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观课议课、电子问卷、专题讲座、组织座谈、查阅档案资料等形式,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6所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从多个角度提出改进对策,以期助力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小学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富蕴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问题;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5-0076-04
  一、总体情况
   2018年9月,应新疆阿勒泰地区行署教育局邀请,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组建了由9个学科共17位教研员构成的视导专家团队。视导专家团于9月10日进驻新疆阿勒泰地区,9月14—17日对富蕴县6所小学进行了专项视导。根据视导团队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小学语文教研员深入富蕴县6所小学的语文课堂,通过观课议课、电子问卷、专题讲座、组织座谈、查阅档案资料等形式,初步了解了这6所学校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基本情况。视导期间,小学语文教研员细致入微地对2—6年级17个班的语文课堂进行教学问诊,课后与当地的学校教师进行了近两小时的评课议课,利用教师访谈环节对当地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和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了细致调研。利用问卷星回收富蕴县教师电子调查问卷 426份,并查阅了6所小学的教育教学、教研、培训的相关资料。
  二、主要成绩和特色经验
  (一)重视语文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的语文课堂,是普及普通话的重要基地,说好普通话,并教会学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教學内容。富蕴县的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非常重视语文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能力的培养,接受视导的6所小学的语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均使用普通话,营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学校还根据各级部门推进国家通用语言应用的相关要求,积极组织提升教师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的相关培训,为教师能适应全面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二)深入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进行,以学校发展为目的,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富蕴县小学语文学科的校本研修开展得有声有色,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强化管理,健全制度。二是立足课堂,紧扣学情。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最主要的内容,富蕴县小学的语文校本研修依据课标,紧扣学情,有序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三是勇于实践探索,彰显学校特色。四是加强校际间合作,区域联动。例如,同盟校、联谊校、捆绑校等形式。五是以赛促研,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如富蕴县中学通过每年举办的“春华杯”“秋实杯”“一师一优课”“民汉教师同课异构”等赛课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逐渐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教风优良、基本功扎实并扎根于一线的师资队伍。
   (三)教学设施完备,现代化教学手段得到普遍应用,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教学基本素养
   富蕴县接受视导的6所学校教学设施完备,很多学校都配有录播教室,大多数班级都配备了电子白板。教师均能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利用,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优化教学。在视导的过程中,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如何合理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这一研究课题时,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学校明确规定语文课必须每节课都使用课件;多数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只停留在播放功能上,一部分教师的课件资源完全从网上下载,未根据学情做任何修改等等。
   (四)教师教学基于学情,因材施教,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富蕴县的小学生,尤其是寄宿制小学的学生,90%以上都是少数民族,普通话水平不高。很多学校一些年级的学生使用的教材刚从新疆版教材更换为统编教材,学生从使用双语过渡到完全使用普通话进行学习,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虽然困难重重,但很多语文教师能够基于学生的起点,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和课时安排,并针对学生薄弱情况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例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每篇课文教学的课时安排。一年级统编教材的编排顺序是先学汉字,再学拼音。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基于学情,采用拼音和汉字一起学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五)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课堂教学各具特色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履行岗位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任务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富蕴县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课堂教学各具特色。有的教师教学中善于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有的教师善于在课堂上组织和设计小组学习活动;有的教师精彩的吟诵令学生陶醉在美好的诗意里;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勇于尝试写下水文;有的教师擅长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有的教师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等等。
   (六)教师爱岗敬业,勤于奉献,孜孜不倦
   在视导的过程中,富蕴县的教师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们身上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富蕴县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由于师资紧张往往还肩负科学、品德、地方课程等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此外有的教师还负责学校的其他非教学工作。一些乡镇学校都是牧业寄宿制学校,很多家长不仅不能辅导自己孩子的学习,而且常常不能陪在孩子身边。我们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除了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责,还要担负起帮助学生父母照顾孩子的职责。在这里,每周五天的学校看护,每天利用午休和自习课时间辅导学生学习,已成为教师的家常便饭。走近这里的教师,我们无时无刻不被他们深深地感动着。他们对孩子们无私的付出和陪伴,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追求,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里的教师让我们肃然起敬,他们用付出和努力诠释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   三、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重视了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弱化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有些学校的语文教学重视了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弱化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除此之外,还在发展学生的智力、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有直接的指导和实践作用。语文课不同于品德课,语文教学的思想道德教育,重在“滋润渗透、潜移默化”,体现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虽然大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又不自觉地走进把语文课上成品德课的误区。
   (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浅尝辄止,导致课堂教学低效
   在一些语文课堂上,“串讲串问”这种教学方式依然存在,尤其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多年来,我们的教师已经习惯了用提问和分析来驾驭课堂,似乎不提问,学生就不会学习。崔峦老师曾多次指出了阅读教学的怪病就是“读书少,感悟少,提问多,分析多”。尽管新课标颁布以来这种现状有所改变,但是串讲串问仍然是目前课堂教学需要根治的一个顽疾。提问式分析法是这类课堂的主要表现,教师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问,学生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答,这样的课堂看似教学过程很流畅,学生思维没有阻隔,实际上学生成了問答的机器。无论哪篇课文,教师都千篇一律的满堂讲、满堂问、串讲串问问题,一味地带着学生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结果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三)教师过度无序地分析课文,致使学生思维零散混乱
   一些语文课堂上,教师过于注重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忽略了学生的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理解,标准答案代替了学生的自我思考,理性的分析代替了学生丰富的个人体验。这样的课堂,教师的教学跳不出满堂分析的框架,学生的学习也局限于理解这一层面。在一些课堂上,学生往往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整体感知,粗通文意,就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的理解也注定不可能到位。教师把文章支解得七零八落,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层次性、严密性。
   (四)课堂活动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尤其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接受视导的语文课堂上,仅有一部分教师范读,很多教师都选择用播放音频来代替教师的示范。同时,我们还发现在一些课堂上,教师在进行写字指导时,常常用字卡或者播放视频代替教师的示范。这样做的效果往往也不好,通常一篇课文学完了,班里还有一定数量的学生不能按要求把字词写正确,把课文读通顺。同冷冰冰的辅助教学工具相比,教师的亲自示范更有温度,更能达到较好的示范效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立足学情,善于观察学生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示范内容。课堂上教师示范的缺失,使语文课堂失去了本真的味道。
   (五)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和有效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与要求
   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学段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不够明确,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准确把握和有效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得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在语文常规教学中,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依据,它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它本身的价值。首先,它制定了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这就使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目的性更明确。其次,它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实施建议,使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法可依。再次,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学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能够准确把握和有效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与要求是语文教师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内容。
   (六)教师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与编写意图
   根据中央对三科教材统编统用,三年实现全覆盖的要求,2016年秋季学期小学一年级开始使用统编教材,2017年秋季学期,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使用统编教材,2018年覆盖小学一、二年级,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统编教材。阿勒泰地区小学一、二、三年级均已使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在视导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虽然参加了统编教材的培训,但对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编写意图,理解得不够深入。对统编教材的编写框架缺乏整体性的把握,在教学中不清楚如何落实统编教材的教学建议。
  四、改进对策
   (一)强化《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的培训效果,深入钻研《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的内容
   在视导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上课的教师,虽然每一节课都在努力实施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但是有的课,虽然教师教的是统编教材,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还留有原来的影子。熟悉理解统编教材的编写意图,转变观念,还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认为,首先应保障每位语文教师人手一本《语文课程标准》,尽可能地为每位语文教师配齐统编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来激发教师学习的自觉性和深入研究的热情;其次广泛开展关于《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解读的培训;再次,通过组织基于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的教学观摩活动,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课程标准,有效使用统编教材;最后,通过组织基于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的各种赛课活动,来激发教师的学习和研究热情。    (二)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在师生对话交流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在视导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课堂存在这样的现象。课堂上貌似很热闹,言说多于倾听,实际上教师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只是一味地在学生的回答里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有的学生有疑问,教师视而不见,急于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样的课堂,学生往往也不互相倾听彼此的发言。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养成倾听的习惯,聆听教师的讲课,聆听他人的发言,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索,才能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才能产生与他人智慧撞击的火花。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有耐心的倾听者。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助于其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倾听,既达到了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给学生营造了良好融洽的学习氛围。
   2.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为我们的语文教学确立了一个方向,即应通过“以读为本”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而且每次读的目的都要明确,做到读得有层次有提升,要体现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语文教科书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得美妙,语言运用得精妙,思想表达得深邃,见解阐述得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课堂上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培养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视导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一些语文课堂上,学生读得不够,教师没有带领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训练。在视导的学校里,大部分孩子都是少数民族,普通话说得不够流利,制约着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语文课的优势,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朗读。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教学中对症下药。
   3.优化写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视导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写字指导不到位,有的教师课堂上不亲自进行讲解示范,而是用字卡或者视频代替教师的示范,缺少对学生写字的评价环节,对学生书写习惯关注不够,不注重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等情况。《语文课程标准》在具体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教师在进行写字指导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掌握结构、书写基本笔画,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规范、美观地书写汉字。这个环节我们提倡教师亲自进行讲解示范,而不是用字卡或者视频代替教师的示范。通过教师的示范可以使学生对汉字形成正确的视觉形象,变抽象为具体。教师指导学生明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强调字的间架结构,然后再让学生按笔顺进行描红练习,最后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写法。
   4.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怀疑精神
   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是主体性教学的手段、是学生自觉学习的需要、是师生互动性原则的体现。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要步步牵着学生走,要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落到实处。第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名学生,要努力营造轻松民主的质疑环境。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第三,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授学生质疑的方法。如讲授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对课题质疑,教师可以抛出一个看似简单又不能马上回答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第四,教授学生解疑的方法与途径。学生解疑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问题是从学生中来的。当然,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筛选,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研读课文、查找资料、分工协作等方法自主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质疑与解疑的过程中体会到应有的快乐和成就感。最后,教师对学生解疑的结果进行补充和总结。
   5.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模式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小组合作学习给课堂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师生、生生之间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建立合作学习小組,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二是让小组里每位成员都明确合作规则,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一般采取轮流制;三是选择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合作学习内容不能过于简单,要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四是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小组成员间再进行交流;五是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六是要有小组代表汇报环节,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六是要有小组间互评环节;七是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三)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合力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富蕴县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由于师资紧张往往还肩负科学、品德、地方课程等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此外,有的教师还负责学校的其他非教学工作。一些乡镇学校都是牧业寄宿制学校,很多家长不但不能辅导自己的孩子学习,而且常常不能陪在孩子身边。我们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除了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责,还要担负起帮助学生父母照顾孩子的职责。在这里,每周五天的学校看护,每天利用午休和自习课时间辅导学生学习,已成为教师的家常便饭。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而职业倦怠会给教师的身心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容易使教师对学生失去信心和耐心,进而影响一所学校、一个县、一个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只有提升教师的幸福感,让教师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体验到教师这一职业的幸福,他们才能用自己“幸福地教”来实现学生“幸福地学”。建议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构建以人为本,和谐民主的管理体系;从专业引领的角度,激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重视教师的心理问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鼓励教师,多发展一些兴趣爱好。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n Fuyun County in Xinjiang Aletai Region and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XU Xue-fei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Through class-watching and evaluation, electronic questionnaire, lectures on special subjects, forums and document reference, this study makes a survey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inese teaching in six primary school of Fuyun county, Xinjiang Aletai Region.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ching in Fuyun county, Xinjiang Aletai Region.
  Key words:Fuyun county;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 teaching; current status; problems; improvement strategie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7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