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利用语文学科优势缔造完美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新教育“缔造完美教室”的理念下,课堂不再是实现知识及其背景的复现,而应重视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生命叙事,带领学生在一次次的反省和顿悟中,呈现出同一而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又让每一个生命体都能在其中展现卓越的特質,提升生命的境界,实现更高层面上的教育,真正发挥教育不同寻常的意义,最终形成师生共同体共有的课堂特色,最终形成具有语文学科优势独特魅力的完美课堂。
  关键词:完美课堂;生命叙事;语文学科
  2015年,第12届新教育年会在山东临淄举行,会场上朱永新老师作了题为《缔造完美教室》的主题报告。将“完美教室”的概念引入新教育,扩展了“教室”一词仅作为空间概念的定义,使教室成为可成长的,具有生命力的活体,指出一间教室的参与者应当致力于将生命本质的特征及其发展丰富的可能性不断地实现、呈现于世界面前。一间完美的教室应当是参与其中的教师与学生共同书写的生命叙事,是师生共同体所经历的所有课程的总和,因此,教师是参与者,也是主角之一,更应该静心思考如何打造“完美课程”。
  一、重视激趣,创设环境
  语文学科作为工具类的基础学科,一直贯穿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语文学科的作用尽管大多数学生都明白,是由于传统而长期相似的教学模式,逐渐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禁锢了他们的思维,加上其它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学习语文味同嚼蜡,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的现象,特别是高中生,早已对语文课产生了厌倦情绪。
  语文教学的优势是感性的东西较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不少,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想办法创设环境,使学生的感官处于活跃状态,一个完美的课堂,必然是和谐的课堂,一节完美的课,必然会使学生通过文本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或悲或喜,都是兴趣使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最好地接受教学中的信息,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古人讲“教必有趣,以趣促学”,当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在一节有“趣”的课中大幅度提高时,这样的课堂环境,也必然可以称之为“完美课堂”。
  二、终极关怀,以情怡情
  从古至今,教室都是传授课业的地方,一间教室的长成,由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叙事共同完成,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教室更多的变成了体现师道尊严的地方,总是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对学生主体的终极关怀。
  试想一个只有知识的传递,缺乏情感交流,不能和学生共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室,又怎么能够完美呢?因此,一堂课,无论设置的是什么课程内容,都应该基于文本进行情感叙事,并致力于将自我的情感体悟与学生的情感体悟形成共鸣,而语文学科,是最能够依据课程内容对教学主体进行情感关怀的学科,作为一间教室成长的参与者,教师在备课的环节,不应只是依照教学计划单纯的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应当深挖文本,以自我的生命叙事方式演绎文本,并将这种生命体悟传递给学生,对学生以情怡情,用自身对伟大事物和美好情感的体悟与理解对学生产生深刻共鸣、丰盈生命,使教室里的每个生命都能穿越课程与岁月,朝向卓越,焕发光彩。
  三、重视拓展,缔造完美
  在新教育理念下,教室早已不仅仅只是一个地方名词,不是单一的空间概念,而是一群有着共同愿景的人生活的地方,是一个有着自己的文化与规则的地方。
  新教育实验强调生命应“保持一种思与诗的状态”,本质上是一种“内在精神的叙事”。教师的生命叙事必然是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而作为教师,其生命叙事的最佳呈现地点是教室,最佳呈现方式是教育。
  如果教师的教育仅仅只是停留在“教室”,只是在物理角度的某个空间里传授课业,那么这间教室就不能称之为“完美教室”,“完美教室”不应该只是局限教育的一间房子,他所带来的对生命本质的审问和探究,远远超出空间的概念,教室只是形式,教师在授课中与学生共度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这间完美教室的叙事,因此教师始终要以学生的成长,生命的丰盈为己任,课堂上不仅要实现知识及其背景的复现,更应重视课堂的深度和广度,将抽象朦胧的文学形象活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打开胸怀,感受生命,以此拓宽生命意识,拓展生命存在的意义,提升生命的境界,实现更高层面上的教育,真正发挥教育不同寻常的意义。最终带领学生在一次次的反省和顿悟中,完成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生命叙事,缔造真正意义上的完美课堂。
  语文学科的完美课堂是能够使整个教室的生命叙事在解读文本时呈现出同一的价值取向,同时又让每一个生命体都能在其中展现卓越的特质,即便“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不妨碍每一个个体向着相同的愿景、梦想而发展,一堂课的内容,由空间、时间的层面延伸到生命的精神层面,形成师生共同体共有的课堂特色,最终形成具有语文学科优势独特魅力的完美课堂。
  参考文献:
  [1]谭地文,《浅谈高中语文兴趣教学法》,《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年,第6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48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