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学生的国际化教育培养研究程健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快速推进,本土学生的国际化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中式教育模式与西式教育模式有很多的不同,这就导致本土学生留学以及从事相关国际事务时不能应付自如。文章以本土学生的国际化教育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提高本土学生国际化教育的办法,以适应未来纷繁复杂的国际事务。
关键词:国际化教育;本土学生;高等教育;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8-0021-02
一、背景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1],方案要求:中国的各高校应该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績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就要求我国各高校不能故步自封、闭门造车,需要打开门来办大学,同时需要加强与国际上各个高校尤其是与本校相关专业的国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自身的办学国际化水平。因此高校积极适应并开展教育国际化研究和试点工作是我国各高校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经之路。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也越来越突出,这就势必要求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展现中国魅力,提供中国方案。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一个国家拥有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的多少对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作用。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度我国的出国留学总人数已经达到54.45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万人,单位公派1.63万人,自费留学49.82万人。同时本土学生的国际化教育培养,在最近几年亦成了国内高校的教育改革领域的热点,这其中就包括高校双语、英文教学、海外实习、同国际组织建立联系、成立跨国学生团体、完善实验设备及国际实践基地等在内的多种国际化的举措;其实施质量能否得到保证,比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与紧要。众所周知,中式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显然与西式教育有所不同,因此为了保证学生对于课程学习质量的把握,需要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文化蕴涵等各种相关因素来设计教学的方式。把西方教育手段常用的“研习讨论”方式作为授课的基本模式,将教师讲解、学生的理解,以及师生间关于细节问题的讨论、分组进行调研汇报等教学模块时间进行有机的安排,初步构建国际通行的教学方法,引导本土学生适应国际化教育新理念。解决的核心教育问题是:本土学生的跨文化能力的评估与技能的提升方法。
二、国际化的教育理念的培养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各国自己培养的人才如果不具有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能力,显然是不可取的。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各国高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取其精华[2];同时以全球化的眼光来评价本国在人才培养中的标准、内容、层次和机制,努力使培养的人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具有很好的适应生存能力。另外,在对人才的培养中应该确立“走出去,请回来”的理念,加强各国之间人才流动性,在人才的流动中加强本国对人才的吸引力,防止人才的外流。吸收国外优秀留学生来我国高校就读学习,同时也要鼓励本国高校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也是国际化教育理念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利于改进本国高校的教学形式和课程体系,增强本国高校的竞争力、影响力,与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接轨。
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出的人才必须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3],并且在国内外各种场合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够积极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我国高校关于人才培养的投入应该面向市场,既要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培养短期需求量特别大的人才;也要立足长远,着眼未来,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发展前沿,培养长期需要的人才。
三、师资队伍结构的国际化
教师配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的质量,一个好的教师可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教师培养的国际化,只有具有国际化眼光的高素质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国际化人才。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不能把自身的研究局限于国内,应该具有在国际上比较前沿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创新性成果,并且能够紧跟当今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在其中具有一定的发言权。除学校内部的授课教师之外,还要与国内外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高等院校进行教师的交流学习,聘请国外大学教师来国内进行教学研究工作。同时需要继续加强对本土学校教师师资的国际化培训,通过进修、访学,参加国际化研讨交流等各种形式的学习来提高本土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分批次派送本土教师赴外进行学习,从外国高等学校汲取优秀的教学经验。
通过对比国内外高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我们发现:国外学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不会像本土传统学校的教师那样采用灌输的方式教授课程,更多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质疑精神,启发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学习,这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性,以及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质疑精神,这与发现探索是相辅相成的。此外,国内的传统教育,通常以填鸭式教育呈现,“教师说什么,我就做什么”的思维框住了学生们的思维,形成了很多个固有思维模式。接受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本土学生留学国外后,很难融入对方高校的教学模式。而在国外学校则是提倡让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通过广泛研修各学科门类的课程,以及专业学科领域的探索研究,获得批判性思维、创新创意能力及企业家精神等新时代背景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教学方式相对开放,学生们可以与教师自由交流,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本堂课程的重点内容,作业也是需要发散性思维去完成,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这也是很多国外大学所采用的授课方式。这些差异的形成使得国内学生在面对国际化竞争,参与国际事务时有些怯场,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这些缺点,也努力提高自身的国际化教学质量。 四、课程设置的国际化建设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材和教学案例,构建学生教育国际化课程体系,结合研究方向和培养特色,优化课程设置,开设符合学科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国际化课程[4]。在传统的专业以外,根据国际学生的需求和国外专业的设置,跨学院、跨学科扩展等课程,加入到课程目录中,每门课程要完善课程专用PPT、讲稿,组织好课程内容及讲义,并逐步完善相关考核机制,使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提升国际化专业交流能力与视野。组织编写专業的中文或者中英对照特色教材,开发课程网站,进行微课、慕课的录制,方便校内外、课堂内外、网络线上、线下的拓展学习,用于国际化矿业类人才的培养。同时加强实验室模型建设,引进国际先进的实验室设备与技术(如3D环幕VR设备AVIE),提高国际实习规模,对比国内外实习生产实际,同时加强实习与教学内容的相融,形成国内外授课的相互补充,促进国内外矿山企业文化的交融。
全英语教学课程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它是指在双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在课堂上使用全英语进行专业课教学,课程重点是能充分体现本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的专业课程。在学生本科阶段探索研究进行部分课程的全英文教学改革试验,不仅全面提升了国内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也对国外留学生的培养积累了经验,同时摸索出相关的教学经验,可以达到努力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目标。
五、实习基地的建设
大学生实习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习工作中如何与国际化教育接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上,需要遴选那些在国内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实习现场,使学生了解国内最为先进的技术。而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让学生有机会到国外进行实习工作,先期也可以选取国外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企业,采用视频、文件资料等方式,组织学生学习相关情况,进行研讨交流,全面了解国内外矿山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通过加强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相关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就能够造就一流的师资队伍,编写一流教材,创建精品课程,以此来培养一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为我国各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我国高校可以通过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高等教育教学水平。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参与国际竞争和进行国际合作尤其是国家正在大力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大量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5]。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Z].国发〔2015〕64号.
[2]李成明.开放共享理念视角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研究[J].江苏高教,2017,(10).
[3]王玉香.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战略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9,(7).
[4]李贝,梁志扬.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7,(5).
[5]陈海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0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