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借助微课开展高中英语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在课下课上持续学习英语知识,构建师生一体化英语教学路径。主要分析微课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现状以及优化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微课教学;应用策略
微课是现代化的教学形式,微课凭借信息化的教学技术,短小精悍的教学内容,创新灵活的展示形式得到了高中英语教学的青睐。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广泛地使用微课教学形式,还要进一步创新微课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方法,解决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弊端,全面提高微教学有效性。
一、高中英语微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1.微课应用现状
高中英语开展微课教学极大地促进学生在课下学习英语知识,有助于指导学生预习,帮助学生有效开展复习,拓展了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思路与空间。当前微课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实践性与趣味性水平还有待提高,还要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高中英语教学目标合理配置微课教学,切实提高微课教学质量,有效解决微课教学过于正式性、模式单一化、内容局限性大的目标,注重构建高质量的微课开发团队。
2.微课的必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微课技术的推广普及,微课教学已经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体系,微课可以用于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拓展学生英语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有助于学生应用碎片时间学习高中英语知识。微课技术体现了英语教学的直观化、生动化和情境化的教学特征,达到了为高中生量身定做英语教学内容的效果。基于微课教学构建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有助于改进和优化高中英语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用于词汇教学
微课用于词汇教学,可以在微课中突出重点词汇,集中时间运用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印象,并且以生动的事例促进学生辨析相关词或近义词,强化学生对单词的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people,army,government,group等集体词汇归为一类在微课中展示。
2.用于阅读教学
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难点,基于微课的阅读教学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分析文本,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语法,达到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文本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深度体会文本的目标。
3.用于课前导学
高中英语微课教学最主要的应用方向就是课前导学,课前导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欲望,促进学生在活跃生动的氛围下进入到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课前导学性质的微课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呈现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促进学生关注相关语法项目,并且引导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资料,达到辅助英语课堂活动开展的目标。
4.丰富教学内容
微课还是高中英语课堂上提示学生重点,促进学生深入反思,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英语内容的重要教学手段。将微课用于英语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把握文本内容,适时帮助学生消除英语学习的障碍。
三、微课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注意事项
1.保证内容丰富
微课是实现课上课下互动沟通的重要载体,微课教学要适应不同的英语学习需要,要求微课教学应当保证内容丰富性,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高中英語教学多元化当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与题材十分丰富,要求微课的内容也要有时代性与趣味性的特征,强调在多元化的内容基础上保证微课与高中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相适应。只有微课突破英语教材的局限性,实现英语微课教学内容的有效延展,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英语学习需要,切实提升微课英语学习效果,借助微课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知识,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活动质量的目标。
2.培养学生兴趣
发挥微课的教学价值,帮助学生基于微课获得学习能力提升,还要提高学生参与微课活动的兴趣,注重在微课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微课活动当中。首先,微课英语课堂教学语言应当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语言,强调以丰富的英语口语表达形式与趣味性的英语知识讲解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其次,微课教学还要有良好的情境氛围,通过语音和图像技术提示英语交际的重点,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重点英语知识,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目标。
3.应用翻转课堂
提高高中英语微课教学有效性,还要基于微课实现英语课上课下有机联系,注重基于微课引导学生自学,同时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关注微课教学的情况,在课堂上基于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解决学生微课学习的疑问。教师可以基于微媒体搜集学生自主学习的困惑,并且根据学生微课学习完成学习情况调整课堂教学策略,达到提高微课教学质量的目标。
总之,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当从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出发,合理丰富地进行微课教学资源供给,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微课学习活动主动性,进而提高微课教学质量,满足学生主动参与微课学习兴趣需要。
参考文献:
[1]郭云振.微课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高中英语微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
[2]谢燕华.基于情境教学模式的高中英语语法微课的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
编辑 张佳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5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