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三语文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非常重要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未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在初三的一年,如何立足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成为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对初三语文的有效教学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初三语文;教学方法;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2-0069-01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下,素质教育落实于学校教育之中。刚升入初中階段的学生,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都处于不断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更是践行素质教育的好时机。可是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由于越来越临近中考,教师的教学目标就越来越向考试成绩靠拢,因此,素质教育的践行效果并不如初一、初二明显,并且造成了初中教育阶段的改革裂缝。
  一、初三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实际的教学方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
  要求
  目前,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并没有全部完成,仍然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成绩还是教师、家长等关心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常常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家长则剥夺了学生看课外书以及电视节目等的权利,这不仅造成了学生压力,阻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且对语文成绩的提高效果也不显著。其实,我们应该到意识到,语文与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不同,并不是通过大量做题就能提高成绩的,语文课程的学习是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语文学习能力和素养也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的[1]。
  如学生已经掌握了语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但是如果没有大量优秀写作内容的积累,学生一样写不出优秀的作文。因此,初三语文学习的关键,就是教师的教学既要符合中考的考试要求,也要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当前的考评机制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
  提高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花费的时间多、获取的成效小,因此,语文学习更需要学生不断的学习、大量的积累,最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切实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以及文化素养。我们都知道,中考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而这一部分考查内容的掌握更是需要学生不断的积累才能有所成效。但是,在实际的初三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并不会给学生太多的时间去进行知识的积累,而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模拟考试等来掌握这部分知识,教师总是认为考得越多,学生就记得越多。殊不知,这样只会让学生疲于应付考试,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反而对学生语文素养以及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没有显著的效果。
  二、初三语文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在中考的紧张压力下,如果学生只是把语文学习看做是应付考试的需要,而没有产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那么不仅语文学习成绩难以提高,而且学生也会在语文学习中感觉到痛苦。这是因为兴趣是一种最积极的、最活跃的内在力量,它不仅能推动学生主动学习,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所以,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要求积极地创新教学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逐渐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2]。
  (二)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
  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及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义务,而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作为一名初三语文教师,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开拓自己的视野、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并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自如地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不仅能够通过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够将语文中考的考试要求与新课改的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缪宇萍.教改背景下初三语文教学困境的思考[J],名师在线,2018(12).
  [2]文玉珍.初三语文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究[J],江西教育,2017(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