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小学生朗读弊病的方法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理解文本和接受情感教育的最好方式。可是,低年级的学生经常会出现有口无心地“读天书”与和尚念经似的“唱读”的现象。这样的朗读往往事倍功半,严重影响学生的语感养成。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正确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朗读的效果。
【关键词】朗读弊端;读天书;唱读;纠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方法,能帮助学生走进文本,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思想内容,最大限度地感悟文章的真谛。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美读”是叶圣陶老先生对有感情朗读的赞誉,是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传神地朗读,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训练的基本要求。
从事低年级教学十余年,在教学中发现低年级孩子由于年龄小、掌握知识不够等原因,在读书时往往会有顿读、唱读、漏读、添字读或读破句等现象。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孩子,虽然他们识字不多,但记忆力特好,很容易出现合上书背得滚瓜烂熟,翻开书一字不识的“读天书”现象;还有些孩子朗读时扯着嗓子大声喊,或像和尚念经一样“唱读”。与“美读”的要求相去甚远。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针对这两种典型的现象,我循序渐进地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教给朗读技巧,激发朗读兴趣
深圳是移民城市,孩子们的父母来自五湖四海。由于方言的影响,学生不易于分清d和t、n和l以及平翘舌音等。低年级的老师一定要引起注意,在教学中恰当地讲解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反复练习,防止学生发错音。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由于词汇积累太少,不理解词语意思,这时老师的范读和指导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在范读时一定要注意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以及自然的停顿,让孩子们在范读中体会到逗号停一停、句号换口气、词语连读不分家的停顿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要做到“四到”:耳到、眼到、手到、口到,即眼睛看到,耳朵听到,手指指到,嘴巴读到。读书时一定要让孩子们做到手指指到,这样孩子们才知道自己读的是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既避免了“读天书”,又帮助了学生识字。当学生听完教师的示范朗读后,还要让学生学会评价老师的朗读,逐渐从老师的朗读中总结出朗读技巧,领悟了语感,体会了情感,然后再让学生仿读。这样,学生会更进一步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随着孩子们词汇量的增加,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的增强,再加上教师能正确地示范、耐心地指导,日常教学中常抓不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小学生好胜心强,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教学中,我选语感好、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小老师,发挥这些学生的榜样作用。一方面老师可以有时间去巡视、去督促,个别指导并及时纠正教读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二是选“小老师”这个举动极大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对朗讀充满兴趣。长此以往,持之以恒,自然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掀起一股朗读热潮,学生的朗读水平必然大大提高。
二、朗读形式多样,化平淡为高效
低年级学生唱读现象比较多,教师纠正不及时,十分容易养成不良的朗诵习惯。所谓的“唱读”就是朗读时以不变的音调,不分什么内容、体裁、书面语还是口头语言,像和尚念经一样地读,没有情感与节奏,令人乏味。现行《大纲》明确规定,从一年级起,“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读停顿,不唱读”。由此可见,不懂得语句中的停顿、节奏及语调技巧才是引发学生唱读的根源,而停顿、节奏和语调的变化技巧需要在丰富多彩的朗诵形式中去体会和锤炼。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朗读形式一定要多样且富于变化,可在领读、引读、分角色、表演读、个别读、全体读、大声读、轻声读、想象画面读的过程中去体会。课堂上也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赛读:个人赛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等,都是朗读练习与比较的好机会。在《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关键词的理解上,如“迫不及待”和“大口大口”这两个词,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通过教师引读、动作表演读、比赛读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朗读形式,帮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词语,领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发于外,形于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这样,自然抑制了唱读,也达到化平淡为高效的目的。
另外,还可以定期举办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届时允许选用自己最拿手的作品进行比拼。比拼时,让同学彼此之间挑出对方在朗诵或者讲故事时所存在的问题。如:有没有注意儿化发音,是否注意重读音节或轻声,有没有读音错误,感情语气表达是否恰当,是否注意了停顿,有没有唱读等问题。通过互动和评价达到强化朗读技巧的目的,不仅使唱读彻底失去了市场,让学生达到朗读预期的效果,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勇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呀!
三、善于捕捉生成性时机,因势利导
生成性时机是指朗读过程中随机出现的指导学生的机会,是一种教师可因势利导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个契机,及时高效地实施朗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真实感情,体会语言文字的内在思想。如果教师能把握朗读时机,适时引导孩子抓住课文中能够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仔细的品味,用恰如其分的评价语言,帮助学生找到朗读的最佳感觉,最后将感悟和朗读之间进行有效的融合和迁移,势必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四季》这首儿童诗的第一小节,我是这样指导朗读的:
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瞧!草芽从土里探出头来(出示春图)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草芽?想想看,应该怎样朗读?谁来试试?当学生大声地读完后,我捕捉到这个随机生成的指导契机,顺势轻声地引导:“草芽刚从泥土里探出头,可别吓到草芽哦!”学生们立刻意识到自己刚才朗读的声音太高了,应该轻一点读出“刚从泥土里探出头来”的感觉。第二次朗读果然感觉好多了。“谁还能把这一句读得更好?”我让学生一分钟分组准备,一分钟后分小组比赛。学生们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朗读效果十分到位。
《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因学生体验差异和感受不同,我鼓励学生读书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呈现出来。这样情感与语气表现力就十分丰富,富有张力。如指导学生读“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这句话时,我引导学生体会当狐狸白忙了半天,一颗葡萄都没摘到,此时,他的心情会怎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带着不同的心情去读,有生气的、失望的、难受的……总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加上教师恰如其分的指导性的评价语言,能够产生锦上添花的成效。
总之,纠正小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读天书”“唱读”等现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只有通过老师潜心研究、耐心指导、坚持不懈地跟进纠正,通过学生刻苦练习,不断提升朗读素养,才能使朗读真正在小学语文学习活动中展现其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陈春珠.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探析[J].考试周刊,2014(23).
[2]项小燕.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之我见[J].课外语文,2014(2).
[3]王洪艳.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朗读训练[J].学周刊,2014(6).
[4]刘芳.把感情朗读的指导具体化[J].山东教育,2013(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3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