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例青少年适应性障碍咨询的案例报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案例主要是对于一位因从校普通班进入熏点班的学生由于抑郁心境、易激惹、烦恼为主要症状的适应性障碍而进行心理辅导。咨询师通过分析其出现主要症状的原因以及家长提供的病史,做出评估诊断,通过六次心理咨询,并运用系统脱敏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来帮助求助者解决面对应激性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咨询结果。
  一、求助者的一般资料
  来访者宋某,女,16岁,某高中二年级重点班学生,无重大躯体疾病史,经过调查,其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求助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因患者在高中二年级分班考试中成绩优秀,从普通班进入重点班学习后,感到成绩不如他人,没有朋友,自卑,近期出现不愿与人交流,对家人冷漠,疏于料理个人生活卫生,易激惹,有轻微自伤行为,以上状态已持续三周。
  三、咨询师对问题过程的叙述
  宋某来咨询时,说话声音较小,多问少答,神情冷漠,偶尔看向门外的父母。但其思维清晰,问话回答有条理。穿着略显随便,不主动与他人交流。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自知力完整,无明显的求助意愿,但尚能配合。
  四、求助者的背景资料
  个人成长的自我描述:是独生女,父母均拥有较为稳定的工作及收入.对其从小的学习成长较为重视,虽然凡事会以较温和的语气和她商量,但是经常对其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好的例子,对其生活方面过于保护。从小学到高中,课余同学外出聚会、游玩等除学校组织外,父母多以不安全等理由阻拦其参加。高中为其选择了离家较远的某重点高中,使她和过去的朋友同学分开,被迫适应一个陌生的学校。由于父母的教育,常常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很在意学习成绩,性格倔强好强,但依赖性强。
  一般现状的自我描述:从进入重点班的这两个月来,每次考试我都是班里的倒数,原来在普通班,老师同学都觉得我学习成绩好,重视我,现在我觉得班里的同学老师都看不起我,甚至根本觉得我不是班里的一员。放学回到家里,爸妈总是问我在学校一天过得怎么样,不想听他们哕唆,就进自己房间写作业,但是写作业、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等我回过神来又特别恨自己,所以生自己的气,就拿刀片在胳膊上划了几道,想给自己留个教训,这些问题你有办法帮我吗?
  五、咨询问题归类及诊断
  (一)诊断为神经症中的适应性障碍
  (二)诊断依据
  1.宋某咨询的心理问题是其对于某一明显的处境变化所表现出的不适反应,有应激源,并由此产生自伤行为及不良情绪,此症状主要指向其认为的环境变化,即适应性障碍。
  2.情绪及行为异常在应激源发生后3个月内出现(三周左右),内容并未泛化,宋某强调了一些明显苦恼导致其不愿与他人交流,跟父母发脾气等,思维逻辑清晰,情感反应协调。
  3.不良情绪尚处在理智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虽有自伤行为,但无明显消极想法及自杀倾向,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
  4.智能,自知力完整。
  5.心理测试结果支持本诊断。
  综上,对照症状学标准,宋某表现出的症状从程度上属一般,情绪失调,自伤行为发生在调整班级后两个月,诊断为适应性障碍,属于心因性精神障碍。
  (三)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也不主动求医,常伴有幻觉、妄想等症状。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能接受心理咨询等治疗,有求治愿望,也無幻觉、妄想及其他精神病性症状。
  2.与严重的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而且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问题尚未泛化,持续时间未超过1个月,对社会功能有一定影响,但不严重。
  3.与重度抑郁症相鉴别:一般讲,抑郁症的情绪异常较重,常出现消极念头,甚至有自杀的企图和行为。而该求助者虽然出现抑郁心境,自伤行为,易激惹等,但无消极念头,而且有较为明显的应激源,因此可以排除重症抑郁症。
  (四)对症状的归纳
  精神状态:感知觉、记忆及思维未见明显异常,情绪低落,烦躁,易激惹,有轻微自伤行为,人格稳定。身体状况:经医院检查,无器质性问题。社会功能:能够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但效率低且有兴趣社交缺乏,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
  (五)心理测试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总分:40,按照国家常模标准37 23±12.59,考虑无焦虑症状;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总分:64,按照国家常模标准41.88±10.57,抑郁严重度介于0.60和0.69之间,考虑中至重度抑郁症状;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人际关系障碍:73分;敌对:68分。测试结果显示人际关系障碍和敌对高于常模,(T分大于60可以有症状,T分大于70症状明显),其余结果在正常范围。
  六、咨询师对问题的分析
  生物学原因: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原因。
  社会学原因:父母对其学习要求严格,对其生活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缺失,加之学校应试教育的体制压力,使她的适应能力较差,在重点班中学习较为吃力,难以获得认同感,自信心缺乏,难以在陌生的环境中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自身对于学习有一定要求,情绪没有得到合理抒发,出现抑郁心境、易激惹、烦恼以及自伤行为。
  心理原因.a.该求助者存在人际交往障碍。b.不能正确评价自己。c.个性特征:孤僻敏感,有依赖倾向,争强好胜。d.认知偏差:认为自己现在的状况都归因于父母及学校的老师同学(外归因)。
  七、咨询目标及原理、方法
  (一)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获得信任,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帮助她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自我对话,找到出现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帮助其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家长及目前的学习生活。   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帮助宋某改变不合理的认知行为模式,建立新的,理性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正确评价自己取得的成绩及不足,与父母及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
  (二)咨询原理和方法
  通过第一次摄入性会谈和心理测试的结果分析,就抑郁心境、易激惹、烦恼及自伤行为的形成原因和宋某达成共识,采用合理系统脱敏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作为咨询的主要方法。
  1.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训练来访者使其能基本掌握放松技巧。之后对引发来访者特定焦虑的刺激因素进行归纳整理,建构焦虑等级表。准备就绪之后就可以开始脱敏训练。按照设计的焦虑等级表逐级脱敏。起初,让来访者想象最低等级的刺激事件或情境,待来访者平静后重复上述过程。每次放松后咨询师都要询问来访者有多少焦虑分数。如果分数超过25分,就需要继续放松。反复次数不限,直到来访者如此想象不再感到紧张焦虑时为止,此时算一级脱敏。
  2.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治疗——帮助当事人去修正不切实际的信念、假设和自动化思维。早期阶段重点在教导上,治疗师给予来访者一个可理解范围内的反应方式和表现出来的种种症状,再提供一个理解创伤后反应的模型,这也将进一步帮助来访者产生一种可选择的叙述方式。认知疗法对道德颓废、堕落( demoralization),罪恶感(Guilt)和害羞(Shame)症状较有效。
  八、咨询效果的评估
  (一)求助者的主观感受
  通过这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对学习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还是要向班里其他同学学习更好的学习方法以及刻苦的精神。父母对我的态度现在也是宽容理解的,自己心里的想法要与父母多沟通,试着与同学交往,老师也耐心回答不懂的问题。可以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也比过去开朗一些,咨询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心理测量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总分26,按照国家常模标准37.23±12.59,考虑无焦虑症状。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总分:25,按照国家常模标准41 88±10 57,抑郁严重度小于0.5,考虑无抑郁症状。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未暴露明显精神症状。显示抑郁心境,人际关系障碍,敌对均有明显缓解。
  (三)咨询师的评价
  通过观察和回访,发现求助者情绪已基本稳定,改变了错误的认知,建立了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和沟通方式,能正确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合理归因,以正常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咨询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第1版
  [3]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第1版
  [4]陈青萍现代临床心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第1版
  [5]韓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6]沈渔邨精神病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56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