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初中化学实验课之生活化的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化学实验的生活化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需求,是中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实验课之后的生活化不仅有助于化学知识的习得和保持,同时,用简单易懂的化学常识去教学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关键词:注意力;实效;原理
   化學实验的生活化是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提供学生一定的生活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下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学习。在生活化情境中,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联想到以往的生活体验,这不仅提高了化学实验学习的实用性,而且特定情境的辅助也更容易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化学世界的冲动。下面,本文着重论述化学实验课之后的生活化的意义以及实践原则。
   一、探究意义
   1.转变化学实验课的学习方式
   化学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原理的掌握和贯通。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程中首先做原理的解释,然后从原理出发,举出特定的化学情境,然后在化学情境当中演绎和验证化学原理的正确性,最后将这样的原理放大化,告诉学生该原理同样适用的化学场景。化学实验课的生活化能够从学生常见的化学现象出发,首先激发学生的好奇,然后一步一步接触化学现象背后的生活原理。通过生活现象当中原理的学习和掌握,再讲解教材当中的化学案例。这看起来只是讲解思路的不同,以往我们先讲教材再讲生活实例,现在我们先激发兴趣,讲讲生活中的现象,然后上升到教材的理论高度。这样由简到难、由生活现象到理论高度的逻辑框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容易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
   2.提高化学实验课的实效性
   化学实验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原理的掌握,加深学习印象。在做完生活化的实验以后,学生更愿意想想这样的化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化学背后有哪些道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化学现象。通过对一个点的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一个面的思考,既然如此,那么老师为什么不给学生这样的一个点呢!
   3.便于化学知识的生活化
   中学化学距离生活实际较近,很多的化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够找到具体事例。实验教学的生活化从生活化的化学现象开始,最后还是要落实在生活当中,服务于生活实际。这一方面解决了化学实验课与生活实际脱轨的教学现状,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
   二、化学实验生活化的实践原则
   1.课前依据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做好生活素材与化学教材的衔接
   生活化教学素材的选择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度适宜最好。在选用前一定要认真地想一想所选的生活素材能否表达所学的教学内容。比如老师在准备讲授CO2的理化性质时所选的素材:打开满瓶的汽水后能够看到大量气泡冒出,喝进肚中会打嗝(有气体排出),这是为什么?首先猜测冒出的气体是什么?然后设计实验证明之前的猜想。这是个非常熟悉的生活案例,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教学素材的选择可以轻松地与本节课的内容衔接,且难度不大,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2.教师要做好实验的导入语言设计,要侧重对生活案例中体验和感受的描述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获得同感,加强感官体验。如同样是在CO2理化性质的讲解之前,教师的导入中可以谈谈第一次喝可口可乐时呛鼻子的感受,在语言表达中添加“流泪”“呛鼻子”等关键词汇,让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喝汽水时有气体从鼻子中窜出的强烈生理感受,加深对CO2“无臭”“无味”“无色”“可溶于水”等特性的理解。
   3.教师要做好实验课之后的生活化拓展
   教师整理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提示: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我们这节课的实验原理是一致的。比如讲到“铁的氧化”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生活中亚铁离子(Fe2+)在空气中的氧化进行观察,加深对亚铁离子氧化的认识。
   三、实验过程
   下面选取《燃烧和灭火》这一化学实验的生活化教学过程为例:
   1.教学重点:
   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2.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的探究;
   (2)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实验准备:
   (1)把玻璃棒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2)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3)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别点燃。
   (4)熄灭蜡烛的方法: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
   4.实验过程:
   (1)导入: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同学们都见过燃烧,说说你以前接触过的燃烧。(妈妈烧饭,使用天然气燃烧;蜡烛燃烧、火柴燃烧……)
   (2)怎样才能发生燃烧呢?
   (3)我们先完成第一个任务——探究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4)我们先来讨论一下:“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说说你的理由。
   5.课后拓展——家庭小实验:点燃三根火柴,分是竖直向上、竖直向下和平放,比较三根火柴燃烧的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6.实验总结: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总之,中学化学实验课的生活化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师要敢于接受新的教学观念,勇于创新,着眼于学生的个体需要,提高中学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克龙.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J].化学教学,2007(4):13-15.
   [2]孙彩霞.构建生活化化学课堂方法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10(12):75-76.
   [3]曹少华.简论化学教学中新型学习环境的建构[J].全球教育展望,2003,32(8):78-80.
   作者简介:郑永合(1983.12—),汉,甘肃会宁人,现任教于会宁县柴门初级中学,二级教师,研究专长:中学化学教学。
  编辑 谢尾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5896.htm