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跆拳道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体育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品格。因此,当前的大学教学中,需将跆拳道方法内容以情境教学形式进行开展,凸显出必要的空间氛围和空间意境,这对于塑造学生的身形有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分析了跆拳道的内涵特征,结合情境教学的导向形式,拓展对应的情境教学应用策略。
  关键词:跆拳道  大学  情境教学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b)-0080-02
  跆拳道教学所培育的是基于学生个人价值观、身体协调能力以及灵敏度的一项体育运动模式。因此,重视将情境教学模式融入至大学生跆拳道技法的教学中并予以创新,不仅能提高跆拳道教学的有效性,还能让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提高个人的思维辨析能力,这对于实践创新化的体育教学有积极的作用。
  1  情境教学模式基本概述
  情境教学模式是借助有效的教学场景,以特色化的氛围模式将主体的教学内容予以融入,从而帮助学生更快地对跆拳道的技法、动作要求进行整合理解。在此过程中,该教学模式重视的是引入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该情境中进行体验,进而充分起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该教学模式也提倡利用不同的方法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阐述,并借助游戏、音乐、视频等模型进行事件描绘,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对核心教学内容的认知[1]。
  2  基于大学跆拳道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导向形式分析
  2.1 发展形式因素
  情境教学的导向意义就是通过客观、非客观的发展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在此过程中,需重视对学生客观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就是充分联动课内外课堂的建设形势,帮助学生能够更快速的适应于当今社会的发展。由此,该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结合跆拳道的客观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探索、学习的基本能力。
  2.2 教学形式因素
  情境教学更多的事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不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如该形式的教学中则强调了对学生个人学习动机、潜能的培养,通过借助“人性化”的背景模式,充分了解了学生的个人意愿。同时,该教学模式也需要教师掌握随机应变的能力,有效处理跆拳道教学中可能发生的任何问题,根据这一类问题制定对应的整改方针,从而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联想,进而实现思维自由驰骋的目的[2]。
  2.3 体验感知因素
  该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充分深入体验到跆拳道本身的乐趣,改善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劣势,不仅能够调节了课堂氛围,还为主体课堂增加了诸多轻松的、愉快的教学内容。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认知体验中不断完善自我,明确自身的学习规划和学习目标,进而充分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动向的理解。具体来说,学生需要在问题探索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个人思维导向,主动的判断事件的正确性,结合新时期的判断内容逐步提升自主判断、自主思考的能力,而这一系列的跆拳道教学,也不会对学生个人造成更多的精神负担。
  2.4 激励价值因素
  情境教学还需要加注合作、探索等实际教学策略和个性语言进行引导。教师能够借助该形式达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并在过程中逐渐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同时,该方法强调了“尊重”的教学原则,学生们能够在该形式中不断的认知自己、了解自己,进而掌握住导向化的主体地位。另外,学生务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思考和评价的中心价值,让学生建立起“创新”的核心地位。通过不断接受新时期的教学内容,如跆拳道的历史、服装规则、比赛形式(包括于ITF和WTF两种)、腿法、呼吸、动作等内容,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养成自我激励、自我鼓励的好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积极的作用[3]。
  3  基于情境教学模式于大学跆拳道教学中的实践策略分析
  3.1 课程内容设置
  第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因素,制定不同的课程内容形式,对学生展开不同方向的运动教学模式。如对于上肢力量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高校学生展示如何在运动中增强二头肌和三角肌的肌肉力量的方法。在这一内容的制定中,则可要求学生观看俯卧撑、杠铃屈臂以及卧推杠铃的方法,制定有效的训练周期要求学生进行周期训练。如卧推杠铃的训练中,则需要求学生根据视频的内容进行模仿,同时需要引导学生将双臂垂直并自由下落,且方向与肩膀同宽;此时,需将双手正向放置于杠铃上,且杠铃的初始位置位于胸前(不能与胸部接触),双手使出同一方向的推力,且推拉过程人体需保持紧绷的状态,从而进行最大承载力的推力的72%进行训练。该动作的运动周期为每阶段180s,每组动作需循环操作4次左右。
  第二,跆拳道精神的阐述中,需引导学生根据跆拳道的发展历史进行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感受跆拳道本身的精神价值进行阐述,从而不断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教师需讲述这项体育运动的“礼、义、廉、耻”,结合中国人民的自强不息精神精神进行串讲,让学生结合中国文化了解跆拳道运动中需要掌握的内容;其次,教师需对比散打、武术、空手道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体谅他人、理解他人的必要性;而對于该体育项目的文化需要以尊重他人为核心,拓展礼义廉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让学生认知到跆拳道所崇尚正义感的内容。最后,对于教师需以培养、造就学生的个人意志力为核心。如向学生讲述跆拳道比赛前后的敬礼礼仪,要求学生面向对方并做好站立的趋势,此时需要求学生身体前倾约17.5°左右且需向对方躯向45°左右并敬礼[4]。对于敬礼的顺序,也需进行严格要求,即“本人国家国旗→运动馆馆长→个人教练/老师”的形式进行实际演练。以上操作均需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实战演练,从而不断激发起学生对跆拳道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在实际技法的训练和实践中,教师也应设置不易过难的课程模式,可以把握由浅入深的形式进行讲述,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好及时的调整,从而深刻认知到跆拳道的本质意义。如对于气势方面技法的讲述中,教师则需引导学生注重不同形式的呼吸法则,借助或洪亮、或震慑的声音表达出对此训练的尊重。其具体要求则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规范性演示进行自主训练,要求学生在发生过程中停止呼吸,不仅减少了空气对人体肾脏的压力,还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专注度。据相关研究所述,通过有效的发生练习不仅能调解身体的机能,缓解学生对训练抑或是赛场上的压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肌肉紧实度和收缩度(通常在41%左右),从而更大的获取了相应的动作威力。
  第四,教师还需不断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包括于学生本人是否能够接受当前的教学形式,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弊端,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若学生产生畏惧、恐慌等心理,教师则需针对学生这方面的心理的产生原因进行讲述,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若学生在平时训练中与他人产生了冲突且大声辱骂,教师应予以批评教育,让学生认知自己的错误并减小恶习的出现几率,进而养成礼义廉耻的基本道德修养。总的来说,课程的设置就是需要以精神教育为主,借助适量的技法教学,从而提升学生本人的谦逊心理,也能间接的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水平。
  3.2 教学方法的选取
  对于情境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需借助合理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探索,选择新时期的科学技术设备进行中心串讲,如VR(虚拟现实技术)、抖音小视频的形式讲述技法的要求特征,以新颖的模式讲述动作要领,从而不断开拓学生的眼界。同时,教师可以选取带有游戏性质的热身运动,让学生在游戏竞争的过程中树立主动探索、主动创新的思想素养。特别需要注意将游戏与新时期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制定不同的小组进行游戏探索和游戏实践,让学生以合作的模式进行游戏训练。最后,教师在该模式的教学中仅起到一个辅助性的作用,讲述学生在游戏探索中的问题,借助目标性的过程管理,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标,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身体机能。特别需要对制定由浅入深的情境模式,让学生在不同的空间氛围中进行探索学习和情境学习。学生们通过小组探索式的学习,不仅认知了跆拳道本身的拳法技巧、腿法技巧,还能让不爱说话、不善于与他人交流的学生积极地与他人进行辨析,以达到尊重学生个体的目标。在不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探索中,学生们建立了良好的社交关系,并能够在生活中、方向上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从而在核心思想中将这项体育活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进而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3.3 组合对抗训练的探索
  教师需拓展有效的组合训练模式,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两两分组。通过有效的分组对抗,提高学生的抗击打能力。如针对于初级的跆拳道教学中,则需展示对抗技巧,引导学生观看相应的视频内容,并针对自己的身体素质制定一个方向性的学习计划。学生们通过视频学习,并以推踢为训练目标。比试中需要求出腿一方将右脚蹬地,借助蹬地的作用力将身体的重心向前,与此同时需以髋关节为轴心,并借助右脚脚底进行蹬腿操作,从而确立对应的受力点在脚掌部位。同时,前推完毕后续沿着推进的路线进行返回,并将右脚放置于左脚前方,从而形成一套的练习方案。待此位同学训练完毕后需要求另一位学生进行模仿训练,并要求训练完毕的学生予以线条感应的指导,通过对位的训练,学生们不断掌握了组合对抗的技巧,从而加深了对跆拳道的理解。最后,教师还需要对每组学生的动作要领、训练情况进行评价,给予每位学生相应的鼓励,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技法的掌握,也能烘托出良好教学氛围的目标意义。
  4  结语
  综上所述,将情境式教学与大学跆拳道相互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整合探索,从而提高了学生对跆拳道的理解。同时,教学过程中还务必尊重学生的心理导向,以确保学生能够适应于整体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吴庆楠.跆拳道教学对大学生独立创新人格培养的作用分析[J].科技經济导刊,2017(21):207.
  [2] 孙振成.大学体育跆拳道教学现状及其对策[J].文存阅刊,2017(18):175-176.
  [3] 胡媛媛.提高高校跆拳道教学质量的思考[J].运动,2018(2):103-104.
  [4] 王晟.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跆拳道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7):123-1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59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