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戏的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幼儿阶段是自控意识形成和培养的关键阶段,游戏活动作为幼儿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对于挖掘和培育少儿自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剖析了影响幼儿自控能的因素,从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等方面阐述了游戏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策略,皆探索促进幼儿自控能力的教育方式,为推动幼儿教育发展提供积极借鉴。
【关键词】游戏 幼儿教学 自控能力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3-0008-02
1.游戏对于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重要意义
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对幼儿心理和行为能力的掌握,通过幼儿自觉选择,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控制自己的欲望,调节自己的行为,实现既定目标的一种能力。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后天的学习、生活以及个人品格的形成发展。因此,加强幼儿自控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儿童心理学家Maccoby认为:“年幼儿童是冲动的,缺少对行为控制的能力”,相关研究表明,幼兒阶段脑神经发育成熟,是自控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但是儿童的自控能力不是天生的,他的发展与后天的发展息息相关。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任何形式的心理活动,最初的模型是在游戏中产生的。而实践表明利用游戏策略能有效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认为一切道德、价值观念都是从游戏中得来。[1]大量研究表明游戏构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儿童通过游戏生长、学习。所以说让儿童在规定的时间内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能显著提升智力和学习水平,促进脑部发育和身心健康,虽然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儿童的身心成长,但并不是幼儿在游戏中可以随性所欲,老师要从游戏选择、玩具设计、游戏环境制造、游戏规则等方面加以限制,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通过自我调节和监督来培养自控能力。
2.影响幼儿自控能力的因素
2.1先天条件
一方面,幼儿的自控能力受到早产等因素的影响,假如孕妇由于早产发生剖腹产手术,会影响孩子的前庭平衡失调,造成在行走的过程中,遇见障碍物无法有意识的躲避。另一方面,假如幼儿在爬行阶段不能自主的控制自己的身体,会出现写字速度变慢的情况,有的甚至会出现空间感知障碍,对于大人的言语指示等无动于衷。此外,由于每个幼儿在出生时都会存在性格特点的差异,有些表现得较为好动,有些喜静,有些急躁,有些平静。一般情况下,表现得性格较为急躁的幼儿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较弱,一旦自己的目的没有达到就会大哭大闹,所以性格暴躁的幼儿自控能力比较差。
2.2后天培养
影响幼儿自控能力的后天因素主要有环境和教育。良好、规则的环境氛围会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孩子的自律意识,相反杂乱秩序差的环境会使幼儿产生放纵感、导致自控能力比较差,比如幼儿园环境中成长的幼儿,老师会约束孩子们积极遵守课堂纪律,努力为培养幼儿自控能力创造良好环境。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尽量避免让幼儿观看暴力、打斗的动画片,多参加郊游和集体活动,创造和睦、健康、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从而促进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育方式是家长和孩子交流的主导力量,良好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影响巨大。有的家长采取平等、民主的沟通、引导方式,通过积极示范,以理服人来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而有些家长性格暴躁,或与孩子相处时间较少,对孩子表现得较为冷漠,缺少关爱,致使孩子自控力缺乏,变得自负、急躁、逃避。因此,对于家长来说要秉行科学的教育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孩子,有效增强孩子的自控能力。
3.基于游戏的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策略
3.1树立规则意识,提升自制能力
自控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激发自己去做积极的、准确的事情;另一方面,通过自控来抑制哪些不正确的思想动机。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够成熟,自控力较差,很难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易冲动,往往会因为一本书、一个水果、一个玩具大哭大闹,相互争夺,甚至动手打闹。还有一些幼儿在上课中随意说话、随意走动,排队随意跑出。这些都属于自控能力查的表现。维果斯基指出儿童通过游戏,遵守游戏规则可以抑制自己的冲动要求,对于游戏规则的遵守并非来自外部的指令,而是行为内部驱动所致。这表明通过有效利用游戏规则,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很好的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比如在“猫捉老鼠”的游戏中,游戏规则为让幼儿一边唱歌一边从老鼠洞钻过,直到念道“腊月初一”才能进行猫捉老鼠,但是往往幼儿自控能力较差,急于完成游戏内容,这就要求老师在游戏过程中加以引导,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内心树立规则意识,将行为准则内化于自我意识,从而提升自控能力。
3.2培养坚持性,磨炼意志品质
坚持性是在困境中,为了持续达到目的,而表现出的持续的一种行为倾向。[2]加强幼儿坚持性的培养有助于磨炼意志品质,解决做事半途而废,缺乏目的性和持续性的缺点。著名的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认为一个完全专注于游戏,直至游戏全部完成的幼儿必然是一个人格完整的人。通过游戏角色扮演,让幼儿在游戏的规定下不断克服困难,其坚持性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增强。幼儿依据游戏内容选择角色扮演的材料道具,依据游戏规则完成游戏内容,并长时间的进行坚持,直至游戏顺利完成。假如部分幼儿中途半途而废,游戏终止,老师要积极提醒,约束他们完成游戏内容。比如在“娃娃家”的游戏中,有些幼儿玩了几分钟就终止了,此时老师要积极引导可以假扮送信的邮递员,提醒幼儿加强角色意识,使得妈妈应该多照顾宝宝,提升他们的坚持性。此外在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难易程度,通过调节游戏内容,提供游戏材料锻炼幼儿解决困难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奖励政策来跳动幼儿游戏兴趣,促使他们更好坚持,完成游戏内容,提升意志品质。
3.3培养自觉性,完善行为规范
自觉性是幼儿通过规则约束,主动的给自己提出任务和目标的品质。自觉性的培养对于一个人的学习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幼儿智力发育成长影响巨大。幼儿对于语言和理解的感知能力弱,对自己的心动目的不明确,易受到周围事情的干扰。假如积极引导,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自觉性,就会为以后的生活奠定良好基础。比如在“小猫钓鱼”的游戏中,要求幼儿在规定时间内用鱼竿来钓鱼,禁止用手去抓鱼,并且也不能钓别人的鱼。这就要求幼儿要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游戏规则的框架下完成游戏内容。此外,也可以通过音乐游戏,将音乐和自控能力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旋律,增强游戏真实性,提升主动参与氛围,培养幼儿自律,增强行为规范,培养自觉性。
总之,游戏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深受幼儿的喜爱,将游戏和幼儿自控能力相结合,合理制定规则,通过游戏内容来刻意培养幼儿的坚持、自觉、自控等良好品质,对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提升作用。因此,要积极利用蕴含自控能力培养的规则游戏,创造科学、舒适、温馨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增强自控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邵蕾.幼儿对班级规则的认同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
[2]祁岩.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J].学前教育研究,2013(11):69-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3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