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课型的有效组织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优化学生行为习惯为主要目的,促使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学科,能够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优化学生的成长之路。其中,活动课型是指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丰富初中生的道德体验,自觉反思个人言行与思想的不足,潜移默化地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从选择与学生紧密相关的实践主题、确保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深化活动体验、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形式三个角度分析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活动课型的有效组织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活动课型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78-02
就目前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通常会以理论灌输为主,甚至有部分教师会组织学生照本宣读教材知識,而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知识背诵活动中达到基本的应试要求,所以教师、学生都满足于这种简单的教学活动。然而,从根本上说,即便初中生在道德与发展课程考试中取得了高分,也并不代表他们真正将这些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根据本课程的考题方向与特征主观表达一些高尚的观点与思想。为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效,教师便以主动借助活动课丰富学生的德育体验,为学生成长为高素质人才做好准备。
一、选择与学生紧密相关的实践主题
虽然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德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但是活动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与物力,组织起来十分繁琐。这就意味着我们无法在每个单元知识教学中落实实践教学任务,所以就必须要选择与学生成长问题紧密相关的活动主题,保证道德与法治活动课程可以解决学生成长道路上遇到的突出矛盾,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所特有的人生启示与警醒作用。
“亲情之爱”是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7课的知识,旨在通过“家的意味”、“爱在家人间”、“让家更美好”三节课让学生意识到亲情之爱的可贵,懂得家长为自己无私付出的牺牲与贡献精神,激发出学生感恩父母、回馈父母的意识。在本单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笔者认真思考了本班学生的孝善意识,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存在心安理得享受父母照顾、缺乏反哺意识等问题,不懂孝顺为何物。于是,我便以“父母之恩应如何回报”这个主题确定了活动课教学任务,希望学生可以通过活动课反思自己对亲情的漠视,及时作出调整。
二、确保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深化活动体验
如果教师所组织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体验活动内容过满、节奏过快,那么初中生为了按时完成实践体验任务,会自发选择根据教师安排匆匆忙忙地完成实践体验活动,导致学生失去了实践思考与自主操作的主动权,导致活动体验课流于形式。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质疑、多表达,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人生智慧,使其在实践刺激下产生某种深刻的德育认知。
在“父母之恩应如何回报”活动课主题确定之后,我鼓励学生自主搜集青少年与父母相处方式的真实案例,希望学生可以自主排练亲情小品,在活动课上展示自己与父母的点滴生活。比如,有一个小组通过角色扮演展示了父母偷偷看自己日记、调查自己朋友圈等侵犯儿女隐私,但却认为这是管教儿女必经之路的无奈事例;还有一个小组通过小品展示儿女不耐烦地与父母交流与沟通,随意践踏父母爱意的不良行为;也有一个小组通过小品表演展示了父母与儿女尝试相互拥抱,但是最终却因为互不理解而两败俱伤的现实问题。通过角色表演,学生动情地说出了父母与儿女交往的几大准则,即尊重、平等、相互信任等,阐述了自己对新型家庭关系的渴望与期待。
三、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形式
实践活动课程本身是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基础的,体现的是“做中学”教学理论,关心的是初中生行为、思想的具体变化。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活动课本身并无固定的活动形式,具体还需根据教学任务与学生认知特征做出针对性判断。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多组织资料调查、实地走访、真人访谈、实践调查等实践活动。
就如在“感受生命的意义”一课教学中,我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参访了本地的福利院与医院,通过直观的生活刺激让学生意识到许许多多的人不能享受看似平凡的家庭温暖与身体健康,但是却依然竭力生活,勇敢对抗生命中的一切磨难,增强了生命的韧性。再如,在“生活需要法律”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调查了关于初中生能够依赖的法律条文,学习青少年违法行为与维权条例,希望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律维权意识,使其懂得法律的威严性。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实现终身发展所必要的思维品质,关注的是初中生精神层面与心理健康的发育情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该多组织实践类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活动体验,促使初中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郭然.核心素养视域下《道德与法治》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2]郭然,刘岚.活动设计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初中活动型学科课程《道德与法治》为例[J].江苏教育,2018(83):45-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13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