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了达到新课改的目的,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独到的教学思想,提倡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不断地丰富课堂知识,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高中语文教学有效开展,进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思路  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38-01
  1.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国家之所以提出要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培养者的创新意识及创新理念。新课改的实施主要是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全新改观,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意义等进行重新逐一认识,主要针对的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以此来强化学生语文知识的根基。与此同时,教师要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这一过程进行到底,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能够全面发展,使其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还要将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重点紧抓的对象,要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学习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而有效的目的。所以,新课改的提出使得教师在教育教学路上要勇于尝试新方法,不断地加强创新方面的培养,对学生在高中教育阶段的成长提供强有力有力的保障。
  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策略
  2.1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知识水平,在新课改的带领下,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以身言教,而是将自身的角色转换成教育路上的引路人,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就要不断地强化自身理论知识和吸收外界的现代化教学经验和教育观念,将世界各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不断地引进总结成自己的教育方式,使之用之有道、用之有效。此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地掌握学生的心理成长、生理发展、智力开发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通过结合学生自身的成长状况来制定更为合理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始终以被动的方式进行,没有将学生当作是学习中的主人,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然而,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全面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主导,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人进行培养,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能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能进一步提升。要实现目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對教师提出的问题及创设的活动积极参与并将自己的想法、感受进行大胆的分享,还要对每个学生表达的意见跟见解给予尊重,为学生营造丰富的课堂内容以及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环境,使其更快、更有效地进入教学知识的殿堂。
  2.2倡导课堂合作互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中通过采用合作互动的学习模式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寻找出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途径。利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还能为学生的交际能力带来相应的帮助,使其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展现自我,并且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路,有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3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对知识的应用
  作为高中生来说,这一阶段是压力最大的时期,各种学科的综合学习使得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疲劳状态,而高中语文在学生看来是一门通俗易懂的学科,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掌握,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不进行创新教学,学生很难融入到知识教学过程中。此时,教师就要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压制,不但要将课本知识讲解到位,而且还要创造一些适宜的情境,让学生对课堂上这种浓厚的气氛所带动,自然而然的进入学习主题当中。此外,语文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可以利用课外空闲时间,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语文知识有关的活动,例如:诗词演讲赛、书法大比拼以及辩论赛等等,都可以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将课堂所学知识加以巩固,进而更深层次了解语文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小结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新思路的开拓不仅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优良人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教师通过不断地改善教学新思路及教学方法,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亮点,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进行良好的培养,使新课改的提出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邵春娇.高中语文阶梯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王彩云.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新思路开拓的策略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1):63.
  作者简介:
  马小琴,女,本科学历,甘肃人,研究方向:中学教学实践应用与分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0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