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向社会开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体育场馆资源是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硬件保障,缺乏体育锻炼场地已成为限制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是解决场馆短缺的重要举措。选取天津、上海、广州、武汉四座城市的40所学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其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管理模式、安全问题、物耗问题等4个方面进行调研,掌握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开放;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19)03-0070-04
Abstract: Stadium resources are the hardware guarantee for people to do physical exercises. The lack of sports venu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in China. Making full use of the resources of school sports venue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olve the problem. 40 schools in 4 cities including Tianjin, Shanghai, Guangzhou and Wuhan were selected, and the basic situation, management mode, safety problems and material consumption problems of the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literature materials and questionnaires so as to grasp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 words:school stadium; open to public; investiga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收稿日期:2019-04-20
基金项目:天津中医药大学课程建设项目(编号:2017KC-B03)。
作者简介:韩宝(1977- ),男,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管理。
通讯作者:单静怡(1980- ),女,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1 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逐渐增多,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刺激了大众健身需求。体育场馆资源是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物质保证,据统计,我国人均运动场地面积仅为1.03 m2,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悬殊。体育锻炼场地不足已成为限制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体育场地85万多个,而其中属于大、中、小学校的场地占总数的65.6%。因此,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提高学校现有体育场馆的使用率,显然是解决场馆短缺这一燃眉之急的重要举措。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天津、上海、广州、武汉4个城市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学校,每个城市随机抽取10所,共计40所。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搜集并查阅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对外开放的相关文献33篇,同时还查阅了国家相关文件、法规等,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为了解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对社会开放的现状,本文设计了《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向社会开放的现状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基本情况、管理模式、安全问题、物耗问题等4个方面。课题组于2018年9月至12月,向天津、上海、广州、武汉4个城市的体育场馆资源对外开放的试点学校发放问卷,每个城市调查10所学校。
調查问卷采用封闭式问题,同时就问卷效度访问了8位相关专家,结果显示,75%的专家认为有效,25%的专家认为非常有效,说明问卷效度较高。
山东体育科技 第41卷 总第180期 2019年第3期韩 宝,等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向社会开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本文采用重测法检验问卷信度,在第一次调查30天后,从问卷中随机抽取5道题目对10名调研对象进行重测,对两次调查的结果进行一致率比较,结果显示一致率较高,说明问卷信度较高,调查结果真实可信。
2.2.3 专家访谈法:为保证问卷设计、研究内容的合理性,课题组采用面谈的方式走访了10位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体育管理等方面专家,其中副教授3人,教授7人。
3 结果与分析
3.1 场馆开放的基本情况
3.1.1 场馆开放的类型
统计调查问卷结果发现,被调查的试点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基本都能向社会开放。目前向社会开放的学校体育场馆类型主要有: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台)、游泳馆(池)等。其中又以羽毛球场、篮球场、足球场居多。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场馆多集中在学校,另一方面这些项目普及率较高,参与人数众多,因此对场地设施的需求量也相对较大。 3.1.2 场馆开放的时间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首要作用是保障学校体育的教学、训练、竞赛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要以不影响学校体育工作和日常工作秩序为前提。因此,被调查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时间都受到教学工作时间安排的影响。
目前,试点学校的对外开放时间安排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对外开放而平时不开放,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双休日开放的比例达到100.0%,在节假日和寒暑假开放的比例也分别达到95.0%和87.5%;另一种是除在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外,利用教学工作间隙,在正常工作日的早晨、中午或晚上等时间段对外开放,但每个学校开放的时间段和时间长度都不尽相同。早上开放的学校主要是免费开放田径场,为附近居民进行晨练提供方便。
3.1.3 场馆开放的收费情况
两年的试点期后,政府停止对试点学校的经费扶持,而另一方面,由于场馆开放所带来的人员工资、器材设施损耗等都需要经费,因此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可以适当的收取一定的费用,来作为学校体育经费的补充。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目前大部分试点学校开放场馆收费,但没有对所有开放场馆收费的学校。一般是室内场馆全部收费,室外场地部分收费。在收费标准上,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学校所处位置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别,但基本较为接近。室内羽毛球场一般为25~30元/小时,室内乒乓球台一般为15元/小时,游泳馆一般为30元/小时;以上场馆如锻炼者购买月卡或年卡,可获得一定的优惠;室内篮球场全场的收费约为200元/小时,足球场的全场收费标准差别较大,但大多集中在600~1 000元/场。田径场对单个锻炼者一般不收费,而对于租用场地举行活动的集体,费用则由租用方和学校协商决定。
通过访谈得知,上述体育场馆的收费标准基本能够被大部分锻炼者接受。但分析问卷结果显示,只有少数学校对本校学生锻炼收费有一定程度的优惠,大多数学校没有对老年人、残疾人及学生等弱势群体提供优惠。
3.2 管理模式
目前,向社会开放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经营模式主要有4种:自我经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经营、学校与社区联合经营、学校与社会力量联合经营。被调查的学校中自我经营管理的最多,占被调查学校的42.5%,但不同城市的学校管理模式又各具特色。
上海市部分学校在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采取了由社区管理学校开放的体育场馆设施的办法,明确提出学校所属社区是学校体育场馆馆设施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这样社区就成为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设施管理的主体,负责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管理人员的配备等。社区通过政府从学校购买服务,然后在管辖范围内发放居民健身卡,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时间安排,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充分发挥社区在居民管理方面的优势,同时又为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的场馆设施条件。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只提供体育场馆设施的支持并对开放工作进行监督,这样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风险转移,大大减轻了学校在经费、安全、人员等方面的负担。
综上所述,上海市的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表现出政府主导、社区主管、学校支持、社会联动等特点,由于场馆的管理主体给了社区街道,学校没有负担,而周边街道社区的居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反过来,社区又给学校投入资金,整个形成一个比较良性的发展态势。
广州市区的试点学校在开放过程中,遇到了体育场馆设施维护经费和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广州市区的试点学校采取了联合社会力量以承包、合作的方式参与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营管理模式,由专业的公司对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进行经营和管理。例如,广州龙兴业广告有限公司承包了越秀区朝天路小学的体育场馆设施,由公司来承担管理、维护、人员工资、意外伤害保险等方面所需的资金,同时不影响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因此,广州市试点学校对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模式符合市场运作规律,而且从长远的角度看,是一个长效发展机制,能够让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持续发展下去。
武汉市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政府的职能。把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作为政府为市民所做的十件实事之一,由一名副市长和副秘书长分管学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工作,把市教育局、体育局、财政局、民政局、公安局各部门组织起来,市财政局还拿出100万元资金对开放学校进行补贴。仅仅依靠学校或其他单一职能部门来负责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工作是不现实的,武汉市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组织调动各个职能部门,为学校提供经费、安全、管理等全面的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天津市的试点学校中,有80%的学校采用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管理模式。首先,天津市体育局与民政局对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行调研,制定一套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示范文本,为下一步申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作奠定基础。其次,制定《天津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办法、评估办法和评估细则》,对第二年俱乐部配套资金不统一拨付,以奖代补。最后,每年对俱乐部进行检查评估,根据评估的实际情况制定奖励标准。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俱乐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有的俱乐部纯利润达到每年近300万元,大部分俱乐部的纯利润在每年120万元,较少的也达20至30万元,这为缓解学校体育经费紧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经过五六年的发展,试点学校形成了自我管理、学校联合社区管理、学校联合社会力量管理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等4种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为其他學校体育场馆资源对外开放的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3.3 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进入学校锻炼的校外人员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是学校内部师生的人身安全。不论是哪一方面出现问题,学校都将面临纠纷、诉讼甚至是天价的索赔,对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严重的影响。体育运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篮球、足球等一些身体对抗非常激烈的项目,发生意外、造成人身伤害的可能性较高。同时,锻炼者有可能因为争抢场地而发生冲突,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必须完善学校向社会开放的安全保障机制。 目前,中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和太平洋保险有限公司等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供了专项责任险,每人每次最高赔偿金额20万元,每个学校每年最高赔偿金额达到100万元,而投保金额仅为每年2 000元。其优势是按照学校在意外事故中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来提供赔偿,而且既可以按照诉讼或仲裁的结果,也可以在保险公司同意的情况下按照学校与当事人的协商结果赔偿,因此,这套方案为意外风险事故的发生做好充分的经济应对准备,运用合理的手段和成本转嫁了高额责任赔偿风险。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学校都分别由社区、承包公司或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购买了保险,大大降低了开放学校的安全责任风险,很大程度上为开放学校解决了后顾之忧。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后,社会人员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影響,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广州第三中学等部分学校采用学校功能分区的方法应对上述问题,使体育场馆设施与教学区分离开来,外来锻炼者不需要经过教学和生活区域就可以直接进入场馆,大大降低了学校的管理难度和对学校教学、生活秩序的影响。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进行适当的改造,使体育场馆设施与教学、生活区分离。
3.4 物耗问题
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后,由于使用频率的增加,势必会增加体育场馆设施的损耗程度,因此物耗问题也是阻碍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重要因素。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造成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损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种:
一是锻炼者道德修养的缺失。一部分锻炼者在锻炼过程中,对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不加爱护,乱扔乱砸,穿着皮鞋、高跟鞋进入场地,乱扔烟头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行为都会对体育场馆设施造成损坏,影响体育场地设施的正常使用。对于这些现象,一方面要加强公共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应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约束锻炼者的行为,对于造成体育场馆设施损坏的,应照价赔偿。
二是体育场馆设施的自然损耗。体育场馆设施都有自然的使用寿命,例如耗资百万的塑胶田径场的使用寿命约十年左右,而由于开放后使用频率明显提高,必然会导致使用周期的缩短,简单计算可以看出,仅仅是田径场的自然损耗成本每年就超过十万元,这是学校难以承受的。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划拨部分资金给开放学校,补偿由于开放所带来的额外损耗。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安全、管理、物耗仍然是限制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向社会开放的主要因素,但试点学校在开放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安全、管理、物耗等方面的影响。
4.1.2 被调查学校的开放程度较高,开放的时间也较长,较好地满足了居民体育锻炼的场地需求;收费场馆的收费标准能够被大多数锻炼者接受,但对于弱势群体的优惠较少。
4.1.3 被调查学校基本形成了自我管理、学校联合社区管理、学校联合社会力量管理和依托青少年俱乐部管理4种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
4.1.4 专项责任险的引入,大大降低了开放学校的安全责任风险,很大程度上为开放学校解决了后顾之忧;学校功能分区明显降低了学校的管理难度和由于开放对学校教学、生活秩序的影响。
4.1.5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损耗主要由锻炼者公德缺失、人为造成损耗和自然损耗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
4.2 建议
4.2.1 推广试点学校的成功经验,促使更多的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设施,为群众体育锻炼提供更多的场地设施。
4.2.2 引导其他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借鉴试点学校的管理模式,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4.2.3 在更大范围内普及人身意外伤害专项责任险,降低学校安全责任风险,对有条件的学校进行适当改造,使教学、生活区与体育场馆设施分离,降低由于开放而对学校教学、生活秩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勇,刘鸣鸣,石岩. 我国学校体育场馆服务于社会的长效机制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1):22-25.
[2]吴碧红,施文忠,戴伟民,唐吓建.“海西”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发展对策研究———以福建地区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8):88-90.
[3]王德喜,杨磊,张凤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开放学校体育场馆的困惑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0):82-84.
[4]张宏,葛庆英,等.广东省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的实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7):21-25.
[5]黄群玲.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困境及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28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