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庆市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对口一体化培养模式缕析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重庆市近年来高度重视并不断探索中高职对口一体化培养模式,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在重庆市中高职对口一体化培养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针对重庆市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对口一体化培养模式开展调查研究,梳理现状、查找问题、剖析原因,并从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完善课程体系衔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四个方面提出完善重庆市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对口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以期提升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物联网应用技术;中高职;对口;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4-0028-02
   自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文件以来,重庆不断探索中高职对口一体化培养模式。2015年重庆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与高职衔接、普教与职教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重庆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伴随物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亦受到更多社会关注。当前,进一步深化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对口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研究,对培养物联网产业后备人才、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庆市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对口一体化培养模式实施现状
   重庆市中职与高职(专科)对口一体化培养模式有3种,分别是“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制”以及“五年制”。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7年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对口贯通“3+4”分段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计划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一体化培养试点项目计划的通知》(渝教职成函〔2017〕16号)显示,“参与‘五年制’试点的国家、市级中职示范学校11所、专业点30个,对接高职院校7所、专业点23个,招生规模2250人”。
   据重庆市教委《关于下达重庆市2018年“三·二分段制”和“五年一贯制”中职段招生计划的通知》,重庆市在2017年有68所学校举办“三·二分段制”或“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共安排“中职段”招生计划17435人,其中招生“三·二分段制”13675人、“五年一贯制”3760人。2018年,全市共有74所中职院校举办“三·二分段制”或“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共安排“中职段”招生计划24780人,其中“三·二分段制”19780人,“五年一贯制”5000人。从数据看,重庆市中高职衔接培养不管是“三·二分段制”还是“五年一贯制”,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
   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重庆市2018年“五年一贯制”和“三·二分段制”中职段招生计划》,物联网应用技术没有“五年一贯制”,只有“三·二分段制”,重庆市有3家高职院校与4家中职院校开展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
   二、重庆市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对口一体化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本文选取开展物联网应用技术中高职衔接培养工作的1所高等职业院校和与之对接的1所中职院校为对象进行调研,对10名中职和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20名2017届、2018届毕业生进行重点访谈。经过对调查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发现重庆市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对口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施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安排存在重复
   调查显示,80.5%的人认为中高职衔接最大的问题是课程的衔接。比如,中职学校开设的单片机技术应用、sql数据库应用、認识物联网技术、传感器及wsn技术、rfid及自动识别技术与对口高职院校开设的单片机技术及应用、服务器管理与维护、物联网技术导论、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自动识别技术及应用这五门课程,虽然课程名称有所区别,但课程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
   (二)文化课程基础薄弱
   文化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石,也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更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以及对社会的适应。与普通高职学生相比,中高职衔接学生的文化课程基础普遍薄弱,调查结果显示,2015级中高职衔接学生中,英语AB级、英语四级过关率不算高,而90.8%的学生表示学习高数吃力。
   (三)就业专业对口率低
   物联网白皮书(2016年)预计“到2020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260亿个,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9万亿美元”。物联网产业一片火红,很多高校也先后开设了物联网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理应顺理成章,但以调查的高职院校2017届和2018届毕业生为例,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重庆市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对口一体化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人才培养理念滞后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的中职院校主要围绕专业技能培养开设相应课程,文化科目易处于忽视地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所以课程设置一般有三类课程,即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以及专业技能课。如果中高职衔接学生在中职阶段缺乏文化课的有效培养,在进入高职学习后,专业课程以及实训课程都能有效应对,反而文化课程的学习困难重重。物联网产业具有独特的服务性,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颇高,专业课和文化课都应受到高度重视。    (二)教育资源配置不足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在高职教育体系中起步晚,办学经验相对缺乏,专业教师和实训设施条件与人才培养需求的矛盾凸显。在一些中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培养中由于师资不足,会聘用其他院校教师、研究生或者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这符合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但有的院校缺乏配套的外聘教师聘用、培训和管理制度,缺乏保障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的有效监督机制。另外,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开设时间短,实训实建设未能完全跟上学生扩招的速度,存在数量不足、缺乏共享性和规范化等问题。
   (三)培养过程缺乏沟通机制
   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都是教育的实施主体,由于分属两个学校,有的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实训场地、学生管理等关键环节缺少互动、交流与合作。调查发现,有的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之间缺乏沟通机制,中职和高职的交流主要是学校管理层之间的沟通,专业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非常少。中职教师不了解高职的培养理念和教学体系,高职教师也不清楚中职的教学情况和管理工作,导致人才培养环节出现脱节现象。
   四、完善重庆市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对口一体化培养模式的路径探析
   (一)建立定期交流机制
   中职和高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不同阶段,对中高职衔接培养来说,中职阶段是高职阶段的基础,高职阶段是中职阶段的延伸,两者既分离又统一,统一于实现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为实现衔接的有效统一,建立专任教师定期交流机制,实现对接中高职院校教师交流、挂职等制度,一方面引导高职教师到中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高职教师既可以掌握中职教学情况,又能帮助学生提前熟悉高职情况,另一方面引导中职教师到高职任教,既能了解高职院校专业运作状况,又能增强中高职衔接学生归属感。建立学生管理工作交流机制,实现中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有效衔接,定期组织中职学生到高职院校参加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技能比武、职业生涯大赛等活动,帮助中高职衔接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激发求学渴望。
   (二)完善课程体系衔接
   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衔接培养的关键问题。首先,完善物联网应用技术中高职文化课程的衔接。如果说专业课程给予学生的是一项生存技能,那么文化课程影响的是学生将来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完善文化课程的衔接不仅是学生未来继续升学的基础,对学生综合素质、思维度的培养更有深远意义。其次,完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衔接。物联网应用技术在安排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时,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课程的相似性,保证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衔接,避免专业课程内容的重复。最后,完善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课程的衔接。实现实训课程的有效衔接,使中高职衔接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是培养物联网产业技术能手的重要环节。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首先,扩宽师资来源,聘用物联网领域技能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全职教师。其次,定期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不管是中职或者高职教师都需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育人能力。最后,积极组织中职和高职专业教师参加相关教学竞赛,以赛促教,激發教师在竞争中求进步。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构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和建立改革考试招生制度为突破口,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办学活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物联网应用技术中高职衔接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模式不多,基于物联网产业的战略价值和物联网后备人才紧缺的客观现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学生发展潜力是必由之路。如何创新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的人才培养理论是前提,对学生情况的准确掌握是基础,高效优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核心,提升学生自主能力是路径,技能训练和实践锻炼是重点。
   参考文献:
   [1]周丽.江苏省中高职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实证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24-26.
   [2]谢婷,蒋晓燕,顾亚莉,等.江苏省中高职分段培养衔接模式的优缺点分析及几点建议[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9):235-237.
   [3]范爱民,张晓雷,覃岭.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1):55-58.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4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