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口译译员角色与转换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联络口译指的是联络口译译员同时用两种语言为讲不同语言的两者进行轮回翻译并帮助双方交流,因此在口译实践过程中,联络口译译员需要承担多重角色进行各方之间的互动,这具有相当的难度。本文通过分析联络口译译员的各种角色以及译员角色的研究及其发展探讨了联络口译译员角色转换的策略。
【关键词】 联络口译员 ;角色 ;转换策略
A study on the role and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of Liaison interpreters
Ma Wenhui
[Abstract] contact interpretation refers to the simultaneous reincarnation of the two languages and the assistanc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ation practice, It is difficult to contact interpreters with multiple roles to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various roles of contact interpreters and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ir role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strategie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oles of contact interpreters.
[Keywords] contact interpreter; role; conversion strategy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口译在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联络口译在实践交流过程中需要扮演众多角色,正如美国研究者指出的,“从广泛的历史角度上讲,译员经常作为全能的中间人出现,除了翻译之外,他们还承担许多繁杂多样的任务”。同一译员进行两个语言方向的口译即为联络口译,口译活动包括会议口译和联络口译等多种类型,但在所有类型的口译活动中,联络口译的难度不亚于其他,而且联络口译译员能否准确把握其口译角色对口译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联络口译员角色的意义
联络口译译员角色转换对口译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能帮助人们认识到口译能力不是口译培训的唯一目的,除了口译能力外译员的角色转换也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译员角色转换有利于口译教师对译员能力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根据译员的各个组成部分设置课程,并为此选择适用的教材和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便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为口译市场的需要提供合格的人才。人类历史上的口译远早于笔译,但由于笔译可以永久保存因而占据了翻译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翻译教学中,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口译教学更像是外语教学或口语教学,完全失去了译员角色转换培养的内容,口译教师往往忽略了译员的主体性地位,导致真正的口译技能难以提升,译员的能力除了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还应包括角色转换时的随机应变能力、职业服务意识、职业道德意识以及良好的身心健康。在联络口译的实践活动过程中,译员需要承担除口译之外的多重角色,同时,联络口译员能否准确把握各个角色的定位对口译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对口译译员的能力培训时,译员角色转换属于重要培训内容。
2 译员角色的研究及其发展
在口译出现的初级阶段,口译仅仅被认为是用来联络两个语言不通的人的信息传递者,以实现两者的沟通。直到20世纪,口译逐渐变成一种专门的职业,这才出现了各方面具体的关于译员角色转换的探究,自那之后,译员的角色也就成为了译员职业道德和从业标准的重要部分。译员这个职业也不再是仅仅的中介作用,而是用语言和神态语气等再现说话者的意思、传达说话者的感受。联络口译的适用场景很多,几乎生活中每一个场景都可以用得到,例如醫疗口译、法庭口译、陪同口译以及商务谈判中的口译等等。
作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职业活动,口译具有多元化的独特的特点,译员思维活动可以概括为知、析、记、译四个部分。第一,“知”指的是感知对方发出的语言信号并接收该信号;第二,“析”,也就是对收到的语言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弄清楚说话者的意思以及语言中所包含的信息内容;第三,“记”,联络口译员需要具有较好的短期记忆能力,并学会选择需要记忆的关键内容,例如,译员在进行口译时需要忘记接受语言的形式而应当记住该语言信息所表达的含义;第四步,“译”即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所接受到的语言信息所包含的内容,要确保内容的准确性。从口译活动的全过程来看,口译交际具有比实际交际更为复杂和动态化的特点,译员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几项交际任务,这对译员的获取信息的能力、现场沟通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德国翻译的功能学派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对于口译而言,译员的直接任务是向交际双方提供信息、说明情况并试图说服对方,顺利完成交际双方的交际目的。口译的难度绝大部分是由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造成的,跨文化交流会造成译员的理解困难或者交流受阻,口译译员要在短时间内准确表达出说话者的意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全国各地的口译员的经验来看,目前口译存在三种模式,即达妮卡模式、图式翻译模式和文化互动模式,其中,文化互动模式是使用最多也是最经典的口译模式之一,语言是思想的表达方式,而文化是社会体现的整体认同感,口译是通过语言来领会想要表达的意思进而传达这种意思而不是理解语言本身,在话语所表达的意义与这种意义形成的语言由于社会文化的不同存在着根本的差别,但是口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两者思想的交流,任何一种文化都有一定的共性,同时也有其独特的特性,从文化互动的方向来研究口译有很大的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推进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交流往来变得日益频繁,因此联络口译员工作职位人才需求量大,这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简言之,口译发展前景广阔,我国口译研究者应付出更多的努力,为满足我国社会需求培养更多的联络口译人才。 3 联络口译译员角色转换策略
鉴于口译高质量、高标准的职业需求,口译译员在临场口译中必须努力做到文字严谨、语言流畅、语言地道、尽可能地采用行话。一定要避免出现语意混乱、指代不明等现象,尤其是在科技英语口译中,一定要采用专业词汇,否则就体现不出其中的科技特色了,在口译实践过程中,口译译员还需要把握好交际双方的角色地位,身临其境的再现对话过程,以下是帮助提高联络口译译员角色转换的重要策略。
3.1 苦练双语
在传统口译中,大家普遍认为要对语言来源进行客观的传递,首先就必须苦练双语,对语言的基本功进行高强度训练,这种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口译译员在进行口译实践时最重要的就是再现说话双方的语言表达的意思,首先就要求口译译员能够完全听懂并理解交际双方地道的语言,其次要求译员能够利用行话再述其内涵,因此,口译员在听、记、说方面要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完成语言的“前理解”,著名文学家海德格尔曾经提到,理解有它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也就是所谓的理解前结构或前理解,这是客观主体在理解信息前已有的认知体验,当然,还有人将其称之为“偏见”或主观,总之,前理解是理解的重要条件之一,尤其是对于口译而言,信息发出者与接受者两者文化差异太大,口译员所处的境界是个体化与局域化的,因此,在从事联络口译工作之前,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对至少两国文化的深入学习和理解与体验,不断提高前理解能力,只有这样,口译员才能实现口译工作的适应。
3.2 置身于“处境”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的,处境不同同一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可能不同,在处境之外,一个人永远无法感同身受,除非你完全进入处境,就像事情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由于语境不同,一句话的意思也可能不同,塞莱斯科维奇认为口译必须努力寻找处于特定时间和特定语境下某个所指含义的适当措辞。处境不仅会影响语言的表达,也会影响信息接收者的理解,在口译这种双语交际活动中,口译员为了准确理解并表达信息内容,同时也要将语言与文化认知相结合。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在美国双方见面时男方夸赞女方漂亮是一种礼貌的行为,但在中国这样的语言就会显得男方很轻薄,使谈话氛围瞬间僵化,这时,口译者要认识到这是由文化的差异造成的,他需要根据语境做出更为恰当的翻译,使交际双方交流愉快。换言之,口译员在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信息交流场中为了使口译更加流畅通达,口译者可以将自己置身于“处境”之中,将自己的角色在交际双方角色之间进行转换,口译员甚至可以设想自己就是交际双方,这样一来,译员的角色转换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口译过程也会更加简单和顺利。
3.3 界域融合
处境是人理解范围的界限,也决定了人的理解能力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在联络口译中被称为“界域”。“界域”指的不是固定的区域,而是一个动态的理解范围,它可以随理解的移动而发生变化。“界域”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现在的界域与过去的界域有重合相交部分,也有着不同之处,现在的界域正在向未来界域发展,并且不断地向前延伸,在口译过程中,译员也要结合各国的文化背景并根据交际环境背景对双方的语言进行理解、判断并记忆,然后他们才能迅速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他们记住的意思。界域不仅具有流动性,还具有开放性和融合性,界域融合是界域相互抵触和相互交互的过程,这也就体现了口译界中争论不休的“直译”与“意译”的选择,口译员一方面应该尽量靠近信息发出者的初始界域,可以最接近原始语言,另一方面,译员又要发挥其在双方交际中的主体性地位,用其他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理解,尽量复原原话的含义。然而,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口译误读的概率,因为口译者的理解会因为对各国文化认同感的不同或文化认知能力不足造成主观偏见,在阐述时很容易造成意思的偏移。
反观传统联络口译研究,不难发现传统口译局限于对原话语客体的静态单向研究,忽略了其他诸多因素,尤其是不利于口译员的创造性发挥,口译不仅仅是一门传达信息的职业,更是一门再现和再创造的艺术,它有着自己的方法,因此在口译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前理解苦练双语、深入语境和界域融合的三种方法来完成联络口译员的角色适应,充分利用口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培养口译员的创造性思维。
4 结语
综上所述,联络口译是实际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口译类型,联络口譯具有场景丰富、内容多样、角色转换突变等特点,因此联络口译译员需要较好的临场应变能力,对口译员的综合素质也有较高的要求,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和专门的训练使联络口译员的角色转换更加轻松自如。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可以从苦练双语、置身于处境、界域融合三方面来适应角色转换,从而顺利完成口译活动。
参考文献:
[1] 常文彩. 论联络口译译员的主体性[J].仰恩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
[2] 韩炜.口译模式研究及译员能力培养[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27(1).
[3] 邹德艳,刘风光. 论联络口译中译员的角色[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6,7.
[4] 郑意长.口译过程中译员角色的“此在”性及角色适应[J].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80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