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业4.0”时代:德国职业教育新动向及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德国“工业4.0”导致了德国就业结构、劳动力市场需求出现新变化,德国职业教育面临新的形势,从而催生了“职业教育4.0”的到来。“职业教育4.0”呈现出培训理念、培训目标、培训模式等一系列职业教育培训要求的新变化、新趋向。研究德国职业教育变化发展的新动向,对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与经济结构转型,落实十九大提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业4.0;职业教育;新动向;德国
  作者简介:魏超,女,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德文化教育比较。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9)09-0075-04
  在世界信息科技革命快速发展和新一轮产业变革悄然兴起的背景下,为进一步保持和发挥制造业优势与全球竞争力,德国联邦政府推出了“工业4.0”概念,并把“工业4.0”确立为国家战略。“工业4.0”国家战略对德国长期实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更好回应时代呼唤,德国职业教育也相应出现了一些新动向。追踪德国职业教育变革新动向并借鉴其新经验,能够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
  一、“工业4.0”时代德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新要求
  德国“工业4.0”也称工业四代(Industry 4.0),就其基本内涵来讲,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等信息数据化和智能化,从而实现快速、有效、个性化的产品供应。“工业4.0”国家战略推进使得德国劳动力市场出现新变化、新需求,对德国曾引以为豪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一)“工业4.0”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提出新要求
  在长期以来的工化进程中,德国探索了以企业为重要培训主体,重点训练操作和实践能力,企业和职业学校有机结合的双元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在这种模式条件下,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培训主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德国高质量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和新一轮产业变革步伐加快,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促使劳动者岗位需求和就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德国职业教育必须根据劳动者岗位需求与就业结构新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与变革,才能更好适应“工业4.0”国家战略的需要。
  (二)“工业4.0”对劳动者能力培训标准提出新要求
  实施“工业4.0”国家战略,由于要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等信息数字化和智能化,以便更有效地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这就从根本上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德国过去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学徒制教育,虽然它在德国工业化过程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工业4.0”急需大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特别是 “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对劳动者素质要求不断提升,以创新为核心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培养的单一技能型劳动者难以满足信息科技进步的新要求。因此,如何改进劳动者培训的能力标准,培养“工业4.0”国家战略所需要的新技能人才已成为德国职业教育必须应对的时代课题。
  (三)“工业4.0”对普通学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有效衔接提出新要求
  众所周知,德国职业教育与学术性高等教育是两种不同的运行轨道,这两种轨道在过去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制度设计下往往是难以融合、单轨运行的。两大系统之间存在不同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与途径,缺乏必要的资格互认、学业互评、学分互转,因而两者之间相互连接的立交桥还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来。而在推进“工业4.0”国家战略背景下,对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如何进行制度创新,通过确立新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变革职业教育和高等学术教育的衔接方式,是德国职业教育适应“工业4.0”发展战略新要求的必然选择。[1]
  二、“工业4.0”时代德国职业教育应对变革的新动向
  “工业4.0”时代,面对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德国职业教育因时而动、应势而变、顺势而为,出现了以下变革新动向。
  (一)更新职业教育理念,以“职业教育4.0”应对“工业4.0”
  职业教育变革首先要有职业教育理念的更新。当前,德国“工业4.0”正在加快推进,如何更新职业教育理念以更好适应“工业4.0”国家战略要求,已引起德国联邦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面对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德国社会各界普遍感到职业教育变革的紧迫性。“没有‘职业教育4.0’就没有‘工业4.0’,已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界的共同呼声。”[2]这说明,在德国,一个以“职业教育4.0”支撑“工业4.0”的时代正在到来。
  (二)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
  德国“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网络化”。这就决定了用“职业教育4.0”应对“工业4.0”的关键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职业教育及其培训模式,重中之重是把互联网和数字媒体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贯穿于职业教育的整个过程。在这个问题上,德国职业教育做出如下变革:一是适时进行专业调整。针对职业信息化要求确立职业教育主攻方向。为此,德国职业教育变革的方向瞄准了信息技术,把重点培养IT技能、电子信息人才等作为了主攻方向。二是因需调整培训内容。在职业教育培训过程中,更加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三是创新培训方式。更多运用数字化学习方式,加大“慕课”“微课”设备平台建设力度。
  (三)强化职业教育与普通学术教育衔接,疏通普、职链接渠道
  二战结束以来的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強调实际操作与实践经验,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重视不够。只有疏通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学术教育并行的链接通道,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学术教育纵横贯通立交桥,提高二者之间的渗透率,德国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工业4.0”国家战略。为此,德国职业教育出现了如下变革新动向。一是在制度设计方面,确立不同类型教育间的相互贯通制度。在入学程序、资格认证、评价体系等制度层面建设职业教育与普通学术教育互通渠道,以促进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发展。二是在职业教育要求方面,强化终身职业教育。特别是把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操作实践能力结合起来作为终身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三是在法律规定方面,根据“工业4.0”战略需要及时对相关教育法律、法规进行清理、修订,为培养符合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要求的新型技能人才提供法律保障。   (四)多种力量联动,提供终身职业学习支持
  在“工业4.0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强化终身职业学习并构筑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联动的终身职业学习支撑体系是必然选择。为了更好地促进职业终身学习,德国多种力量联动提供支持。一是在联邦和地方政府层面。联邦和地方政府通过设立“继续教育政府奖学金”、提供“继续教育津贴”、实施“个人税收减免”等措施,为劳动者终身职业学习提供资金支持,并通过财政支持提供经费保障。二是企业培训支持。企业主要根据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要求,强化在职职工信息技术培训,增强企业职工职业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三是职业教育向终身职业教育拓展延伸。通过立法推动形成个人、企业、社会组织、政府多种力量联动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
  三、对我国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在当今世界高科技突飞猛进和我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背景下,如何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统筹谋划我国职业教育未来,为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是我们必须破解的一个重要时代课题。
  (一)整合资源,构建公益性职业教育信息网络平台
  公益性职业教育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投资少、成本低、效益大、见效快,是现代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与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公益性职业教育信息平台建设总体滞后,有些信息网络平台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广告,很少见到职业技术教育信息,这不僅难以适应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更不利于终身职业教育的实施。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公益性职业教育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大力宣传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引导社会舆论,尽快形成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与环境;有关政府部门要在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根据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向,精心设计职业终身教育规划;要充分整合职业教育优势资源,运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专题讲座”等多种课程模式,为学习者提供终身职业教育信息的有效渠道,使学习者根据自己情况随时学、择机学、灵活学,真正获得职业终身学习便利。
  (二)创新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居主体地位、发挥重要作用,职业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教育4.0”主要是根据“工业4.0”新的要求调整了人才培养的类型和结构,拓宽了原有双证课程的学习内容,特别是根据科技快速发展加大了信息技术教育力度。它不仅没有改变其职业教育特色,而是使这一特色更加适合“工业4.0”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借鉴德国经验,我国职业教育要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服务,就必须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上找出路,出实招,见实效。为此,在培训目标要求上,要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要求,切实确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真功夫、实功夫、硬功夫培养高素质新技能型人才;在职业教育基础设施上,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要舍得投资、专款专用,进一步建全与完善现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和条件,特别是要重点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在创新培训模式上,要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法律保障等多种途径,重点建设一批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挥其示范作用,进一步完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普、职融通,构筑职业教育纵横贯通立交桥
  为了实施“工业4.0”战略,德国改革双元制职业教育,建立普职等同的资格体系。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就要求我们统筹谋划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着眼培养既有应用技术的精湛操作技能,又具有对智能网络的高度理解与运用能力以及跨学科知识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此,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宣传与引导,逐步改变人们轻视体力劳动、轻视应用技术的观念,努力营造“崇尚技术,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携手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要大力建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纵横贯通立交桥,从法律法规制度层面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地位平等、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师资互通、活动互动和学籍互转。[3]
  (四)上下联动,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能否办好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在推进“工业4.0”背景下,德国主要在政府支持、知识能力更新方面强化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而言,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不仅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更重要的是,现有教师大多缺乏企业实践经验,这是制约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在政府层面,要加大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培养力度,选择“双一流”重点高校创新培育模式,试行免费师范生的办法,培养一批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要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选人、用人自主权,鼓励职业院校重点从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选拔一批学历较高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充实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切实为各类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4]在职业院校层面,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要选拔优秀专业课教师到重点高校定期进修,更重要的是,定期到企业生产一线“顶岗”锻炼;另一方面,要从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选拔一批专业素质扎实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到各类职业学校兼职。这样才能真正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精湛技术、拥有实践经验,同时又真正精通现代教育、教学规律的高素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张广山,熊健民.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困境分析及启示[J]. 职业技术教育,2016(25):78.
  [2] 赵文平. 德国应对"工业4.0"的职教发展动向[J]. 现代教育管理,2017(9):95.
  [3] 穆家庆. 以“职普渗透”拆解中职招生就业困境的策略[J]. 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7(4):69.
  [4] 柴秋.对培养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12):90.
  [责任编辑    曹    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06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