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所谓核心素养包括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对课堂进行创新和改革,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出发点,以核心素养为支点,对小学数学模式的构建进行阐述,旨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构建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创造思维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和耐心的帮助,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问题当中去,构建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式。本文一共分为三个板块,首先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意义进行阐述;其次,对小学数学课堂模式的现状以及局限性进行分析;最后,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展开讨论。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及内涵
  所谓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能够正确的掌握数学知识,合理的运用数学理论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并且形成缜密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等。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对教学的更高要求。具体而言,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缜密的数学思维以及系统的数学知识,也就是数学运算能力、数学空间想象能力、对数字的敏感度、数学推理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素质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对传统的数学理念和模式进行创新,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强化实践课程,更好地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模式的现状及局限性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往往更加关注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却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在传统的数学课堂当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模式较为单一,通常以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为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课堂缺乏主动性,导致学生机械的学习,无法真正的掌握和消化数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另外,教师在教学当中通常是以教材为主,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导致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受到局限。再有就是,课堂实践性不足,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實际的问题当中,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构建
  (一)挖掘兴趣点,激发学习欲望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的发展阶段,对于新奇有趣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但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性,导致他们对于一些抽象复杂的事物理解上较为吃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小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在将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具体化、明朗化,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元素,拉近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一课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不同物体,与数学教材中的图形进行比对和分析,加深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比如说斗笠的平面像是一个三角形,红领巾也是三角形,国旗是长方形,直尺也是长方形的,再或者利用七巧板或者积木中有很多图形元素,教师利用这些实物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实践课,提高动手能力
  若想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需要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来进行引导。由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对于抽象而复杂的数学理论和概念理解上较为吃力,容易产生抵触和恐惧的心理,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实践的方式进行引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采用多媒体和数学教具等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为学生构建趣味性课堂,让数学课堂更加具有实用性。
  例如,在学习《圆》这一课时,学生对于课本中圆形的概念理解上比较吃力,在讲解半径、直径和圆心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比较迷茫,教师可以借助简单的工具进行引导,用一根绳子作为工具,一只手按住绳子的一端,绳子的另一端系上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形,并为学生详细讲解什么是圆心、直径和半径,通过耐心的引导,学生逐渐明白“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这一概念。
  (三)依照规律性,培养独立思考
  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也属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范畴,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根据数学知识的规律和特点引导学生,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质疑,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将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利用案例分析、情景创设、问题引导以及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学习《圆》这一课时,之前教师已经为学生仔细讲解了关于圆的概念,学生一本掌握了圆的相关知识,为了加深学生对圆的认识,教师为学生设计一堂“实践课”,为学生装备一些工具:呼啦圈、篮球、跳绳、木棍等,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这些工具画出不同的圆形,有的学生选择篮球在沙地上撞击,沙地上会出现一个小小的圆形,有的学生用呼啦圈画出一个圆形,有的学生利用跳绳画出一个大大的圆形,有的学生排成一排,一端的学生作为“圆点”另外几名学生作为半径,共同用脚画出一个圆形……学生们在这次实践课中通过动手操作,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圆的概念,对圆形产生的新的认识,培养了独立的思考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极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游戏、实践等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思考当中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宋小明.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9(06):59-60.
  [2]  潘秋英.数学之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2019,8(08):34-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03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