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微课比赛影响分析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短小精悍的微课小视频不但能够充实教学内容,而且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探究方式,实现传统课堂的创新和优化。教师微课制作能力表现在对微课素材的搜集、整理、提炼、加工以及课堂应用中,通过微课比赛的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微课制作和应用技能,促进教研学术交流和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首先分析微课比赛的意义,重点分析微课比赛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依托微课比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路径。
  [关    键   词]  高校教师;微课比赛;教学能力;积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086-02
   微课比赛是提高教师微课制作能力,拓展微课应用资源,促进教师沟通交流、学习借鉴的有效途径。高校教师通过参与微课比赛,能够了解最新的微课制作技术、设计理念和应用模式,以比赛为载体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流动和沟通,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微课比赛的受益者不仅是教师,而且还有微课的服务对象——广大高校学生,这些优质的课程资源将成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资源。由此可见,微课比赛能够达成双赢效果,是促进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平台。
   一、微课比赛的意义
   (一)创新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模式
   “微课”是建立在教学知识点基础上的新型资源,整合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内容,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知识内容。与传统教学资源相比,微课在设计理念、资源选择、交互性、应用性方面都有其特殊优势,是当前高校教学中重要的课件资源之一。
   (二)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能力
   微课比赛会有专门的项目组组织执行,其中会集合大批优秀教师、教育骨干、专家教授等人才,从而形成突出的人才技术优势。参赛教师制作的微课经过项目组评审会给出具体意见和建议,这些评价有利于教师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加深对微课制作、开放以及应用等方面的认识,通过参加微课比赛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三)推进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变革
   微课比赛有自主资源平台,教师将参赛作品上传至比赛平台之后,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而学生通过微课资源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移动学习和按需学习的特点。由此可见,微课比赛有利于优化教师教法,同时改变学生的学法,为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坚强助力。
   (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
   微课比赛作品上传至网络平台后,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微课资源共享,尤其是一些农村、偏远地区,都可以通过微课比赛平台搜集相关作品,以丰富自身教学资源,这一过程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向教育不发达地区輸送更多优质的微课资源,而且这些资源都有免费性和公益性特点,对提升社会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微课比赛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影响
   (一)对教师微课选题能力的影响
   微课比赛要求教师选题独特新颖,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微课设计,在内容选择上要有代表性和独立性。教师要选择能够展示自身风格和教学能力的内容进行微课设计,同时还要选择适宜的技术手段。在微课选题上有教学类、探究类、答疑类、实验类、实践类等。以内容为核心确定微课展示模式,当前,微课主要模式包括教学现场式、情景剧式、屏幕讲解式等。
   教学现场式以课堂教学情境为主,能够展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会展示相应的课件、视频以及其他辅助资源,这些资源共同构成微课内容,这一模式能够突出师生互动性,能够更生动地体现教师的课堂风采和教学艺术。情景剧式微课则是将教授的内容编排成情景剧,通过剧情展示完成微课设计,这样的微课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情境融合感,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引导,通过案例演示等形式深化教学内容。屏幕讲解式则是教师在录制室内讲解提前准备好的课程内容,通过录制设备完成微课制作,这一过程中没有学生听课,属于无生教学形式。这一形式适用于解题或者理论讲解,教师讲课的连贯性较强。不同的微课展示形式适应于不同的学科内容,教师在参加微课比赛时需要结合自身内容选择不同的制作形式,以此提高微课制作质量。
   (二)对教师微课教学设计能力的影响
   微课比赛对提高教师的微课设计能力有积极影响,在微课设计中,要保证教学目标清晰、思路新颖、方法运用得当,能够综合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师在微课制作中需要做好提前规划,设计板书、背景音乐、录制背景、后期剪辑这些环节都需要教师一手完成,在微课中展示自身的设计能力,选择更可行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高校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创设、理论讲解、辩论探究、案例展示、主题互动等,在确定教学方法之后还要选择科学的技术手段,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
   微课比赛教学设计有两个基本思想:(1)以比赛为载体的微课制作需要将教学设计、实施方案、课堂组织、教学方式、媒体应用、课堂特色、教师风采等展示出来;(2)微课设计必须因地制宜,结合高校以及教师的实际情况制作。通过微课比赛,教师能够对自身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重新审视,认识到自身有哪些优势和短板。尤其是在微课设计阶段,教师可以多听取来自学生的意见,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对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能够提出很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一过程会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理解,从这一点来看,教师参加微课比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师生双赢”,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    (三)对教师多媒体应用能力的影响
   从当前高校教师的微课参赛作品情况来看,微课展示形式主要有拍摄式微课、录屏式微课、动画式微课、混合式微课等多种形式。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需要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这对提高教师的多媒体应用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譬如在拍摄式微课制作中,教师需要调整好外部摄像设备,记录教师的讲解内容、演示、操作等过程,这其中会用到手机、摄像机、摄像头等录制设备,用到黑板、白板、互动大屏等展示设备,后期制作则需要一体机、剪辑设备等。在微课制作阶段,则需要用到Word、PPT等办公软件,需要运用绘图修图工具如PS等,在字幕设计中则需要用到手写板、音画协调、字幕跟进等基本技术,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多媒体应用能力,而且教师参与微课比赛,为了提高课件制作质量,教师会从网络中搜集相关资源学习借鉴,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教师学习、实践、整合资源、提炼成果的过程。尤其是在后期制作、剪辑、合成、优化中,更需要教师有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影响
   微课比赛为提高教师的微课设计能力提供了契机,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营造浓厚的竞争和交流氛围。通过微课比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推动教学设计向创新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师会广泛搜集素材,精心筛选微课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庞大的网络资源和线下资源中区分教学知识点和创新点,能够通过知识技能亮点的选择制作出更符合教学需求的微课方案。因为在微课设计中,不但设计视频讲解,同时还需要结合教学主题做系统性设计,整合素材资源、PPT课件、课堂记录、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作系统化设计。这一过程无疑能够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在微课制作中,教师是导演,是编剧,更是演员,身兼数职使教师具备“复合型技能”,写好教案、设计脚本、微课录制、后期制作等,这些都会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形成积极影响,将微课设计制作中的创新尝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更能够体现高校教学创新改革的特色。在微课比赛中还有不少以课程小组名义参赛的作品,教师通过“参赛小组”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有利于形成高校教师队伍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营造教研与教学并重、共同创新、共同发展的浓厚教育氛围,依托微课比赛促进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依托微课比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路径
   (一)教师打好基础,提高教学团队素质
   微课比赛的核心目标在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这就需要在微课比赛中将提升高校专业建设、夯实教师基本功置于首位。教师要做好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教学设计,最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時,教师要理性评价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不能过分夸大或者全盘“微化”,因此在微课比赛目的上要清晰明确,以此促进教学团队素质的提高。
   (二)高校加大新型教育技术的装备力度
   微课比赛需要参赛学校具备良好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高质量的微课课件能够带动高校硬件设施的有序升级。为了提高微课制作水平,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多媒体录制教室,建设录播和演播室,提高计算机配置和性能,保证交互式平板设备性能,有畅通的媒体服务器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微课制作质量,避免噪音和声光干扰,进一步加大高校信息技术装备的建设力度。
   (三)教师处理好参赛和常规教学的关系
   高校教师参与微课比赛,能够实现“以赛促教”的发展目标。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鼓励教师参赛,同时协调好参赛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微课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制作成果较高,再加上比赛驱动,可能会造成教师教学压力增大。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可以组织教师参与微课设计开发小组,以小组形式共同参赛,以保证教学参赛协同兼顾,促进微课设计制作质量提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教学工作不受影响,以此激发教师的参赛积极性。
   四、结语
   微课是现代教育体系内的一种新型数字化资源,教师参与微课比赛有利于提高自身微课制作水平,同时探索微课在教学、教研当中的高效应用,以比赛的形式促进教师职业素质和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同时,微课比赛有利于营造创新求变的浓厚教研氛围,充分整合现有微课资源,促进教师微课制作和应用技术的交流,促进教师向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6(4).
   [2]范福兰.基于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6(6).
   [3]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4).
   [4]刘小晶,张剑平.教学视频微型化改造与应用的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6(3).
   [5]梁乐明.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7(1).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41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