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非语言沟通对气管切开术患者干预的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各个国家和地区气管切开术后治疗与护理的差异以及患者个人因素,会造成患者拔管时间的不确定。在此期间,患者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需,因此而烦躁、恐慌、焦虑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疾病恢复时间。所以,本研究的宗旨是通过非语言性沟通(表情、沟通卡片、手势等)克服暂时言语障碍患者无法通过语言表达需求的缺点、增强护患之间沟通,减少患者焦虑的发生、促进疾病的恢复。通过对近年来非语言沟通对气管切开术的干预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综述,希望对气管切开术患者的非语言沟通方面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非语言沟通;气管切开术;语言障碍
  背景
  气管切开术是有效的解除患者呼吸困难、改善其呼吸功能的一种手术[1]。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丧失语言能力,导致沟通障碍,患者很多急迫的需求如大小便、吃、喝、冷、热、疼痛、体位不适等难以用语言表达,而医护人员为了能够了解并满足患者的需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患者沟通[2]
  非语言性沟通是以身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向患者及家属传递着心理活动的信息,使他们由此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的程度,也可由此揣摩出对方的心态、判断对方是否依赖。非语言沟通作为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能为暂时言语障碍患者传递信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护理。[3]国外心理学家研究指出:感情的全部表达=7%言语+38%声音+55%体态语言。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调查显示,在临床中运用非语言沟通有利于减少护患沟通过程中的主观问题,达到护患双方心情愉快,相互理解和彼此信任的目的,让患者在沟通中感到轻松而没有压抑感、愤怒感和被轻视的感觉,充分调动患者接受,配合治疗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遵医行为和健康行为。本文将近年来非语言沟通对气管切开术患者干预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综述如下。
  1 气管切开术患者語言交流产生障碍的原因
  声音是呼吸气流通过声带,引起声带震动而产生的。咽、喉和气管结构本身的本身病变,包括声门或声门下水肿、声带溃疡和麻痹、气管狭窄和软化等,都会影响发音功能。机械通气患者常拥有正常的喉功能及完全的语言认知能力,但气管切开破坏了局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而导致发音和语言交流。
  2 语言交流障碍对气管切开术患者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语言交流能力会造成暂时性的限制,特别是对于那些清醒的患者,经常因为无法说话而感到无助、失落和焦虑,更有甚者,不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出现人机对抗的问题,导致病情的不断恶化。ICU气管的患者不能用语言交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通常会引起应激反应及其他不良情绪的发生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因不能说话表达自己所需,家属医务人员不能理解患者真正所需,而造成护理的不准确,增加患者的痛苦。
  3 气管切开患者非语言沟通干预方法
  3.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可以传递疼痛、厌恶、恐惧、愤怒等情感改变,医护人员可以根据面部表情并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来了解患者需求[3]
  3.2眼神交流
  护理工作者应善于发掘患者目光中提供的信息,反馈成医学语言,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要求[3]
  3.3指导手语表达
  手势可传递思想,因此气管切开前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肢体语言的培训工作,指导患者熟记各种肢体语言代表的含义。[3]大便:手拍臀部;有痰液:轻轻咳嗽;胸闷:嘴巴张开大口呼气;喝水:动嘴唇;发冷:四肢抖动;侧身;代表翻身;交流:敲打床杆;饥饿:指腹部。握实心拳(形如重锤)表示疼痛,握笔写字表示想写字。
  3.4触摸沟通
  通过触摸可以发挥促进治疗的作用,产生支持、关怀、鼓励。[3]
  3.5卡片交流
  自制通俗易懂卡片供患者翻阅,如常见的水果,菜肴等图案及名称,便于患者识别。主要是与患者日常相关的简易图片。内容包括:生理需求如吃饭、睡觉、洗澡等;如需改变姿势、某部位的疼痛等;环境需求,如需调整室温,通风等,如需见亲属,询问病情等,患者可通过点头或摇头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身心需求。[2]
  3.6写字板
  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给患者纸和笔来写自己的需求,适合有相关文化水平的人;另一种是双语言文字信息提示板,这种写字板非常适合语言不通的患者。
  3.7发生小玩具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手捏发声小玩具,另一种是摇铃。患者可以通过挤压小玩具的频率以及摇动铃声的快慢表达自己需求的急切程度。此种方式适合年老体弱的患者。[1]
  3.8音乐疗法
  利用轻松而又悠扬的音乐旋律影响患者的情绪,使其产生轻松、愉悦感,缓解焦虑情绪,进而改善其不良行为,最终达到身心的平衡。
  3.9呼叫器的有效应用
  把呼叫器放在患者易于操作的地方,主要用于呼唤医务人员,作为其他非语言交流的补充。
  4 非语言沟通对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护理效果
  研究表明,非言语性沟通可弥补患者语言暂时受限而导致的交流困难和保证护理工作正常运转。非语言沟通能帮助病人减轻孤独、焦虑、抑郁、恐惧与无助感,稳定病人的生命体征,提高病人对人工气道的耐受性、疾病的应对能力、治疗依从性、病人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以及护士对病人需求信息的领会程度,明确病人需求缩短时间等。
  5 结论
  护理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关怀人的生命,护士将人文关怀实际运用到临床护理中,应对患者进行护理疏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积极询问患者需求。所以对于暂时言语障碍的气管切开术患者,非语言沟通有着重要的作用。非语言沟通操作简单,所需费用较少,效果较明显,对于气管切开术患者是比较好的干预措施。但非语言沟通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对于文盲半文盲的患者以及双目失明,或者身体残疾的患者,无法用肢体表达自己的所需,应考虑这些患者特殊情况,特殊干预。对这样的患者行适合他们的非语言沟通的干预措施。要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整个的护理过程,护患交流就十分重要,非语言沟通可以改善护患关系,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形成,降低纠纷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孙艳萍,孙海昌.如何解决气管切开患者语言功能丧失的沟通问题[J].包头医学,2016,40(03):181.
  [2]徐莉.非语言沟通在人工气道清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11):122-124.
  [3]邵莉芸.ICU气管切开患者非语言交流干预效果的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05):122-123.
  [4]董琴,郑小鹏,黄国雨.非语言沟通在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09):8-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78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