定性和平衡功能,有助提升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李宝金,李程,李鲸,等.早期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平衡功能的康复作用[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7,17(04):261-265.
  [2]董静,薛新宏,樊蕴辉,等.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7(05):106-108.
  [3]周翠玲.軀干控制训练在早期脑卒中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22):3648-3650.
  [4]蔺丽娟,冼婷婷.评价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作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07):165-1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25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