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协同育人视野下师范生顶岗实习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协同育人实现了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定位回归。师范院校、地方政府、中小学需要针对实践中的问题,在指导思想和操作策略上作出调整,为此方能实现师范生顶岗实习的目标,有效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协同育人;师范生;顶岗实习;U-G-S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9-0021-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9.010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近年来,师范生顶岗实习一直是教育实践课程的热点问题。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顶岗支教模式,其目的主要是缓解“教师荒”,促进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的教师配置和均衡发展问题;二是顶岗置换模式,全称为“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基点在教师培训上。有学者指出把支教和置换教师培训作为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基点并不合适。定位的偏差,必然违背规律,偏离轨道,引发诸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这种情况在2014年发生了改变。同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明确指出“针对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下同)协同培养新机制,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协同育人的理念正式提出,师范生的顶岗实习的出发点回归到学生的培养与教育上。在此背景下,探讨高等院校师范生顶岗实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协同育人机制下的顶岗实习实践
   2016年来,随着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再加之区域农村小学教师退休潮的涌现,阳江市各地小学出现了教师临时短缺的现象。各区、县教育部门,小学纷纷发函要求我院派出顶岗支教学生,在此背景下,师范专业开始探索“协同育人”视野下的顶岗实习。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座谈,搜集顶岗实习的实证数据与案例。
   课题组编制了《顶岗实习情况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调查2017届毕业生。问卷共43道题目,包括实习生的基本信息、教学实践、教学指导、实习效果等四部分调查内容。共回收190份问卷,涵盖语文、数学、英语教育三个专业,其中语教108份,英教58份,数教24份。190份问卷中,顶岗实习比例为95.8%。
   从反馈数据来看,81.1%的实习生愿意选择“顶岗实习”。这充分说明学生对顶岗实习是认可的。学生为何愿意参加顶岗实习,下面我们通过调查数据探讨原因所在。
   (一)顶岗实习对学生的影响
   1.专业情感指数上升,献身教育的意识增强
   专业情感是指人对所从事专业的价值认同、光荣和自豪感,以及由此形成的强烈责任感,是未来从事该职业的动力。因为各种原因,我们的师范生入学前的专业情感指数并不乐观。绝大多数学生对师范教育的认识比较简单,多是因为父母、亲属、和老师的引导,师范生对教师教育专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不强,为教育事业献身的敬业精神不够。
   顶岗实习给师范生提供了担任全职教师的机会,面对人生中的第一批学生,通过认真的教学与真心付出,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敬爱,也体会到了身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座谈中,不少实习生提到小学生悄悄送来的卡片、小礼物,家长的一声感谢,这些都让他们自豪与满足。这些体验,是课堂教育无法带给他们的体验。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心感受到教书育人的价值与快乐,为以后的教师成长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从调查问卷来看,学生坚定从教意愿的占49.7%,由不想从教到想从教的占15.38%,愿从事教师的观念得到正面强化。
   另外,学生也意识到担任教师的责任感,对自身的不足有更清醒的认识,这些将构成以后继续学习的动力。问卷中问道,你觉得自己现在最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面对这一项多选题,学生看到了许多自身不足。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对自身知识与能力有更清楚的认识,求知欲得到强化,这比课堂上教师苦口婆心地劝说效果好上百倍。
   2.对学生专业能力增长促进明显
   在专业发展方面,我们设计了12个考察项目,每项学生都认为提升较大,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技能素养有明显提高。通过真实的课堂鍛炼,学生的教学技能得到磨炼,通过课堂导入、教学中的讲授、即时评价、教学结束语等环节的“实战”,学生的语言表达、教态控制、课堂应变、板书设计、课件制作等诸项教师基本技能素养都得到提升,为成为优秀教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设计与教育管理能力有较大的提升。顶岗实习生在指导教师帮助下开展工作,有大量独立实践机会,工作项目包括授课听课、辅导、作业批改、班级工作、课外活动,学生自主编写教学方案,独立授课,以班主任的角色安排学生个体和班集体的教育活动,并参与学校管理考核,学生的自主、独立性得到激发,迸发出巨大能量,成长也伴随而来。实习走访中,常常会发现不少优秀实习生,在教学管理评比中不输于在职教师。成绩的取得,也使学生更为自信、成熟。
   (3)交流与沟通能力长进明显。现在的大学生,由于自小受到父母关爱呵护多,团队合作意识弱,自我意识强。但通过实习,我们欣喜得看到,绝大多数实习生能与实习学校的教师融洽相处,平时实习生能虚心向指导教师、同学科教师请教。在与学生家长交往中,也能够良好地沟通与交流。走访中,不少同学都认为自己做学生思想工作上,提高幅度较大。
   总体来说,学生在教学技能素养、班级管理上提高最为明显,但在教学资源的开发、教育研究、课外活动组织上提升幅度小一些。这与实习生的科研意识、教师的指导、实习的管理不够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学生对指导教师的表现与评价    师范生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培养的必要环节,要完成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践等课程内容。作为一个课程,教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指导效果怎样呢?
   1.对小学指导教师的评价
   整体上,实习生对小学指导教师的评价很高。下面看几个问题的调查情况。对校外指导教师的满意程度,非常满意达33.7%,基本满意为52.7%;对校外指导教师能力评价,很强为24.9%,较强为53.85%;校外指导老师能否积极有效地帮助你完成教学任务,回答能的占36.1%,大多数时候能的占37.8%;有问题是否能及时得到校外指导老师的解答,经常得到解答的占55%,部分得到解答的占33.7%。
   这个结果还是令人高兴的。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重视育人。由于实习单位教师短缺,实习生要完全承担教学任务,实习单位从教学质量出发,将实习生作为自己的员工来培养,选派教学过硬、责任心强的教师指导实习。二是实施“双导师”制。顶岗期间,为顶岗实习学生配备两个导师,一位导师来自高师院校,另一位来自中小学校,分工合作,共同指导支教实习工作的开展。院校导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及心理状况,及时、准确反馈顶岗支教的有关信息,妥善处理顶岗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小学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教学实践,传授教学经验。走访中我们发现,在小学指导教师安排上,各校有不同做法。一般而言,学校安排级长负责统筹指导学生,做得更好的采取“一对一”形式,或称师徒结对,或名“青蓝”工程,通过培训、备课、听评课、公开课、辅导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三是给予学生基本待遇补助,生活、安全保障到位。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基本上承担一位在编教师的工作,压力可谓巨大,实习学校每月给予学生一定生活补助,同时解决住宿、安全等方面问题,缓解学生经济上的压力。
   2.对院校指导教师的评价
   在实习中你与校内指导老师的交流情况如何?经常交流的占24.26%,偶尔交流的占37.28%,有事才问的占28.99%;校内指导老师是否询问过你的实习情况?经常的占11.24%,偶尔问的占55.62%,基本没有询问的占21.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院校指导教师在对学生实习教学的指导上不足。这是目前顶岗实习中的普遍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一是由于实习点分散,很难安排驻点教师,院校指导教师主要是通过电话、QQ、微信等通讯方式与学生沟通,缺乏现场教学指导与交流,对具体细节了解与关注不够;二是实习生在基地生活、安全等方面保障工作,主要有院方、教育部门、实习基地来协商完成,这些工作学生看不到,并不清楚知道教师的幕后付出。
   二、协同育人式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主管部门存在的问题
   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协同育人,需要高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小学构建协同培养新机制,在这过程中,首先要教育主管部门的协助、参与。在实践中,有教育主管部门缺位现象。面对新生育政策背景下,学生日渐增多,教师临时短缺的情况,不少小学直接与院校联系,提出请求支教顶岗,由于无主管部门的统筹,往往缺少提前安排,时间紧急,条件各异,使得院校在工作上无法统筹安排,增加教育工作的难度。而教育主管部门积极介入的区域,往往各项工作开展顺利,顶岗实习效果相对更好。
   (二)院校和小学存在的问题
   1.实习前培训动员不到位。就调查问卷来看,实习前组织过试讲.实习动员培训的只占43.8%。由于不少小学是在暑假期间来函联系支教,实践仓促,有些院系动员培训没有专门安排,就教学、生活等注意事项专门辅导。而部分小学也没有组织相关岗前培训,例如课堂组织方法、班级管理等,导致学生在顶岗期间在生活、工作适应上出现一些困难。
   2.实践教学效果还需加强。一是师范生教技能训练抓得不够严,写字、口头表达、教师仪态等还需要加强,力争每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二是实践教学课程实效不明显。由于缺乏真实的课堂环境,学生教学法训练难以切合中小学生的实际,需要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适当邀请小学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三是重视班级管理等实训课程,小学生好动,课堂如何管控,光靠理论不行,需要学生注意策略与技能训练。
   3.实习指导教师尚有指导不到位的现象。总体来看,实习生对小学指导教师评价偏好,但也有少部分实习指导教师给予的指导较少。例如在备课上,22.3%的实习生指出,教案撰写上,指导教师基本不指导,只负责签名;对于教学中的不足,失误,17.2%学生认为指导教师只是一般性指导,蜻蜓点水,帮助和提高不多。甚至个别学生反映,因课程任务较多,一个学期公开课都很少安排,缺少磨课的过程。
   4.教学任务安排上不够合理。座谈中了解到,不少小学由于教师严重短缺,学生一到岗,急于分配教学任务,下车伊始,即刻准备明日教学,没有适应和缓冲期。教学任务普遍较重,66.3%的师范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每周要上10节以上的课,有的甚至周课時达20节以上,这种情况在偏远乡镇学校尤为突出。另外学生任教科目多,一般要担任2门以上课程。造成很多实习生过早承担繁重教学任务,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5.双导师制度构建不完善。一是校外指导教师缺乏相应激励机制,小学教师付出了努力,物质和精神的激励都很少,长此以往,无法提高小学教师的育人热情与积极性,难免出现工作懈怠的情况。二是双导师之间的交流很少。院校指导教师不太了解学生的教学情况,不能够掌握基层教育现状以及人才需求,不利于高师院校教学的针对性改进。对校外导师而言,不利于校外导师打破固有的教学经验去反思教学。
   三、协同育人式顶岗实习策略
   (一)“大学-政府-校”(即“U-G-S”)合作,构建教育合作共同体
   “U-G-S”模式是东北师范大学在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的实践中创造性提出的教育新模式,体现了协同育人的内涵。在教师的培养上,不是高校一家的事情。高等院校在教师培养、教育科学研究、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过程中需要地方政府与中小学校提供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和实践平台,三方构建教育合作共同体。顶岗实习中,三者建立联动机制尤为重要,是顶岗实习质量的保证。这种合作类似英国在教育实习基地的协作管理形式,即由实践学校、地方行政当局和大学教育学院的代表组成“伙伴关系指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管理教育实践工作。    (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指导
   实施协同育人模式,离不开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政策和资源支持,需要地方院校与中小学校开展紧密合作。地方院校根据不同的教师需求及特征,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调整过程中,地方院校应当吸收地方中小学校有关专家全过程参与到其中。高等师范院校应结合基础教育一线的实际情况,安排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加强学生“三字一话”教学基本功训练,还可以把一线教师请进来,针对不同年龄段教学实情对学生进行教学法的指导。
   (三)实习基地要做好教学安排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既注重课堂教学,又可以让实习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学校的其他一些日常工作,如教职工会议、家长会、教师在职培训以及其他工作。同时在给实习生安排教学任务时,需要对实习学校的师资情况和课程安排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确定数量适当、专业对口的实习生进行顶岗实习,防止将学生看作廉价劳动力。做好顶岗实习生岗前适应培训,帮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适应顶岗工作与生活。
   (四)健全和落实双导师制度
   目前,双导师制度流于形式较多,特别是激励机制得不到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指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将指导师范生教育实践纳入教师业绩考核范围,作为中小学教师评奖评优和职务(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作为中小学教师评选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重要条件。但实践中少有学校对基地导师的考核纳入教师的绩效工资中,绝大部分的基地学校并没有对基地导师从选派制度、管理规定、岗位职责、工作考核和相关待遇等方面有明确的书面规定,这对指导教师的水平、工作动力都造成干扰。当前要落实对导师的激励机制,激发指导教师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同时厘清双导师的职责,建立双导师的交流互通机制,更好实现顶岗实习教学指导。
   (五)健全考评机制
   发挥评价对实习的导向作用,注重严格与公正性。构建以指导教师评价为主,兼顾自我评价,综合运用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及教育实践档案分析等多样化的成绩评定方式。要建立完善以实习计划、实习教案、听课评课记录、实习总结与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师范生教育实习档案袋制度,为指导教师评分提供依据。成绩评定由院校及教育实习机构共同实施,采用等级评分,双方各占50%。
   结语
   协同育人式顶岗实习是解决“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中小学(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下同)的需要”的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力支点。但毋庸置言,它需要“大学-政府-中小学校(简称U-G-S)”建立协同机制,是一项系统、综合工程,牽涉到部门和人员较多,管理运作较复杂,还需相关方面深入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潘健.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定位分析及其价值实现[J].教育发展研究,2013(4):32-36.
   [2]刘益春,李广,高夯.“U-G-S"教师教育模式实践探索——以“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建设为例[J].教育研究,2014(8):107-112.
   [3]黄廷美,梁桂容.欧美高等院校师范生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实践与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1(11):44-47.
   团]朱清华.高等师范院校学生顶岗支教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2):38-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12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