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引导学生追寻写作的动情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高考语文的《考试说明》中,对作文的考查有“感情真挚”的要求,本文针对长期以来学生作文的胡编乱造、神吹海侃、寻章摘句、无病呻吟等现象,从经典课文取材,以《祭十二郎文》为范本,就如何挖掘写作动情点加以引导阐释。
   关键词:平淡叙事;细节描绘;联系烘托深化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2-0081
  《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祭奠一位年仅三十岁左右的侄子而写的文章。十二郎即作者的侄子,名老成,排行第十二。唐时口语,称年轻男子为郎子,女子为娘子,郎即郎子,故称老成为十二郎。按惯例,祭文中总要赞颂死者的功业或德行,而此文尽脱前人窠臼,专从骨肉至亲方面下笔,缘情而发,通篇皆情,感人至深。
   一、在平淡叙事中显露真情
   本文所写既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是含义深刻的哲理,而是亲人间的日常琐事。作者正是借助于对这些生活琐事的叙写,自然流露出对亡侄的无比思念,无限的悲伤和深沉的悼念之情。韩愈的父亲有四个儿子(其中一个大概因死得过早,未及命名),长兄韩会没有儿子,二哥韩介有两个儿子,大的百川、小的老成,于是把老成过继给韩会做嗣子。韩愈三岁时,父亲去世,全靠兄嫂——十二郎的父母撫养。其后,大哥、大嫂、二哥及长子百川相继过世,于是兄弟辈中只剩韩愈一人,子侄辈中只剩老成一人。两人自幼生活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感情特别亲密。文章以平实的笔调,饱含深情地追叙了这段生活经历。作者从儿时生活写起,丧父后“惟兄嫂是依”。此时,家道中落,在艰苦的生活中,这两个虽为叔侄,实则同兄弟的孩子孤苦相依,“未尝一日相离”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接着写作者成年以后,由于谋官求禄,宦海沉浮,行踪漂泊无定,叔侄间别多会少,可关系并未疏远,彼此盼望着能“久相与处”。接着写十二郎之死令作者悲痛欲绝及善后事宜的安排,字里行间无不显露出作者对侄儿的骨肉亲情。其实,作者可写的事情很多,可偏偏选取了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因为家庭生活中,平凡的事情才是最温馨最感人的。如果在抒情类的文章中选择那些自己最熟悉的、深深打动自己的、不吐不快的内容来写,这样才能于平淡中见真情、于深沉中见隽永,谱写出感人的真情之文。
   二、在细节描绘中突出深情
   如回忆在兄嫂家时,“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短短一句家常话,流露的却是无比凄凉、无比沉痛之情。第四段写自己“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这一外貌的详细描绘,烘托出“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的悲凉气氛。至于作者一再推测十二郎死亡的日期,“其然乎?其不然乎?”更显示出作者对侄子的关爱与怀念。结尾处写到今后: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颖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长吾女与汝女”。表面提出自己的打算,内心则万念俱灰,悲怛更为深至。这些细节描写把作者对亡侄的无限思念之情抒写地淋漓尽致,那情景仿佛十二郎仍然坐在身边,让人生发无限凄凉之慨,简直不忍卒读。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感人的细节,只是多数学生对生活中的点滴习以为常,缺少发现细节的“敏感之心”,没有感觉到,也就写不出来,于是惯于叙述,而不善于描写。但叙述毕竟只是一种简单的交代,难以让人产生一种情感共鸣,而描写则不然,它是一种生动的刻画,作文中一个好的细节描写能顶得上千言万语,真正触动人心。
   三、借助联系烘托深化挚爱之情
   为了使情更深挚,作者并不是孤立地叙写那些琐事,而是把这些事情放在较宽阔的背景中来处理。如写十二郎青年早逝,这事本身使作者十分痛惜,但作者没有就此停笔,而是联系到两人从小孤苦无依,成年后别多会少,加上家世凄凉,作者“上有三兄,皆不幸而早逝,承先人后者,在孙唯汝,在子唯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把这些事件联系到一起,使悲痛之情更加绵远深重,催人泪下。其实,我们强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便没有写作,但是仅有生活也未必能写出好文章,不少同学抱怨自己的生活太平凡、太单调,三点一线;认为自己的感情已迟钝,甚至沙漠化,因此写作文时并无真心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并没有将外在的生活用内在的心灵来关照和把握,不能从心底里去揣摩,联系相关素材,而是东拉西扯,七拼八凑,泛不起丝毫感情的涟漪。因此真正的情切意浓更需要于相关事件的烘托中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中,努力使自己进入角色,把自己的赤子之心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从而使情感的表达和释放更有分量和力度,这样才能写出至情文章。
   四、直抒胸臆升华感情
   为了使文中的骨肉之情抒发地更加淋漓酣畅,作者情至笔随,不加修饰,一任发自肺腑的真情自然倾泻,文章多次直抒胸臆,从第一个“呜呼”起,悲哭逐步升级,到了“呜呼,汝病吾不知时”至“彼苍天者,曷其有极”,把痛惜恻怛之情推向了高潮。要写出感情真挚的好文章,就要真心地投入生活,真心地感受生活,真心地读取生活,我写我心,表达情感。把自己内心的情绪化为有血有肉的语言文字。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情,不为尘世所蔽,不为流俗所扰,不随波逐流,不盲目从众。
   今天,在高考语文的《考试说明》中,对作文考查有一条要求便是“感情真挚”,确实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长期以来,学生的作文已形成一种不良的习惯:写作文不是胡编乱造、神吹海侃,就是寻章摘句、无病呻吟。拿到作文题,不是积极地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素材,而是习惯了习作中的矫情、虚情、假情或无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不是无情物,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生命,真情实感亦是文章的灵魂。如果在写文章时对所写人事无动于衷,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这话的意思是写作者往往是自己的情感受到触动而发乎辞端,将这些情感体验转化为笔下的文字。唯有真情,才能打动读者,才有撼人的力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县第二中学 7306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9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