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为学生撑起一片晴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随急剧增加,留守儿童的队伍也日益壮大。由于留守儿童同父母的情感联系较少,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内心世界缺乏亲情的滋润,较易出现心理问题。所以,需要各方面齐心协力,为留守儿童撑起心理成长的晴空,促进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013-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随急剧增加,“留守儿童”的队伍也日益壮大。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儿童在思想道德、家庭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目前我国 “留守儿童”普遍处于这种“三缺”状态,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突以及一系列社会问题。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全社会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探讨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使每个留守儿童都能沐浴爱的阳光,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更为完善的心理成长氛围,为留守儿童撑起心理健康成长的一片晴空,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
留守儿童大多数因为缺少正常家庭环境的教育与熏陶,缺乏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较为容易沾染上不良社会风气,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出现典型的性格缺陷。其性格表现为不自信,内心空虚,经常感到不安,对别人的行为极为敏感等。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状态,是不容易发觉但又影响深远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性格内向,情感冷淡。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离开父母,尽管有的是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监管,但是,毕竟与父母是亲疏不同的,遇到一些麻烦事情自己会感觉无助,久而久之会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情感冷淡,缺乏爱心。
2.心理自卑,缺乏自信。
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有力的保护,因此与父母全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
3.寂寞无聊,内心空虚。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大都感到家庭空落,心里觉得寂寞无聊,进而产生心理躁动和抑郁问题。由于留守儿童难以得到父母的关爱,同时又渴望温情,容易导致早恋的发生,甚至采用违反课堂纪律的方法来获得教师或同学的关注,个别学生还会由于得不到温情而仇视温情。
4.心理逆反,我行我素。
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也很计较。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5.怨恨父母,性格偏激。
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打工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无情。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80%的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总的来说,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安全感缺失、社会环境复杂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
二、 应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
1.开展多种活动,陶冶情操,营造留守儿童成长的乐园。
学校应多多开展各类活动,让留守儿童有机会去跟别人交往,逐渐从封闭的内心世界走出来。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对良好的性格的培养非常重要,具备同他人友好交往的技能,有助于内心世界的开拓,有助于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帮助留守儿童减少孤独感。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如开展“手拉手一起走”、“关注留守岁月,呵护七彩人生”、“让爱照亮留守的天空”主题队会等活动,使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关爱、向上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2.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辅导。
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疏导活动。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让学生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学生打开“心结”。 在校内设置“亲情聊天室”, 开展亲情对话活动,留守儿童可以在“亲情聊天室”和外务工的父母视频上见面、对话,联络感情。加强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学校教师要随时随地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引导,用真情推开一扇扇幼小的心门,解开一个个心结。
3.引导留守儿童进行自我教育。
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应当是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老师灵活多样地加强生存、安全和法制等方面的教育,以强化留守儿童知法、守法的意识,提高他们自尊、自立的能力。在留守学生中开展每天一篇日记,每周给家人通一个电话,每月寄一封信的活动。让他们在日记中反思自己、剖析自己、鼓励自己、鞭策自己,在电话中感受亲情和父母的期望,在信中回顾自己的铿锵誓言,检查阶段理想、目标落实的情况。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主动发展,积极沟通,增进交流,促进适应,铸造人格。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4.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建立“留守儿童”与其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的“绿色通道”,通过家长(监护人)热线、定期访问制度等,经常与“留守儿童”的代养人、父母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化解问题。为了“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要积极家庭和社区联系,通过印发关爱留守孩子倡议书等形式,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教育,关心“留守孩子”,形成教育合力。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学校同样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总而言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整个社会都必须共同面对的一大问题,全社会各个方面都应该关心他们,关爱他们,真正做到学校、家庭和全社会主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做认真细致的工作,創设人人关心孩子,个个关爱学生的良好社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孩子健康成长,使外出打工者安心工作,使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海滨.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课程教育研究2018(19)
[2]刘鹏 .小学阶段留守儿童心理成长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06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