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食育的重要性及促进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食育即饮食教育,最早源于日本。幼儿食育是通过对幼儿进行包括饮食观念、膳食营养知识和饮食卫生安全等方面知识和内容的传授,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教育。通过将食育与生活教育相结合、食育与传统饮食文化相结合、食育与环境创设相结合,可以有效促进幼儿食育的实施。
  【关键词】饮食教育 习惯养成 综合发展
  一、食育的概念探讨
  “食育”一词最早可追溯于日本养生家石豖左玄1896年所著《食物养生法》一书中。“食育”从被提出至今,其内容和意义一直在不断丰富和拓展之中,各国对于其定义并没有形成准确统一的说法。2000年,日本《基础知识》中解释为使孩子们具有选择食物能力的教育,后也解释为培养孩子们味觉的教育。在我国,“食育”一词直到近十几年才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里特提出来,李里特教授对于食育指出,就是指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就是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学习与食物相关的知识,学习饮食的正确知识,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最终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也有学者在参照日本对于食育的概念界定基础之上,拓展性指出,食育是饮食行为的一种教育,是对儿童进行饮食思维、饮食营养知识、饮食卫生等营养学相关的教育,或者是指通过科学的营养知识,通过多种方式,使得国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教育。
  二、幼儿食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食育有助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饮食教育对于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以及解决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有着重要作用。幼儿期的幼儿,骨骼、肌肉、器官等发育速度较快,因此,在营养方面需要均衡、全面。幼儿较多存在挑食、偏食、拒食等问题,较为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营养失调。比如,常见的问题中,钙的缺失会影响到幼儿骨骼的生长;铁的缺乏会导致幼儿贫血,同时还会影响到学习,造成学习上的障碍;锌的缺失则可能引起食欲减退的问题。“食育”的介入,可以一定程度上有效帮助家长提高对科学饮食的认知,使家长能根据幼儿的自身发育特点,提供能够满足幼儿营养需求的食物等,能有效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食育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从幼儿自身的生长发育角度来看,幼儿期强调幼儿食育也是十分必要的。幼儿期是幼儿味觉系统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进行科学的食育,将会对幼儿产生一生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幼儿味觉非常敏感,有效把握这一时机,让幼儿体会到食物的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并且逐渐接受味觉对各种味道的适应,将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当前,我国幼儿园饮食教育主要体现在健康教育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见,3~6岁是幼儿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如果没有形成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没有形成丰富的味觉能力以及良好的用餐礼节,今后将较难纠正。幼儿期经常吃的食物会在大脑皮层食物中枢形成兴奋优势,决定了其长大后会优先选择吃那些会让自己兴奋的食物,就像吃面食的北方人长大后到了南方也会优先选择吃面食一样。
  (三)食育有助于促进幼儿营养均衡
  现代社会国民不健康饮食行为越发严重,饮食礼仪正在逐渐退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者也呈越来越多趋势,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形式严峻。2012年,《儿童食育与营养调研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仅4%的幼儿园教师“非常了解食育概念”,而学生进入中小学后,大部分教师和家长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学生“饮食习惯”“身心健康”的关心远远不足。据调查显示,仅四成中小学教师了解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和膳食指南;很多农村家长并不了解自家产的鸡蛋营养丰富,拿卖鸡蛋的钱买方便面;不知芹菜、莴苣等原材料中“叶”的营养素更高于“茎”而被舍弃;一味给孩子食用保健品,导致孩子性早熟;用吃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作为对孩子的奖励,等等。教师、家长对健康饮食知识的匮乏,对“食育”意识的淡薄,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饮食习惯和认知。
  营养是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幼儿的营养状况不仅影响其儿童期的生长发育状况,还对其成年后的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尽管由于物质条件匮乏所带来的儿童营养不良等问题逐渐得到改善,但其他儿童营养问题,如能量过剩、嗜食垃圾食品、饮食行为不良等问题却日趋突出,在某些方面甚至令人堪忧。学前儿童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如挑食、偏食、嗜食垃圾食物等现象普遍存在。我因儿童营养状况和饮食行为不容乐观,亟待有效的措施予以改善。食育将会有效改变人们不正确的营养认知,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幼儿的营养均衡。
  三、幼儿饮食教育的促进策略
  (一)食育与生活教育相结合
  让“食育”融入到生活中来。当“吃得饱”不再是问题的时候,如何使幼儿吃得科学、吃得健康就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幼儿教育主要面对的是3至6岁的幼儿,不能只是单纯的说教,只有通过实际的行动,在实际生活中渗透食育的理念,才能真正为幼儿身体健康、卫生习惯、学习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对孩子们的“食育”教育中,幼儿园可以通过每个传统节日给孩子们介绍节日的由来、文化习俗和餐桌礼仪,并让孩子们品尝传统美食。幼儿园可以开展特色饮食教育活动,可以根据我国特别的二十四节气为幼儿准备具有节气特色的食谱。例如,在冰冷干燥的寒露,可以为小朋友们准备了美味的冰糖雪梨银耳汤,在烈日炎炎的大暑,可以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清热解暑的南瓜绿豆汤,在炎暑将至的立夏时分,可以为孩子们准备了清热解毒的蒲公英粥,在阴雨纷纷的清明,可以为小朋友们准备滋润可口、风味独特的蒿蒿粑等。这样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了不同季节的饮食文化,同时也将食育融入了幼儿平时的生活教育中,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食育与传统饮食文化相结合
  在我国,不同的传统节日都有着诗一般的特色饮食和故事,如端午节的棕子、中秋节的月饼、冬至的饺子、腊八节的腊八粥等。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到我们国家的传统历史民俗文化,提高孩子们的饮食兴趣,每逢民俗节日我园便开展特色饮食主题教育活动,對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教育、爱国教育、亲情教育及饮食教育,幼儿们将受益匪浅。如在端午节时精心为幼儿准备好吃的粽子,让幼儿了解到节日的魅力、在冬至时为孩子们准备了彩色的饺子,以激起孩子们的饮食兴趣等,都将是食育与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
  (三)食育与环境创设相结合
  环境创设除了起到美化和欣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创设的环境能否起到教育的作用,能否让孩子对食育文化有更多的认知。将食育文化融入到孩子充满童真的环境体验活动之中,其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在每年的植树节和农作物种植季节,可以带领长期居住在城市里的孩子来到乡村种植一些平时不曾常见的果树和农作物。让他们通过观察、浇灌、除草、施肥等亲身体验活动,感知了解平时吃的水果、粮食和蔬菜来自于哪里,知道绿色健康食品的生长过程。这些体验式的参与方式,可以培养幼儿动脑、动手的好习惯,从而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幼儿的食品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施用海.关于日本的食育[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10) :4.
  [2]李里特.关注教育的重要领域——食育[J].北京观察,2006,(5) :58.
  [3]林振华,刘红.日本食育的内容与特征[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3) :40.
  [4]钱海.感受日本的“食育”[J].中华家教,2005,(6) :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06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