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唤醒学生的潜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学生潜质能力为研究对象,对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质进行研究,分别从唤醒审美意识、唤醒技术意识与唤醒创新意识三个大层面,对唤醒学生潜质的主要方式进行,实践可知,通过不同方法的应用,取得的效果是理想的。
  关键词:美术教育;学生潜质;提升策略
  前言
  在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潜质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学习美术课程是非常关键的一项教学任务,而学生的美术潜质的激发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实践的,故而,以下提出几种常见的激发方式。
  1唤醒审美意识——陶冶美感
  《美术课程标准》(下称《标准》)中明确的规定,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是当前的美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教师教学目标。因此,一方面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美术形式,将自身情感融入到自然环境中,提升美学感受,还能够将自己的观念加入到作品中,可以实现形象化的体现;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与作者进行交流,可以切实提升审美感受。
  1.1从生活中画
  创作就是将自己的知识、情感转化为具体的作品,这是整个的理解与感受的全部过程。对于生活的感知能力比较差,或者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就不可能产生丰富的想象。如果艺术作品缺乏生活的气息,那么美感就无从谈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应该发现生活中、自然界中的美学,應该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一切美好的形象,从而可以获取更加丰富的题材,可以进行主题的创新,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比如《秋游日记》一课,可以在学校组织学生春游之后再上该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秋游地点是什么?秋游过程发现了什么景色?秋游时有什么有趣的事情?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能积极的回忆与思考,然后还可以再次组织 “秋游”一次:让秋游参加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讨论中,一起进行重游。学生可以相互的提醒与帮助,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寻找出绘画的主题,绘画也更加的顺利。
  1.2从名作中赏
  欣赏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具备更高是审美感受,具备更强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欣赏课内很多都是对有名作家的绘画、雕塑、建筑等作品进行欣赏。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利用视觉感受等多种方式,在分析作品过程中,应该积极的与作者进行交流,让学生可以从作者的角度来感受到美学的影响力,切实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比如《父亲》肖像画在欣赏的过程中,发现画面中是一味精力生活磨练的农民,皮肤黝黑,可以发现是饱经风霜的农民。在炽热的阳光之下手里拿着一个瓷碗,注视着前方,脸上布满了皱纹,手上长满老茧,耳朵上夹着笔。从该作品中可以发现,可以体现出农民的勤劳与善良,即使饱受生活的摧残,也会保持坚毅的品格,正是我们父亲的美好角色。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该画时,应该发挥出其联想,要深入的观察画上人物的形态、神态,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到学生的真实情况,受到美学思想的熏陶和影响。通过《父亲》肖像的欣赏好后,学生在画画时,还可以将自己认识“父亲”绘画出来,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父亲的含义,这对加强学生的绘画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2唤醒技术意识——掌握方法
  《标准》强调,技术活动就是人类生活中非常基础的一项活动,而美学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活动基本方法,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品质,敢于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实践意识、方法与能力。
  2.1在实践中悟
  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要引导学生吃“自助餐”,利用多种动手实践措施,让学生掌握足够的学习方法,可以自主学习。比如《礼品盒包装》一课,教师通过多种方法来将包装完成后的礼品直接发放给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分步将礼品拆开,然后逐渐的组装,最后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教师应该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要掌握足够的方法。课程教学结束之后,学生能够掌握很多种报装方法,学习兴趣也比较高。
  2.2在实践中用
  有了实践教学方法,并不能够说明学生就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只有积极的引导学生将悟到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才能更好的掌握该方法,从而可以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比如在进行《人物头部比例》的教学中,利用照片、图例之间的比例分析,可以掌握不同年龄段中的五官头部位置与相互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从而可以掌握多种人物的基本比例。在掌握了足够的人物画的基本知识以及绘画方法之后,教师还应该将人物头部描绘应用到实践绘画中,进一步深化自己的认识,切实提高绘画技术。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从生活中将一些常见的事物为对象,要求学生能够从生活中选择所见的内容作为绘画基础材料,按照就先选择的原则开展学习,这对提高学生本质潜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3唤醒创新意识——展现个性
  《标准》强调:“知识经济时代之下,创新精神是每个人员的关键性品质。美术教学是提升人的审美感受的,应该具备较高的情趣性与自由度,可以更好的创造最佳的活动环境。”创新活动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学习与生活中逐渐的培养中。教师应该全面的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创新火花应该进行全面的培养,要注重学生的真实感受,要保护他们之间的与众不同,让学生可以展示出自己的个性,要将创新意识与力量逐步的展示出来。
  3.1想像有个性
  小学生是最为天真烂漫的,思想不会受到任何的限制与束缚。正是因为这种天性,所以就决定了小学生具备成人所没有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该积极的挖掘与保护这些创新意识,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并且激发其创新思想。比如,《小电器》写生课上,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巡回教导,发现有一个学生画了一个外形的米老鼠电饭煲。我告诉他,这是写生课,可是学生回答,将外形可以设计的更加的漂亮与可爱,会有更多的人喜欢这种形象。然后我就将该写生课直接转变为想象与实物结合的课程,让学生可以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此时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全部都通过画笔画出来,学生也更加有激情,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3.2表达有个性
  学生的思想是非常独特的,思想是非常跳跃的。教师应该的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展示出自己的想法,展示出自己的个性,然后可以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更好的展示自己的能力。比如,在绘画的过程中,有个学生提出可以将太阳画成三角形的,还想画为绿色的。我询问为什么要画成这个样子,小朋友回答,昨天妈妈给他讲“后羿射日”的故事,说有十个太阳,那么会有不同的形状与颜色的太阳,我立即鼓励他,让大家都积极的学习,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要大胆的进行绘画,可以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为今后的绘画学习奠定基础。
  4结语
  总而言之,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将学生的潜质唤醒是非常关键的一项教学内容,因此,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老师需要善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内容,要对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进行研究,从而采取有效的方式将学生的潜质激发出来,使其能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
  参考文献:
  [1] 欧阳志恋.发现"美",学习"美"[J].学苑教育.2014(21)
  [2] 刘志翔.初探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J].青春岁月.2012(21)
  [3] 宋光宇.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引导[J].基础教育论坛.2015(09)
  [4] 邢松涛.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J].新课程(上).2013(11)
  [5] 马婧.就地取材 激发兴趣——初探农村小学美术教学[J].新课程(小学版).2009(06)
  (作者单位:南宁市民主路小学观澜溪谷校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2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