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动感”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主要凭借具体活动或直观体验来进行思考。在低年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体验性活动,科学创设“动感”课堂,让学生“动”嘴、“动”脑、“动”心,在“动”中深入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
一、“动脑”思考
“创新能力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旨在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索和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发展并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形象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大家排好队”一课时,我先用视频的方式展现生活中常见的“挤地铁”场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引出“排队”这一主题。紧接着,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为什么要排队”,通过“交作业本”“放水杯”两次情景体验,让学生懂得排队的重要性——保障安全、提高效率、彰显文明。这堂课解放了学生的双手和大脑,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动嘴”明理
适时的讨论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讨论交流式教学主要是当学生产生疑虑的心理状态时或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进行及时讨论。如: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多样时等,都能安排讨论。教师要善于捕捉讨论的焦点,使学生在有价值的讨论中明白道理。在教学中,我经常结合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评议,辨明真伪,认清美丑。
如教学“玩得真开心”一课时,围绕“放学回家玩什么”这样一个问题,让各组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出合理的理由。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跟小朋友们一起去体育场踢球,锻炼身体”;有的说“跟爸爸妈妈一起散散步,聊聊天”……在讨论中学生明白了:放学后要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玩耍时要注意安全、文明游戲。
三、“动心”感悟
学生良好习惯和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只有创设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才能引发他们的真实情感,从而得到启示、悟出道理。我们要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触动心灵、感染情绪。
如“装扮我们的教室”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初步明理后,我设计了“大家一起来动手”的环节。当学生为装扮教室,分工合作时,他们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感悟,唤起对班级的热爱之情,学会团结同学、关心集体,懂得主动为班级服务。
总之,面对活生生的孩子,面对鲜活的现实环境,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样性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动”起来,自觉主动地去认识、体验和感受生活。
(责任编辑:赵昆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40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