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促思维视角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分析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2014年省初中物理优质课评比时,王国强院长在闭幕式讲话时就明确指出“教学研究是我们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研究是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离开了课堂教学,学校教育是一句空话。”那么,在我们常态教学过程中,只有重视教材内容研究和实验研究,才能实实在在地教物理,“就物论物”、让学生“做中学”、“悟中学”。初中物理教师只有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从课堂出发,设计有物理味道的常态课,才能真正深化初中物理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物理;优化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0-0086-02
  研究教材,研究实验,就是为了打满“一桶水”,以便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时能确保倒出“一杯水”。借助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再创造等四个维度的作用。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尽管教师把实验教学视为物理教学基石,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仍然尚有欠缺,如在实验教学中,容易出现实验方案设计不够全面、实验过程形式化、实验现象缺乏说服力、实验脱离生活等,从而会使学生产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况,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要加大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力度,在原有常态化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以视频动画为载体,改进实验方案,打破程序化实验教学的禁锢,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初中物理实验现象和探究结果,进而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思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效达成课堂教学
  目标。
  1 借鉴完善实验方案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往往依据教材中的实验方案来实施,而这些实验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有时会因为学校实验器材问题,有时会因为操作的困难,导致实验可见度不高,甚至无法得出实验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对文本中的实验方案不断完善,不断优化。进而简化实验操作,降低学生的负担,促使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如在苏科版八年级《3.1光的色彩 颜色》教学模块中关于“光的色散”实验,笔者尝试从各个角度去优化实验。第一,光源的改进,有用手电筒强光做分组实验,有用幻灯机强光做演示实验;第二,三棱镜的改进,传统教学都是用10cm高的三棱镜,将强光源打在三棱镜上,也能将色光分散,也可定制近50cm高的三棱镜,甚至是合色镜的使用,實验现象更明显,实验效果更优化。第三,光屏的改进,关于光屏的选择,教师就地取材,利用教室的白墙、屋顶,直接将光的色散现象投射于教室屋顶和白墙处,色散现象更明显。八年级学生就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富有好奇心,对各种新奇的事物都抱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然而这种欲望往往由于“兴趣”的消失而消失,将实验方案优化,让实验现象更明显,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再由教师合理引导,科学设问,定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2 利用视频慢镜头辅助实验分析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实验现象太快、太慢或者不明显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在课堂上是无法示范给学生看的,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予以呈现。如借助多媒体中的动画和视频来模拟演示,以此来刺激学生的视觉,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看出整个实验的全过程,从而理解起来更加深刻,更加清楚,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学会并运用所需要学习的实验。如在苏科版八年级第九章《力与运动的关系》这章节的课堂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此实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教师与时俱进,在此基础上配以太空失重情况下的视频,给予学生视觉的冲击,学生受益非浅。教材中有一些实验不仅操作容易,而且实验现象很清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独立完成,然而实验进程太快,导致学生无法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最终没有记录实验现象,进而无法精确地分析实验数据,无法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因此,教师在课下可以给学生提供慢镜头,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得出实验结论。实验教学效益最大化。除了正常照片、视频的拍摄外,现在很多智能手机功能还有两个摄影方式:慢镜头和延时摄影。目前,拍摄每秒120帧和240帧慢动作的iphone的手机,即为拍摄时,单位时间内增加5倍和10倍的采集量,播放时则就会将1s的运动延长至5S和10S播放了。如在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而有些物体的形变不明显,此时,可以借助视频慢镜头,捕捉形变过程,效果明显。
  延时摄影是一种将时间压缩的拍摄技术,我们以视频的方式进行播放,把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几年的过程压缩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也可以进行延时拍摄,因为有部分物理的实验过程比较长,根本就无法在课堂时间内完成。如在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分子动理论的教学,拍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教师就可以利用延时摄影,将较缓慢的实验现象短期拍摄好,在课堂上呈现实验现象,胜过课堂上的千言万语。
  3 丰富实验素材优化探究
  有时,教材中所给的实验有限,不够经典,且所列举例子都是以文字、图片说明为主,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需要列举生活实例,做一个有心的教师,随时将生活中的一些素材收集起来,比如让学生直接观察图片得出结论,效果更好。中国最早自制教具,推广实验教学的第一人朱正元的经典名言:“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千言万语讲不清,实验一做就分明”。如在学习“物体的浮与沉”的物理知识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导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包装教材中的物理实验,以魔术的形式呈现到学生眼前,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如将一个空瓶放在讲台上,然后在瓶里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未喝完的“葡萄糖酸液”的小瓶倒放入水中,使其漂浮,此时盖上瓶盖,接下来,教师显示神功,轻轻一捏,小瓶沉入水底,再一松手,小瓶则浮出水面来。此时,学生不仅想问,小瓶为什么会自由浮动呢?教师问: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感觉到他们的学习热情已经激发出来。教师利用图片和视频剖析,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奥秘,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的视野,还能加深对利用改变自重实现浮与沉知识的理解。
  从课堂出发,设计有物理味道的常态课,促使教师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是以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引导、循序渐进的问题链设计,真正从课堂出发,提高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王蕾.智能手机拍摄功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教师.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