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认证背景下材料物理专业的课程持续改进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持续改进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大核心理念之一。文章以材料物理专业为例,在相关反馈结果的基础上,从理论课程教学、实验课程教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这三个主要方向阐述了持续改进的相关措施。相关的课程改革促进了课程教学的优化,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工程认证;持续改进;课程教学
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助于促进我国高校工科教育不断规范化和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1]。持续改进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大核心理念之一[2],持续改进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的能力,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和智力支撑[3]。本文将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材料物理专业为例,阐述课程教学实践中持续改进的一些举措和效果。
一、理论课程教学持续改进
专家听课、学生网上评教以及召开座谈会,都可以将评教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并督促任课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理论课程体系方面,入学后一些学生缺乏对专业的了解、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对自己的未来规划不足,主动申请转专业。因此,学校给大一学生增加了新生研讨课,由学科教授向新生开展16学时的专业领域及前沿发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历史和趋势,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同时针对本专业的定位和学生的培养方向,增添了“功能材料”“功能陶瓷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等专业性课程,增强学生对相关功能材料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具备解决关于功能材料复杂工作问题的基本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在功能材料领域的就业机会。在课程教学方面,以“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为例,学生和督导认为课堂与学生的互动偏少三元相图讲解过深,该课程的教学大纲与专业概论课程存在少部分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为此,授课老师增加了课堂讨论学时,主要体现在相图和位错部分,增加了课后思考题的作业量和分值比重;绪論内容有部分与专业概论重复,已经进行了调整和精炼;对三元相图部分进行调整,减少了立体相图学时,增加了投影图和截面图学时;减少了陶瓷相晶体结构学时,将氧化铝结构改为课后思考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课程内容理论深度较高,建议改进内容讲述方法。针对课程内容多为基础理论的特点,教师在每讲解内容前都举一些例子,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针对课程内容较难、学时少的特点,可以在讲解时不把所有内容都展开,每章围绕一条主线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对其有一个较系统的理解,并不要求课程内容展开较多。
二、实验实践教学持续改进
2013年的往届毕业生座谈、2014年的应届毕业生座谈和调查问卷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均反映出本专业的实践课程有利于锻炼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未来的工作发展。部分在校学生也认为,本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系统扎实,但实践能力欠缺,在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存在脱节现象。为此采取的措施和改进的效果如下。
1.加大实习经费投入和共建实践教育基地
2013年以前由于受到实习经费限制,实习时间缩短,实习单位尤其是拥有现代化先进技术的企业不足,严重影响了实习效果。因此,学校加大了实习经费的投入,对认识实习和工作实习进行了规范化管理,要求学院统一安排,教师带队进入企业,让学生真正体验材料领域企业的真实环境及工作方法。考虑安全性、管理方面等因素,企业往往不大愿意接待高校实习,即使勉强接待实习,也不让学生动手,甚至能站在安全隔离带外远望,使实习尤其是生产实习变为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学生反馈的意见较大。因此,院领导十分重视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环节的质量监控,领导带头走访实习基地,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建立牢固的互利互惠的长期合作关系并开展挂牌工作。例如,学院与中电熊猫等企业进行合作,建立教育实践基地,使本专业的生产实习能达到短期定岗实习、跟班实习和系统训练于一体,提高实习单位的数量和规模,持续地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2.优化实验课程内容和实验性质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6版本科培养方案和实验课程大纲在不断更新和修订,增加了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内容,减少了验证性实验,以加强对工程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以“材料制备与合成实验”为例,此实验课集金属、无机非金属及复合材料等材料加工、成型、检测为一体,同时对内容进行优化,剔除一些不必要的、陈旧的实验内容,充实新的、复杂性的实验,共32学时。为了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相关专业理论选修课又设立了相对应的专业实践课程,使学生感受实践内容与社会先进技术的紧密结合,进一步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不断更新和购买实验设备
学生在座谈会上表明,学院部分实验设备老化,如某些硬度计是20世纪70年代生产,严重老化,实验台套数不足,如果复合材料实验时学生较多,学生动手实验机会少。因此,学校每两年就利用申请的修购专项经费对实验设备进行更新和购买。
三、毕业论文教学持续改进
学校和学院十分重视毕业设计环节的质量监控,院领导、专业负责人、督导专家对本科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题目严格把关,从教师选题、学生开题、中期检查、论文评阅到毕业答辩进行全程监控,如毕业设计选题要求来自工程实践和教师科研。学校还组织教学专家抽查毕业设计(论文),并将抽查结果反馈给相应的指导教师,以此督促教师认真履行指导和把关职责。为进一步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建设良好学风,培养恪守学术道德的创新人才,不断提高学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必须全部参加学术不端检测;实施二次答辩制度,答辩成绩排名在本专业后5%者,必须修改毕业设计(论文)并在2周后重新答辩,如果仍然不及格,当年不予毕业,2015年度共有4人进入二次答辩,且全部通过。2016年学校在2016届毕业设计抽查中,发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较高,故确定2016年本专业参加二次答辩人数为成绩排名后3%者,共有3名学生进入二次答辩,且在1周后均通过答辩。
持续改进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大核心理念之一,持续改进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的能力。学院通过各方面的反馈结果,积极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制度,创造各种条件,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得提升提供了多种渠道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谢越,韩传红,段立珍.国内外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差异比较[J].大学教育,2016(12):33-34.
[2]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5(23):33-35.
[3]杨统一,刘延鹏,陈芳艳,等.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环境工程培养方案的特色化构建——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J].高师理科学刊,2018(10).
作者简介:江凡(1988—),男,安徽东至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金属涂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0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